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碳排放權源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等國際公約,雖出現時間較短,但其屬性問題一直備受理論與實務界關注。目前,我國碳市場正由國內區(qū)域碳市場向全國性碳市場發(fā)展,商品屬性已充分體現,金融屬性逐漸凸顯。在今后的碳市場建設中,應重點關注碳排放權的金融屬性。由于碳排放權具有一般商品屬性和金融屬性,則可以考慮根據碳排放權的特殊屬性來定價,而目前還沒有根據碳排放權商品屬性或金融屬性定價的文章。所以,本文根據碳排放權的商品屬性構建了基于影子價格的碳排放權定價模型,然后根據金融資產期權定價公式應用于實物期權定價的研究思路,構建了基于B-S模型的碳排放權定價模型,將屬性和定價相結合,為碳排放定價相關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關鍵詞】 碳排放權定價 影子價格 B-S模型 實物期權
一、文獻綜述
2014年全球平均的二氧化碳排放率是每資本4.97噸,同時期中國是每資本7.54噸。中國的排放率遠高于全球平均值。2017年碳排放量高達92.33億噸。截止至2018年3月,我國碳交易總量為13882萬噸,總交易額為28億多,并且市場規(guī)模在不斷擴大。由此可見,我國碳交易市場前景非常廣闊。2016年,我國碳強度已經比2005年累計下降了46%,提前完成了在2020年碳強度下降40%-45%的承諾。我國碳交易市場從2012年6月7日建立省市試點后,發(fā)展非常迅速,并且在2017年建立了全國統(tǒng)一碳交易市場。目前,我國正在逐步推進碳市場管理制度等全國碳市場建設工作。雖然我國已經在號召個人和企業(yè)自愿性減排,但是還沒有進行強制性減排。從長遠來看,隨著碳市場的規(guī)模變大,碳排放權將成為一種全新的金融資產。隨著對碳排放權的金融創(chuàng)新,碳排放權也將成為碳金融市場上富有投資價值的金融產品。因此在我國深入研究碳排放權的特殊屬性及其定價,有利于科學合理地對碳排放權進行初始分配和定價,降低碳排放權的交易成本,不斷完善碳交易市場及政府監(jiān)督管理機制,對我國“節(jié)能減排”和碳市場的發(fā)展壯大有重要的理論及現實意義。
國內學者從法律學和管理學的角度對碳排放的特殊屬性進行了探討,從法律學角度,王明遠(2010)[1]提出碳排放權是國際法律體系下的新型權利,兼具準物權和發(fā)展權屬性,且兩種屬性是辯證統(tǒng)一的。丁丁和潘方方(2012)[2]從法律視角研究發(fā)現,雖然碳排放權具有環(huán)境權屬性,但同時也具有財產權屬性,兩種屬性在實現環(huán)境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終極目標方面是辯證統(tǒng)一的;葉勇飛(2013)[3]也提出,對于碳排放權,特定的溫室氣體是其客體并符合“物”的性質,而主體具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以獲得排放特定數量的溫室氣體為內容,故碳排放權仍屬于用益物權;李遐楨,王虹玉(2018)[4]認為碳排放權主體享有對碳排放權的全面支配,具有所有權的全部權能,也具有物權的排他效力,在權利屬性上更似所有權,可以類推適用物權法的有關規(guī)定。田單宇(2018)[5]提出宜立足公權解決碳排放權法律屬性問題。從管理學角度,閆華紅(2016)[6]提出碳排放權的會計屬性應為資產類別,且持有目的為自用的碳排放權應確認為無形資產,持有目的為出售的碳排放權應確認為交易性金融資產。趙彥鋒等(2018)[7]認為碳排放權具有政府創(chuàng)設性、商品屬性、金融屬性等多屬性混合特征,提出按持有目的分類確認、區(qū)分免費與有償取得采用混合計量、持有利得與損失亦按目的計入損益和權益的會計處理思路。袁廣達、王子聰(2018)[8]提出在會計核算時,碳排放權應作為一項特殊形式的無形資產加以確認并以公允價值進行計量。
從經濟學角度研究碳排放權定價的文獻有很多,其中大多數是對定價方法的探討,具體的定價方法后文涉及時再做分析。研究碳排放權屬性問題的文獻相對較少,而且缺少根據碳排放權屬性定價的文獻。史晨昱(2009)[9]認為,與石油、煤炭等大宗能源產品一樣,碳排放權在交易中形成了商品屬性,同時還具有其他金融商品在市場中流通的金融屬性。碳排放權逐漸由具有在市場中形成的商品屬性向兼具商品和金融屬性過渡。
