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貴先 姜世菊*
(重慶市榮昌區(qū)中醫(yī)院,重慶 402460)
壓瘡在臨床上也被稱之為壓力性潰瘍和褥瘡,主要是因為局部組織因長時間壓迫導致缺血缺氧,最終使得組織出現(xiàn)潰瘍和壞死?;颊叱R蜷L期臥床, 或者因大小便失禁、低蛋白血癥等原因引起壓瘡。另外, 年老、體弱、消瘦、水腫、營養(yǎng)不良等亦屬于壓瘡的高危人群。循證護理強調以臨床實踐中的問題為出發(fā)點,將科研結果與臨床經驗、患者需求相結合,解決患者的實際問題[1]。有研究[2]表明,三黃乙醇治療Ⅱ期及Ⅲ期壓瘡患者療效好、療程短、操作簡便、易于推廣。為了檢驗三黃乙醇治療壓瘡的臨床護理實踐效果,我科選取2011年7月至2018年7月采用三黃乙醇治療Ⅱ期及Ⅲ期壓瘡患者共54例, 通過三黃乙醇臨床護理實踐觀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108例壓瘡患者均為Ⅱ期及Ⅲ期壓瘡,均屬院外帶入壓瘡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54 例。觀察組和對照組Ⅱ期各30例、Ⅲ期各24例,男34例、女20例,年齡53~82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均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三黃乙醇的制備:取黃連50 g、黃柏50 g、黃芩50 g、地榆50 g磨成粗粉,以50%乙醇500 mL浸泡48 h,然后靜置48 h,取上清液備用。
1.2.2 臨床應用: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均經過入院評估及我院壓瘡管理委員會成員現(xiàn)場查看并確診為帶入壓瘡。對患者進行壓瘡風險評估,以后根據(jù)病情動態(tài)評估。為患者建立翻身和皮膚的交接記錄,選擇氣墊床及壓瘡貼,防止患者壓瘡部位繼續(xù)受壓并保護皮膚。做好對患者壓瘡預防護理措施,保證患者的壓瘡部位不會繼續(xù)受到壓迫。患者臥位時可以選擇每1~2 h左右側翻身,翻身的角度為30°~90°,個別特殊患者需要增加翻身的頻率,這樣能夠有效防止其他部位出現(xiàn)壓瘡?;颊咦粫r要觀察患者的坐姿是否正確,防止患者身體下滑產生摩擦力和剪切力,指導或協(xié)助患者每隔15~30 min將身體向前后或左右不同部位進行傾斜,每個部位維持約5~10 min,能有效減輕局部壓力的損傷。①做好大小便失禁的處理:Keast 等提出[3-5],接觸污物的皮膚應立即使用清水及pH為中性的、溫和的清潔劑清洗及使用皮膚保護劑,要避免患者局部皮膚受到尿液或糞便等不良刺激。如發(fā)生糞便污染,皮膚立即使用溫清水清洗皮膚,保持患者床單干燥無折皺、無渣屑,搬動患者時避免拖、拉、扯、拽等動作。②壓瘡處理:每次均用生理鹽水或蒸餾水清洗傷口周圍皮膚和創(chuàng)面,清創(chuàng)后對照組選擇壓瘡貼覆蓋并適時更換;觀察組患者創(chuàng)面用三黃乙醇每2~4 h涂擦患處表面1次,待保護膜形成后每日涂擦2~3次并選擇壓瘡貼覆蓋。在使用三黃乙醇第1~2 d,破損皮膚紅腫明顯消退,表面干燥或僅有少許滲出液;4~6 d皮膚表面形成保護膜,開始結痂,周圍皮膚紅腫完全消退,7~10 d皮膚已結痂,2周內結痂脫落,脫落后的皮膚呈粉紅色,表面光滑,治療效果明顯。
1.2.3 療效判斷標準。顯效:1~2 d內局部腫脹消失,7~10 d結痂,10~14 d脫痂,創(chuàng)面愈合。有效:3~5 d內局部腫脹消失,8~12 d結痂,14 d脫痂,創(chuàng)面愈合。無效:15 d以上傷口無明顯改善。
1.2.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Ⅱ期顯效21例,占70%;有效7例,占23%;無效2例,占7%;Ⅲ期顯效13例,占54%;有效8例,占33%;無效3例,占13%??傆行蕿?0%。對照組Ⅱ期顯效8例,占27%;有效18例,占60%;無效4例,占13%;Ⅲ期顯效4例,占16.7%;有效11例,占45.8%;無效9例,占37.5%??傆行蕿?4.8%。兩組的總有效率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黃柏、黃芩合用,清熱除濕,消腫止痛,抗菌消炎,解毒療瘡;地榆止血涼血、清熱解毒、收斂止瀉,有抑制多種致病微生物的作用。四藥合用,具清熱解毒除濕、活血化瘀、生肌愈皮之功,體外抗菌試驗對綠膿桿菌、葡萄球菌、皮膚真菌等有抑制作用。而50%乙醇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預防壓瘡形成。
三黃乙醇制劑對患者皮膚沒有刺激性和腐蝕性,能夠有效改善Ⅱ期及Ⅲ期壓瘡患者創(chuàng)面微循環(huán),幫助患者消除炎癥和水腫,縮短壓瘡結痂時間,降低感染率,提高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