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
摘要:自媒體監(jiān)督的繁榮與主流媒體輿論監(jiān)督的弱化形成鮮明對照。主流媒體無論從地位、擔當還是自身的發(fā)展需要出發(fā),都應扛起輿論監(jiān)督的大旗。
關鍵詞:輿論監(jiān)督? 主流媒體? ?自媒體
“不怕內部通報,就怕媒體曝光”,說的是輿論監(jiān)督的威力。輿論監(jiān)督本是主流媒體的一項最基本的功能,在一個法治、開放的社會,它應當是法律、黨紀人大等其他監(jiān)督的有力補充,然而近年來卻有所弱化。
與主流媒體輿論監(jiān)督日漸式微不同,微信、微博等網絡新興自媒體倒是日趨昌盛,在輿論監(jiān)督這條路上一路狂奔,卻犯了泛濫與激進主義錯誤,其非理性表達曝露出來的問題與危害,到了不得不踩剎車的地步。
自媒體監(jiān)督的“繁榮”與主流媒體輿論監(jiān)督的弱化脫不了干系,最起碼為自媒體尋找到曝光素材資源提供了空間。設想一下,對同一題材,如果主流媒體及時跟蹤報道,自媒體還有興趣跟進?還能吸引眼球賺到流量或其他不法利益?就是同一時間推出,受眾相信的肯定還是主流媒體。
主流媒體要不要發(fā)揮監(jiān)督功能?現階段要不要強化?答案是肯定的。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就指出:“新聞媒體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直面社會丑惡現象,激濁揚清、針砭時弊,同時發(fā)表批評性報道要事實準確、分析客觀”。 雖然中央高度重視新聞輿論監(jiān)督工作,但不少領導干部卻不能正確認識,總認為輿論監(jiān)督就是給政府抹黑,會削弱政府業(yè)績,甚至會拿出“主流媒體要以正面宣傳為主”作擋箭牌,其實是害怕監(jiān)督、拒絕監(jiān)督、應付監(jiān)督的表現。
關于輿論監(jiān)督與正面宣傳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輿論監(jiān)督和正面宣傳是統(tǒng)一的。 讓主流媒體對基層普遍關心的問題、社會輿情開展監(jiān)督,促改正規(guī)范或答疑解惑,是一個政府直面自身問題、敢于擔當的表現,更是改進推動工作的重要抓手,同時對塑造政府形象起到正面宣傳達不到的效果,可見其關系不是對立的,而是統(tǒng)一的。
2016年5月,四川省紀委、宣傳部聯合出臺了一份與眾不同的文件《關于加強輿論監(jiān)督持之以恒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的實施意見》,鼓勵媒體將各種違反“八項規(guī)定”的行為進行曝光,幫助黨委政府正風肅紀。這不僅是對媒體與輿論監(jiān)督的尊重,更有助于讓更多的領導理解輿論監(jiān)督和正面宣傳的關系,正確認識對待媒體監(jiān)督。
崔永元在微博上揭露娛樂圈明星范冰冰偷稅事件引得社會一片嘩然,此外還有長生疫苗事件、權健公司丑聞等,人們似乎都有這樣一種感覺:許多曝光類的熱點事件都是從朋友圈或微博等自媒體最先引發(fā),似乎自媒體成了眼下輿論監(jiān)督的主力軍。自媒體真能成為主辦軍嗎?那肯定是不行的。
根據現行國家法律規(guī)定:自媒體沒有采訪報道權,很多自媒體所謂的輿論監(jiān)督更多的是線索爆料的角色。由于人員配備、人員素質等條件限制,他們不可能遵守新聞采編規(guī)范,所謂的報料連真實性都不能核實,而更多的是呈現出非理性的表達。
一是利用大眾同情弱勢群體的心理,不分青紅皂白,形成輿論一邊倒,實施網絡輿論道德審判,干預現實中的司法審判。2016年在日本發(fā)生的中國留學生江某劉某事件中,受害人江某母親發(fā)起的“請求判決兇手陳世峰死刑的簽名活動”就是典型的道德審判。
二是不少自媒體往往從自己的認知、立場、態(tài)度考慮,采用一些煽動性的語言,進行一些情緒化表達。這實質上是干擾了新聞事實的傳播,讓許多不明真相的群眾也進行了從眾附和,最終形成了一股網絡輿情力量。自媒體大鱷咪蒙應當說是素質較高的網民,她在自己發(fā)表的《劉某江某案:法律可以制裁兇手,但誰來制裁人性》一文中竟然這樣寫道:“如果是我的孩子,遭到這樣的對待,我不會跟對方講道理,我會殺人?!憋@然,這樣極端化的宣揚暴力,除了煽動粉絲情緒,引得大家轉發(fā)外,與和諧社會的構建也是背道而馳的。
