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中國
盤羊有9個亞種,其中以帕米爾亞種——馬可波羅盤羊最為著名。雄性的馬可波羅盤羊沒被命名前,一直被當?shù)厝私凶觥按箢^羊”,因為它粗大的螺旋狀羊角長度可達100~170厘米,要知道,盤羊的體長也不過才120~200厘米。
馬可波羅盤羊巨大美麗的公羊角引來了貪婪的狩獵者,偷獵和戰(zhàn)利品狩獵讓它面臨生存危機。加上畜牧業(yè)的發(fā)展,為數(shù)不多的草場被家畜占領,馬可波羅盤羊的食物減少,數(shù)量開始驟減……如今,馬可波羅盤羊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被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lián)盟列為瀕危物種。
遼闊的帕米爾高原,因為多產(chǎn)野蔥和山崖蔥翠,在中國漢代有“蔥嶺”之稱。帕米爾高原雖以“高原”相稱,但卻不是一個平坦的高原面,“帕”這個字,是指寬闊的河谷,“米爾”則是高山的意思,所以“帕米爾”可以理解為由高山分割而成的河川平原區(qū)。
帕米爾高原是高寒氣候,冬季漫長,馬可波羅盤羊厚實的皮毛可以抵抗風雪,適應這里的環(huán)境。它們長期活躍在高山緩坡和開闊山谷地帶,以草和樹葉為食,追逐泉水而居,早晨和黃昏通常是馬可波羅盤羊覓食的時間,冬季氣溫降低,食物減少時,它們會選擇在白天覓食,如若冰雪覆蓋草地,它們需要用蹄子刨開冰雪才能吃到食物。夏季,馬可波羅盤羊選擇在高原雪線之下活動,到了冬季,則從積雪深厚的高處遷至低山谷地,從而有了季節(jié)性垂直遷徙的習性。
因為生活環(huán)境人跡罕至,加上喜靜的性格特點,馬可波羅盤羊一直不為世人所知,直到700年前才被旅行家馬可·波羅記錄下來。
1273年,19歲的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穿越廣闊的中亞草原,前往中國,途中記錄過不少新奇的事物。經(jīng)過帕米爾高原時,他看到過一種體形巨大的羊,頭上頂著一對大而粗壯的角,角彎曲的程度幾乎可達360度,當?shù)厝朔Q作“大頭羊”。馬可·波羅在游記中寫到:“那里有一座湖泊,一條清澈的河流從湖泊中緩緩流出。那里的草場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任何一只瘦骨嶙峋的動物來到這里,都能在十天之內(nèi)變得肥碩。在那里,生活著許多動物。其中,有一種野羊,體形巨大,數(shù)量非常多,它們的角長可以達到六個手掌的距離?!弊源艘院?,這種動物便開始為人所知,尤其是公羊健碩的體魄和引人注目的雙角,更是名揚海外。
為了紀念馬可·波羅和他所描述的美麗“大頭羊”,動物學家們將它們命名為“馬可波羅盤羊”。
馬可波羅盤羊是帕米爾高原的代表動物,主要分布在中國、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吉爾吉斯斯坦五國的邊境地區(qū)。在我國,馬可波羅盤羊主要分布在新疆塔什庫爾干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qū)和薩雷闊勒嶺,包括阿克陶縣、阿圖什市、烏恰縣、阿合奇縣等區(qū)域。
馬可波羅盤羊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盤羊。它們的大小可以與驢一較高下,體長120~200厘米,肩高90~120厘米,體重65~250千克,而公羊頭上那對扭曲的大角,最長可達1.7米。馬可波羅盤羊軀體健壯,頭大頸粗,為了適應在巖石間攀爬,盤羊羊蹄前端陡直。冬天,帕米爾高原被冰雪覆蓋,它們褐灰色或污灰色的毛發(fā)和山地融為一體,讓人一時間分不清是羊還是石,這種巧妙的偽裝,成了躲避狼和雪豹的天然“隱身衣”。
馬可波羅盤羊沒有特定的活動區(qū)域,會在不同的山谷中穿梭,尋找安靜而草料豐富的地方。它們有兩性分離的行為模式,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公羊和母羊會分開,各自組成不同大小的群體,在不同的區(qū)域活動。冬天進入交配季節(jié),公羊才會聚攏到母羊周圍,試圖建立自己的配偶群,獲得交配權。當?shù)厝税堰@樣的時段戲稱為“羊兒的結婚季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