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華
魯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內容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主張人類和自然的和諧共處,這與構建生態(tài)文明體系不謀而合。教材中有很多貼近生活實際的實例,所以,學生學習時更加容易理解。此外,教材內容十分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這樣,學生就會更加深入地了解教材內容。
一、魯教版地理教學資源的概念和作用
1.地理教學資源的概念。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多媒體被廣泛應用到高中地理教學中。通過多媒體,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觀看文字資源和圖像資源。具體來說,文字資源是指教材中的文字內容,也是最基本的教學資源;語音資源是指通過錄音、廣播等形式讓學生收聽到的訊息;視頻資源是指課件中和地理相關的圖片和視頻。
2.地理教學資源的作用。
利用地理教學資源輔助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加深記憶,使其形成地理思維。學生在觀看生動的畫面時,思維會更加活躍,與教師的課堂交流也會增加。這樣,就提升了地理教學的有效性。
二、如何利用地理教學資源
教師在教學時要對教材中的資源進行變革和創(chuàng)新,但是地理教學終究是要從教材內容展開,所以,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發(fā)掘教材信息的能力,讓學生在閱讀中不斷積累地理信息,提高學習質量。
1.利用地理模型開展教學。
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很多抽象的地理概念對于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可以很好地掌握。但是有些同學難以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所以,教師可以采用地理模型幫助學生加深理解。例如,學習《從宇宙看地球》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地球儀幫助學生認識地球自轉和公轉。學生通過對地球儀的觀察,就會形成更加立體化的印象。教師可以借此機會提出一些問題:海洋面積和陸地面積哪個更大?晝夜交替是如何形成的?一年四季是如何產生的?為何有的地方冬暖夏涼?北極圈是否會有極光現(xiàn)象?等等。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利用地球儀講解經(jīng)度和緯度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在剛開始接觸高中地理時就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
多媒體已經(jīng)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被普遍使用,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把課本上枯燥、抽象的地理概念轉換成生動的圖像或文字,這樣,更加便于學生掌握和理解。魯教版地理教材對地理知識的講述更加深入,所以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理解能力。例如,學習《大氣圈與天氣、氣候》時,通過形象的動態(tài)畫面學生可以觀察到熱力環(huán)流是如何形成的、氣壓帶和風帶是怎樣分布的。再如,學習《自然災害與人類——以洪災為例》時,學生通過觀看多地的洪澇災害視頻以及收聽相關的解說就會更加敬畏大自然的力量,進而產生保護自然環(huán)境的想法。這些直觀的畫面是語言難以描述的。所以,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實現(xiàn)對教學資源的整合,打破教學瓶頸,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對于一些信息量較大的課程,教師需要提前準備好具有代表性的圖片資源和視頻資源,這樣就會節(jié)省教學時間,提高教學質量。
3.合理利用教材中的圖表。
魯教版地理教材注重文字和圖表的合理搭配,很多圖表中詳細說明了相關的年限、數(shù)值波動和地理特征,這樣,教師的教學就會更加具有說服力,也便于學生對數(shù)量進行歸納和研究,圖表的作用因此得以體現(xiàn)。例如,《人口分布與人口合理容量》中就有世界人口緯度分布趨勢、世界人口垂直分布趨勢的表格。通過觀察表格內容,學生就可以找出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地區(qū)。通過觀察20世紀80年代的世界人口密度示意圖,學生也會發(fā)現(xiàn)人口大都分布在平原地區(qū)。再如,學習《區(qū)域地理和人類活動》時,學生通過觀察海南島的交通和旅游示意圖可以得出結論:1.由于海南島中間高四周低的地理形態(tài),導致交通線路分布呈現(xiàn)出環(huán)島的特征;2.省會城市??谑械脑O立更加靠近港澳等發(fā)達地區(qū),這樣就會形成區(qū)位優(yōu)勢,利于經(jīng)濟的發(fā)展。通過培養(yǎng)學生觀察圖表的能力,能使學生在考試作答中挖掘出題目中更多有價值的線索,從而高效地作答。
綜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重要作用。教師通過使用地理模型和多媒體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略顯枯燥的地理知識更加容易被學生接受。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對高中地理教學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