三是出現了為攫取個人利益的假監(jiān)督。陳杰人、麻毛雄、秦火火、周祿寶……這些網絡大V創(chuàng)建微博或公眾號,以“公眾代言人”“知名爆料人”的身份對一些事件揭露,實質是對當事人敲詐。為了裹挾“網情民意”,他們往往一分事實八分夸大。正如陳杰人所言:“我一度認為 ,自己不屬于哪個媒體,所以就可以在網上我行我素,任意寫作”。也有一網民評價麻毛雄“曾經一度很崇拜他,覺得他還為老百姓辦了點事,說了些話,原來也是收錢的主”。
由于網絡空間的隱蔽與便利,網民數量的龐大,網絡輿論監(jiān)督的數量與日俱增,但其終究不能成為主力軍,這是其自身的性質與先天不足所決定的??钙疠浾摫O(jiān)督大旗的重任自然還是要落到主流媒體的肩上。
一是主流媒體的政治站位與社會擔當是正確開展輿論監(jiān)督的保證。開展輿論監(jiān)督說到底還是揭露真相,鞭韃丑惡、促進現行制度的修改與完善,推動社會的和諧與進步。主流媒體作為黨的喉舌,政治站位高,黨性原則強,勇于承擔社會責任,有著較強的社會公信力。他們的批評報道堅持真實性,客觀公正,從平息風波、化解矛盾、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fā),而絕不是像少數自媒體那樣興風作浪,激化矛盾,達到吸睛賺流量等不可告人的目的,從而有力地保證了輿論監(jiān)督的方向正確。
事實表明,多起社會熱點事件發(fā)生后,往往是自媒體首先發(fā)出只言片語,讓真相撲朔迷離, 社會一度謠言四起,對事件當事人形成網絡暴力,甚至推動事件惡化病變,社會陷入恐慌。然后主流媒體開始發(fā)聲,還原事情本來面目,社會很快又歸于平靜。主流媒體在主導輿論、實施監(jiān)督方面有能力也有必要挑起大梁,弱化甚至缺位只會導致自媒體的激進與泛濫。
二是主流媒體在開展輿論監(jiān)督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不可否認,上世紀末本世紀初,主流媒體曾經在輿論監(jiān)督方面做出了顯著的成績,無論是廣播電視,還是報紙刊物,都紛紛開設了常態(tài)性的曝光欄目,調查記者成為新聞隊伍中最神秘、最自豪也最讓人尊重的一群人。
輿論監(jiān)督的報道內容非同于一般性的報道,呈現出事情復雜、真相隱蔽、政策模糊、易惹官司等特點。記者需要有一定社會閱歷,通曉政策,采訪踏實、肯于吃苦、敢于冒險,這是做好報道的前提。同時更需要嚴格的三級審查,對報道真實性進行總體考量,對報道基調與觀點實行把控,對播發(fā)時機合理安排等。
三是開展輿論監(jiān)督也是主流媒體改進報道方式,提高媒體公信力、競爭力的重要抓手。當下,無論是傳統(tǒng)媒體還是新興媒體,無論是機構媒體還是自媒體,其間的競爭已到了白熱化的地步。主流媒體要提高公信力、競爭力,輿論監(jiān)督可以說是一劑靈丹妙藥。
媒體公信力是指社會公眾對新聞媒體自身內在的一種力量的信賴,是指媒體本身在公眾心目中所占位置的高低,包括了內部品質、外部形象。衡量一家媒體信譽度和權威性的高低以及社會影響力的大小,社會公眾往往會以公信力作為標尺,此外,媒體的公信力越高,其影響力也越大。
輿論監(jiān)督揭露真相,敢于對破壞挑戰(zhàn)公平正義的人和事進行批判鞭撻,體現了主流媒體的客觀公正性,同時又代表了絕大多數人的利益進行發(fā)聲,其受眾只會越來越多。相反,主流媒體如果對一些自媒體曬出的不正常的現象和問題不揭露,對熱點、難點事件背后的成因不分析,不能滿足公眾知情權,何以取得公眾信任?最終受眾只會離你而去。這樣的主流媒體最終成不了主流,其地位就會逐漸邊緣化。況且主流媒體生產出來的占據平常新聞大幅比例的正面報道,由于報道分寸把握不好,時有拔高浮夸,效果往往受影響,有時反而會帶來負面效應。
專家預測,接下來的幾年里,央媒將開始強化輿論監(jiān)督功能,地方主流媒體也將在民生監(jiān)督方面實現潮流式的呼應與回歸??傊?,主流媒體作為社會轉型的守望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在輿論監(jiān)督方面不做“駝鳥”,主動作為才是正道。另外,自媒體的洶涌來襲也不能視作洪水猛獸,畢竟社會也需要更多的訴求表達通道,只是要盡快建立自媒體信用等級體系并扶持優(yōu)質自媒體、清理違規(guī)自媒體,樹立自媒體行業(yè)的標準,進一步優(yōu)化平臺的內容生態(tài)。(作者單位:海安廣播電視臺)本文責編:楊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