綜上所述,學者們大多是從法學和管理學角度研究碳排放權的屬性。然而,作為應對氣候變化最重要的手段,對碳排放權屬性經濟學視角的研究才更具現實意義,但目前這方面的研究相對單薄,且主要是對碳排放權屬性理論方面的研究。碳排放權具有準金融屬性,而且可以進一步衍生為具有投資價值的金融資產,通過對碳金融收益的追逐可以帶來產業(yè)結構的升級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由于目前還沒有根據碳排放權商品屬性或金融屬性定價的文章。本文將基于經濟學視角,從碳排放權的商品屬性和金融屬性出發(fā),對影子價格模型和實物期權法用于碳排放權定價的可行性進行了分析,根據碳排放權的商品屬性構建了基于影子價格的碳排放權定價模型,然后根據金融資產期權定價公式應用于實物期權定價的研究思路,構建了基于B-S模型的碳排放權定價模型,采用影子價格模型和實物期權法分別計算碳排放權價值。最后,為了更加準確地對碳排放權進行定價,將兩種思路得到的結果用優(yōu)化模型組合在一起。
二、用影子價格模型定價
1、影子價格模型
任何一個企業(yè)的存在都有一個亙古不變的目標—利潤最大化。那么A企業(yè)在利用從政府那里獲得的碳排放權時,也應該好好籌劃如何才能夠有效利用該資源,充分發(fā)揮資源價值,最大化企業(yè)利潤。由影子價格的概念可知,二氧化碳排放權的影子價格是指在其他生產要素不變的情況下,增加一單位二氧化碳排放權后所能夠給企業(yè)帶來的邊際利潤。
根據基本假定,我們可以將A企業(yè)的利潤函數可以表示為:
(1)
約束條件為:
式中表示A企業(yè)在生產量為N時的碳排放量。
將A企業(yè)的利潤函數和約束條件構建成拉格朗日方程,則有:
(2)
其中λ為拉格朗日乘子。對上述方程求N的一階導數,得:
(3)
恒等變形后,得:
根據前面的分析,從一般商品屬性角度對碳排放權進行定價,采用影子價格模型是合適的。運用影子價格理論對企業(yè)內生產要素尤其是對二氧化碳排放權等環(huán)境資源進行估值計算有其明顯的優(yōu)點和適用性。這是因為該理論充分考慮到了資源的稀缺性和有限性,通過對特定資源使用總量限制條件下單位資源所能帶來的邊際貢獻確定其內在價值。
三、用實物期權法定價
1、實物期權法
實物期權是以期權的概念來定義的現實選擇權,是借鑒金融期權發(fā)展而來的對應概念。實物期權法定量分析了動態(tài)決策價值,認為企業(yè)可以利用自身所面對的不確定性,將其轉變成企業(yè)自身的優(yōu)勢,這也是當今在不確定性條件下進行投資決策的主要方法之一,提供了企業(yè)如何進行戰(zhàn)略投資決策的新思路。Stewart Myers認為投資方案現金流帶來的利潤源于持有的資產的使用價值以及對未來投資機會的選擇,并最初提出了實物期權的概念。Stewart Myers指出,如果企業(yè)擁有一項可以在未來以某個價格取得(出售)其他實物資產或投資的權利,那么該權利可以視作一項期權;其標的物為實物資產,因此將這類性質的期權稱為實物期權,而對此類實物資產投資進行評估同樣可以借鑒期權評估的方式。Black和Scholes的研究指出:實物期權是相對金融期權而言的概念,金融期權主要是處理交易性金融資產,實物期權處理投資結果不確定的非金融資產;金融期權是金融衍生工具,實物期權是投資決策工具。兩者之間相似但并非完全相同,各自具有一些自身的特性。
【參考文獻】
[1] 王明遠.論碳排放權的準物權和發(fā)展權屬性[J].中國法學,2010(06):92-99.
[2] 丁丁,潘方方.論碳排放權的法律屬性[J].法學雜志,2012,33(09):103-109.
[3] 葉勇飛.論碳排放權之用益物權屬性[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43(06):74-81.
[4] 李遐楨,王虹玉.論用能權的法律屬性[J].廣西社會科學,2018(03):89-93.
[5] 田丹宇.我國碳排放權的法律屬性及制度檢視[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8(03):75-88+207.
[6] 閆華紅,黃穎.碳排放權會計核算體系的構建[J].會計之友,2016(05):8-11.
[7] 趙彥鋒,李金鎧,張瑾.基于碳排放權屬性的碳資產確認與計量[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8(05):1-4.
[8] 袁廣達,王子悅.碳排放權的具體資產屬性與業(yè)務處理會計模式[J].會計之友,2018(02):11-16.
[9] 史晨昱. 碳金融:國際金融市場新符號[N]. 中國能源報,2009-08-31(A08).
作者簡介:劉?。ǔ錾攴荨?9950108),男,碩士,重慶工商大學財政金融學院,400067,綠色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