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李勇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38、39頁。
教師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師:看到“角”這個字,你想到了什么?
預設:牛角、羊角。
預設:元、角、分的“角”。
預設:墻角。
預設:直角、銳角、鈍角。
黑板出示如下圖的三個點。
師:觀察黑板上的圖,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預設:三個點、三角形……
師:你是怎么看出三角形的?
教師根據(jù)學生敘述連接三個點,形成三角形。
師:猜猜看,它為什么會叫三角形呢?
預設:因為它有3個角。
【設計意圖:用三個點導入,讓學生想象形成的圖形,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又能為接下來的學習做鋪墊。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的認知并非一張白紙,他們有各種各樣對于“角”的前概念。通過談話,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經驗水平,幫助學生澄清生活概念與數(shù)學概念的區(qū)別?!?/p>
1.第一次指角。
師:你能指出三角形上面的三個角嗎?
預設1:學生指“點”。教師問全班學生,同意的舉手示意。(預設全班大部分都會同意)隨后,教師用課件再次出示上述三個點的圖,學生恍然大悟。
預設2:學生能夠正確指出。教師再請一位學生指一指,強化表象。
2.第二次指角。
師:剛才你們都同意他的指法,現(xiàn)在怎么又變卦了?
師:確實如此。別看它的名字就只有一個字,其實很不簡單呢。誰再來指一指三角形中的角?
學生上臺,正確地指出。教師用紅色粉筆描出,擦去中間部分,使3個角分離。(如下圖)
師:請仔細觀察,這三個圖形有什么共同點?
預設:都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師:這個點是角的“頂點”。通過觀察,我們知道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設計意圖:與教材編排不同的是,在這里我直接以三角形的名稱導入,讓學生迅速聚焦到“角”上。通過讓學生指角的活動,讓他們的認知誤區(qū)充分暴露,接著在此基礎上展開教學,體現(xiàn)了“以生為本、順學而導”的理念?!?/p>
3.呈現(xiàn)辨析練習,加深理解。
追問:①、③、⑤為什么不是角?
小結:一個角必須要有一個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
師:這樣看來,課開始的時候同學們提出的那么多種角,哪些可能是我們要研究的角呢?
預設:直角、銳角、鈍角。
4.找實際物體中的角。
師:生活中哪里有我們今天要學的角呢?
呈現(xiàn)下圖,讓學生完整地指出角,課件描紅突出。
5.動手操作,概念內化。
(1)創(chuàng)造角。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角,你們想不想親自動手做一個角給大家看看?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圓形紙片、塑料小棒,大家可以折角、拼角,還可以畫角(不同方向,不同大?。?。
(2)反饋、交流:
①拼角與折角。
同桌相互指一指角的頂點和邊。
②畫角。
展示不規(guī)范的作品(大部分是頂點處理不好,很多學生拿三角板上的角直接去描),引導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師:有什么好辦法可以畫得既美觀又快速?
總結方法:先畫頂點,再從頂點出發(fā)畫兩條邊。
展示規(guī)范的作品,提問:這些角的開口與大小都不一樣,為什么都稱為角呢?
師:同學們表現(xiàn)真棒??磥恚瑹o論采用什么方法,都能找到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6.想象,體會角的頂點與邊的關系。
師:想象一下,如果給你一個點作為角的頂點,你最多可以畫出幾個角?
預設:大部分學生會說1個,還有部分學生說不一定。
課件演示:從這個點發(fā)出的邊逐漸增多,讓學生發(fā)現(xiàn):從同一個頂點出發(fā)可以形成無數(shù)個角,只有確定一個頂點和兩條邊,這個角才能確定。的位置,只有當頂點與邊都確定下來時,這個角才能唯一確定?!?/p>
1.在操作中理解什么是“角的大小”。
師:(舉起一個活動角)老師也拼了一個角,誰有辦法能讓它變大一點?
學生上臺演示,把活動角的兩邊張開一點。
師:能變得再大一些嗎?你怎么證明角變大了?
生:兩條邊的“距離”越來越遠了。(如下圖)
師:角的大小關鍵是看角兩條邊張開的程度。
2.辨析,探明誤區(qū)。
師:小明同學在學習了今天的知識以后,產生了一個疑惑:把角1的兩條邊畫得長一些,也能使角變大,你同意他的說法嗎?
學生辨析、交流。
呈現(xiàn):
課件重疊演示。(如上圖)
師:其實,我們只是感覺整個圖形(面)變大了,但角兩條邊張開的程度并沒有改變。
3.制造認知沖突,強化認知。
課件出示:下面的角3與角4相比,哪個角大?你是怎么想的?
預設:學生出現(xiàn)分歧。
師:(追問)角4明明在角3里面,你們?yōu)槭裁凑f角4比角3大呢?
預設:角的大小不是看邊的長短,而是看角兩邊張開的大小。
課件演示驗證。
【設計意圖:角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為破解這一難點,首先要讓學生明白什么是“角的大小”。接著通過暴露思維誤區(qū),挖掘背后的原因,加深學生的理解?!?/p>
【設計意圖:在教師示范之前,放手讓學生自己先嘗試著畫一畫,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發(fā)現(xiàn)自己畫得不規(guī)范、不美觀的原因,從而為教師的示范做鋪墊。角的頂點與邊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機結合的,角的頂點決定了這個角
1.下面圖形中,各有幾個角?
2.把一個正方形剪去一個角,還剩下幾個角?畫一畫。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開放、有層次的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發(fā)展空間觀念。】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角,知道角有大小?;叵胍幌?,我們是怎樣收獲這些知識的?用了哪些方法?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指、做、畫、辨、疊。
師:你還知道角的什么知識?你還有什么疑問嗎?請記下來并與同學分享。
【設計意圖:課尾讓學生對今天所學知識進行回顧與反思,并提出存在的問題,帶著問題課后繼續(xù)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習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