摘?要:音樂知識的學習是小學階段學生需要掌握的一門基礎課程,也是小學生接觸音樂的開始階段,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出學生的樂感。因此在小學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僅要學習相關的音樂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讓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能夠得到提升。但是,現(xiàn)階段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注重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忽視了對學生進行樂感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小學音樂;樂感培養(yǎng);課堂教學
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音樂知識的教學,能夠更好地培育學生的美育,讓學生通過優(yōu)美的旋律來提高自己的審美素養(yǎng),在音樂中通常會蘊含著優(yōu)美的旋律抒發(fā)作者豐富的感情。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感知和欣賞音樂,激發(fā)學生對于音樂的感知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審美能力的提高,學生不僅僅能夠獲得相關的音樂知識,還能夠提高對于音樂的理解能力。
一、 學會用心聆聽,激發(fā)學生的音樂感受力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jù)學習的相關音樂知識引導學生去認真聆聽音樂,教會學生感受音樂中的美,讓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能夠帶著問題去聆聽或者是在聽音樂的時候進行思考,去感受音樂中蘊含的節(jié)奏和旋律美,感受歌曲的完整藝術形象,啟發(f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思考,陶冶學生的情操,從而促使學生對于音樂的感受能力和鑒賞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小學階段的音樂大都有比較強的節(jié)奏感,教師在結合音樂曲目讓學生在聆聽的同時,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比較喜歡的方式進行哼唱旋律,學生一邊哼唱一邊體會音樂中的節(jié)奏,這樣學生的情感就能夠參與到音樂知識的品味中,學生在聆聽音樂曲目的同時能夠啟發(fā)自己豐富的想象力,感受到音樂中所蘊含的節(jié)奏美,進而深刻地領會歌曲的相關內涵。
例如:在學習歌曲《數(shù)鴨子》的時候,由于歌曲是學生非常熟悉的童謠,歌曲的內容也比較生動活潑,能夠表現(xiàn)出小學生活潑可愛的天性,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去反復地聆聽音樂,學生能夠感受到童謠歌曲帶來的詼諧和幽默風格,感受到音樂中所蘊含的情趣,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感受能力。
二、 引用動作繪畫,提高學生音樂感知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時,對于音樂的感受能力主要是通過對于音樂內容的學習而產(chǎn)生情感共鳴,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的時候對于音樂感受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恰當?shù)乩斫庖魳返男擅?,讓學生獲得對于音樂知識的感知能力。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音樂教學的時候,可以巧妙地引入動作繪畫的方式讓學生把抽象的音符知識轉化為形象具體的動作,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熱情,鼓勵學生運用音樂中的動作繪畫去表現(xiàn)美,讓學生在進行音樂繪畫的同時,能夠獲得豐富的感受能力,提高學生對于音樂的體驗,這樣學生學習音樂的效果就會得到最大的提高。同時,學生在音樂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進行動作或者是繪畫的方式深入地感悟音樂,能夠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歌曲《找春天》的時候,由于歌詞的內容比較簡單,而且通俗易懂,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會比較高,在進行音樂歌曲欣賞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各種感覺器官,對于音樂歌曲內容進行繪畫的方法來激發(fā)自己的感受能力,幫助學生感受音樂中的美,這樣低年級的學生就跟隨歌曲的內容畫出美麗的春天景色,激發(fā)出學生對于春天的渴望和喜愛。
三、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增強學生的音樂感受力
在小學音樂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要學習的相關內容或者是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學生創(chuàng)設音樂學習的情境,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在相應的學習氛圍中能夠提高自己對于音樂的感受力,讓學生置身于情景交融的場面中進行音樂知識的學習,讓音樂知識的教學更加地生動和形象。這樣,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的過程中就能夠激活自己對于音樂的感受力,讓自己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學習中,學生會主動地感受音樂中的內容,讓自己能夠更好地學習相關的音樂知識,培養(yǎng)對于音樂知識的想象能力,最終加深對于音樂內涵的理解,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效果。
例如:在學習音樂歌曲《苗嶺的早晨》時,音樂的內容是小提琴獨奏,通過優(yōu)美的小提琴旋律為人們展示早上的美景,表達出了對于當?shù)厝藗兩钚腋5馁澝?,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的氛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學生能夠感受到音樂中的美妙境界,提高對于音樂的感受能力。
四、 激活審美創(chuàng)造,學生音樂感受得到發(fā)展
在小學音樂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審美能力的訓練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展,點燃學生音樂創(chuàng)新的火花,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音樂中的情感體驗,實現(xiàn)藝術審美的情感生活。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反復地聆聽音樂和感受音樂,學生在反復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音樂中所蘊含的美。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對學生進行審美創(chuàng)造的培養(yǎng),啟發(fā)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進行審美創(chuàng)造,在審美的過程中感受音樂,提高學生對于音樂知識的感受能力。同時也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發(fā)現(xiàn)音樂中的美,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最終促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一定的發(fā)展。
例如:在學習《樹葉兒飄飄》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進行音樂的感受,讓學生體會大樹樂于奉獻的精神,讓學生的審美能力能夠得到訓練和提高,進而更好地感受音樂中歌詞所表達的具體內容。
五、 結語
在小學音樂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音樂感受力的培養(yǎng)方法還有很多,教師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鉆研教材中的內容,不斷地進行實踐的探索,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學習相關的音樂知識,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積極性也能夠得到提高,從而有效地實現(xiàn)音樂教學的美育功能,讓學生獲得比較好的發(fā)展,最終提高學生對于音樂的感受能力。
參考文獻:
[1]陳就.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對學生樂感的培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2018(47):188-189.
[2]暴羽.突現(xiàn)音樂本體強化歌唱樂感——談小學音樂歌唱教學中樂感的培養(yǎng)[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7(1):24+29-32.
作者簡介:
劉長秀,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高新園區(qū)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