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翠萍
【摘 要】:目的:探究溫針灸在治療腦卒中痙攣性偏癱的臨床療效。方法:從2016年7月到2018年6月來我院進行腦卒中痙攣性偏癱治療的患者中隨機選擇100例作為基本研究對象,將其平均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患者采取電針治療,實驗組患者采取溫針灸治療,在治療一段時間之后分析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療效。結果: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之后,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實驗組患者治療后肢體情況、生活能力、運動功能評分指數均要比對照組低,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研究意義。結論:溫針灸治療腦卒中痙攣性偏癱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表現為患者的肢體個功能、運動功能、生活能力等恢復快速,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關鍵詞】:腦卒中痙攣性偏癱;溫針灸;電針;治療成效
【中圖分類號】R2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7-03--02
痙攣性偏癱是一種具有較高發(fā)病率、致殘率和死亡率的疾病,且痙攣性偏癱患者在病發(fā)之后伴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特別是運動功能障礙,嚴重危害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健康。為了能夠有效化解痙攣性偏癱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患者的痙攣情況,文章現就電針和溫針灸這兩種治療方式在腦卒中痙攣性偏癱中的臨床治療療效進行探究,現將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6年7月到2018年6月來我院進行腦卒中痙攣性偏癱治療的患者中隨機選擇100例作為基本研究對象,將其平均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實驗組有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齡在54-85歲,平均年齡為63.4±3.5歲 。對照組有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齡在55-86歲,平均年齡為63.1±3.2歲。兩個小組患者年齡、性別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文章所選取的研究對象符合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診斷標準,經過顱腦CT和MRI判定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肌張力變高、肌肉痙攣癥狀。
1.2 實驗方法
對照組的患者予以電針治療,在電針治療之前進行取穴,上肢取極泉穴、尺澤穴、內關穴;下肢取陰陵泉、血海穴等。之后選擇26號到28號的毫針刺入患者的穴位,將選擇的毫針和電針機進行連接。在使用電針機之前需要先將強度調節(jié)按鈕調節(jié)到零位上,在電針機和毫針有效連接通氣之后打開電針機調節(jié)按鈕進行調節(jié),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輸出患者所能夠承受的電流,每次十分鐘,每天進行一次,每十天為一個治療療程,一共治療五個療程。
實驗組患者采取溫針灸進行治療,在電針治療之前進行取穴,上肢取極泉穴、尺澤穴、內關穴;下肢取陰陵泉、血海穴等。在取穴之后取長度在1.5寸以上的毫針刺入到已經選擇好的穴位上。在留針的過程中需要在針柄上包裹好艾團,并將艾團和皮膚之間的距離控制在3cm左右。在艾團的下段進行溫針灸操作,在操作的過程中如果患者感受到灼熱和滾燙則是可以在針灸的位置上放置一塊硬紙片。每天治療一次,每十天為一個療程,一共治療五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應用專業(yè)的痙攣量表來評定患者治療之后的肢體痙攣狀態(tài),顯效的判定標準是患者的肢體 功能恢復到正常的狀態(tài),生活能夠自理。有效的判定標準是患者的肢體 功能基本恢復到正常的狀態(tài),生活基本可以自理。無效的判定標準是患者治療前后變化不大,甚至出現了病情惡化。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實驗組和對照組成員數據均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分析軟件進行分析處理,應用()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應用%表示,應用X2進行檢驗,在p<0.05的時候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研究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肢體情況、生活能力、運動功能的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肢體情況、生活能力、運動功能的比較分析如表一所示,根據表一發(fā)現,實驗組患者治療后肢體情況、生活能力、運動功能評分指數均要比對照組低,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研究意義。
2.2 兩組患者治療療效分析
兩組患者治療療效分析如表二所示,根據表二發(fā)現,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之后,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研究意義。
3 討論
當前,我國社會進入到老齡化時期,腦卒中患者的人數不斷增多,且大多數的腦卒中患者在病發(fā)之后還會伴隨出現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身體機能障礙,生活能力變得不能自理,出現痙攣性偏癱,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嚴重的還會導致死亡。針對這個疾病的臨床表現,文章重點探究了電針法和溫針灸兩種方式在治療腦卒中痙攣性偏癱方面的臨床療效。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之后發(fā)現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實驗組患者治療后肢體情況、生活能力、運動功能評分指數均要比對照組低,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研究意義。由此可見,溫針灸治療腦卒中痙攣性偏癱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表現為患者的肢體個功能、運動功能、生活能力等恢復快速,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胡彩虹, 李小軍, 周彩蓮等. 溫針灸、反射性抑制模式對腦卒中痙攣性偏癱治療的臨床研究[J]. 中國婦幼健康研究, 2017, 28(S3):468-469.
嚴杰, 吳清明, 付磊等. 溫針灸治療腦卒中后肌張力增高的臨床療效分析[J]. 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8, 13(12):117-120.
梁銀利. 溫針灸治療腦卒中痙攣性偏癱的療效[J]. 內蒙古中醫(yī)藥, 2016, 35(6):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