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忠恒
摘要:我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促進文化繁榮方面堅持以人民群眾為核心,指導人民群眾文化藝術創(chuàng)作為方法進行文化建設。中國農村擁有一批熱愛著文化藝術的人民群眾,他們的文化創(chuàng)作是我國文化隊伍建設的一個重要內核,他們的文化隊伍更是我國文化隊伍建設的根本。任何脫離了基層人民群眾的文化建設都是毫無意義的。本文將試論如何通過加強農村的基層文化隊伍建設這一根本,來促進農村文化的繁榮。
關鍵詞:基層文化建設;人民群眾;農村文化繁榮
引言:
文化隊伍建設是我國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農村的特殊環(huán)境需要在進行基層文化建設時使用特殊的方法。在我國農村物質條件逐漸完善的今天,精神需求成為了農村人民群眾日益突出的一項重要需求。農村地理位置較為偏遠,基礎設施相較于城市也有很多缺陷。因此通過基層群眾自身的文化隊伍來滿足其精神需求成為了農村文化繁榮一項可行的策略。
一、加強文化隊伍建設要以群眾為基礎
文化建設除了承擔著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任務之外,還肩負著進行群眾思想道德建設的重任。因此如何建設一支在思想道德和文化修養(yǎng)上都符合要求的群眾文化隊伍就成了一項必須要考慮的課題。在過去的建設工作中,我們國家農村地區(qū)的文化隊伍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多種原因,農村的文化隊伍建設不是十分理想[1]。其中有農村人民群眾自身文化素養(yǎng)較低的原因,也有建設過程中方式方法的問題,比如不夠親近人民群眾,政策上過于理想化不符合實際情況。在接下來的文化隊伍建設中,建設工作首先必須要以人民群眾為基礎來進行。因為基層文化隊伍建設的目的并不是需要拿出十分耀眼的成績,而是要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必須結合農村實際情況和人民群眾自身的文化審美特點,否則以一刀砍的標準來要求農村基層文化隊伍建設,結果也必然是隊伍形式化。將人民群眾作為建設的基礎,需要在工作中以引導群眾為主要工作方式。比如在人民群眾的文化隊伍進行創(chuàng)作時,政府工作者不應以自身的審美和價值觀念來加以干涉。群眾文化隊伍的創(chuàng)作是我國文化繁榮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給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添加一抹豐富的色彩,更在群眾的道德、思想、情感、理想等方面潛移默化地進行提升。因此加強文化隊伍建設必須以人民群眾為基礎,以人民群眾文化隊伍的創(chuàng)作為基礎。這樣的文化隊伍才能真正在新時代給我國小康社會的建設助力,并給群眾帶來豐富多彩的生活。
二、對群眾的文化引導要因地制宜
我國的地域廣闊,各個民族和地區(qū)之間的文化存在很大的差異,與主流文化更是完全不同。在加強文化隊伍建設時,要改掉過去形式化的一些要求,更多地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因地制宜才能建設好符合當地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隊伍。在引導隊伍中群眾的文化創(chuàng)作時,也要結合實際情況來構建一套符合現實情況的引導機制[2]。在進行文化活動以及文化創(chuàng)作時,政府有關部門要積極與群眾交流,并整合群眾的意見建議。同時在物質條件方面,政府也要盡可能滿足隊伍的正常需求,努力不讓物質條件成為制約人民文化創(chuàng)作的攔路虎。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qū)和偏遠地區(qū),物質條件相對匱乏,群眾的文化素養(yǎng)也參差不齊。這樣的地區(qū)如果難以實現常規(guī)的文化隊伍建設,則可以根據當地條件進行隊伍建設。比如在傣族地區(qū),政府可以讓當地群眾的潑水節(jié)成為文化隊伍建設成功的一個展示和實驗平臺。要注意在展示過程中盡可能保證傣族同胞文化的完整性,不可以讓漢族傳統(tǒng)文化和主流文化過多的侵蝕少數民族珍貴的文化。
在加強文化隊伍建設的過程中,農村的文化部門要建立完善的、符合當地特色的領導團體,幫助人民群眾排除隊伍建設中的困難。為了保證領導團體能夠更好地融入到當地群眾中,團體中的領導干部可以在日常文化活動中從當地群眾中發(fā)掘。這樣才能更好地領導農村地區(qū)的文化隊伍建設,形成一種積極的文化創(chuàng)作氛圍,發(fā)揚各地的文化特色。
三、強化基層文化隊伍中的人員結構
農村物質條件較差,很難留住一些優(yōu)秀的人才在農村居住并作出貢獻。因此,出臺一些人才優(yōu)惠政策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吸引到優(yōu)秀的文化藝術人才,農村基層群眾文化隊伍的建設才能得到本質的強化,通過優(yōu)惠政策除了可以吸引到文化藝術方面的人才,也能夠獲得其他領域的優(yōu)秀人才在農村就業(yè)。這樣便可以實現農村全方位的發(fā)展,反過來也作用于農村的文化隊伍建設。在文化藝術方面,將吸引到的人才應用到文化隊伍中,優(yōu)化文化隊伍的人員結構,提高藝術審美水平也是強化文化隊伍的必要條件。推動人才與農村文化工作人員的自愿合作,也可以在社會上起到良好的宣傳作用,引起社會各界對于農村文化建設的關注。這樣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農村文化隊伍建設當中,進一步優(yōu)化人員結構,并推動農村文化向多樣性和豐富性發(fā)展[3]。因此要強化基層群眾的文化隊伍建設,吸引到人才來優(yōu)化文化隊伍人員結構是一個很好的策略。在領導方面,除了使用農村當地優(yōu)秀的人民群眾外,也必須加入具有專業(yè)素養(yǎng)的文化藝術人才。這樣隊伍的領導能力才有保障,文化藝術高度才能達到藝術的標準。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加強基層文化隊伍建設來促進文化繁榮,既要以群眾為基礎,也要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和地方因素進行建設。在人才引進方面也必須重視,否則農村的文化隊伍建設很容易失去活力,或者文化內容達不到藝術標準而落于低俗。
參考文獻:
[1]吳楷純.關于加強基層群眾業(yè)余文藝團隊建設的幾點思考[J].神州民俗,2017:54.
[2]鮑昆鵬.抓好三項建設,繁榮新時代礦區(qū)群眾文化事業(yè)[J].中國煤炭工業(yè),2018,No.372 (02):49-50.
[3]彭啟文.關于做好鄉(xiāng)鎮(zhèn)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工作的實踐探索[J].長江叢刊,2017 (3):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