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方
開封西瓜醬( 步堯/ 攝)
孔夫子吃飯很講究,有八個不食,其中有一條:不得其醬,不食。中國人發(fā)明了醬,一吃就是幾千年,醬在中國菜肴里的地位可以用一個詞總結:綱舉目張。從甜面醬到東北大醬,從郫縣豆瓣到普寧豆瓣,中國的每個省市、每個鄉(xiāng)鎮(zhèn),都有自己的拿手好醬。
開封也有一種醬,西瓜醬。西瓜醬的原料是西瓜和黃豆,這兩種門不當、戶不對的食材,沖破水果和豆類的界限擁抱在一起,創(chuàng)造出了天賦異稟的動人美味。
開封盛產西瓜,這些瓜個大、汁多、脆沙瓤。一到夏天,到處是西瓜的主場。在開封,沒有哪種水果像西瓜那樣既受重視,又如此卑微——價格最低時,幾分錢一斤。
西瓜醬就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
真正的開封人稱其為“豆豉兒”。制作工藝是這樣的:把黃豆煮熟拌上干面粉,放在一個密封的容器里,用棉被捂上,一直捂到豆子外面長了一層淡綠色的“毛”為止。將大西瓜一切兩半,用手把瓜瓤掏出來,連瓤帶汁摻到長“毛”的黃豆里面。這時候的既視感非常詭異:鮮紅的、汁水淋漓的西瓜瓤,掩埋著一顆顆淡綠的 “小毛豆”。
放入大量的鹽、少許花椒、大料等,攪和均勻,把這紅紅綠綠的混合物放進一個扁平闊口的瓷盆里,在盆口蒙上一層透光的細白紗布,放在夏日的驕陽下暴曬。
曬夠半個月,西瓜醬就成了,醬呈赫色。掀開白紗布,一股濃郁的醬香撲鼻而來。
西瓜醬必須經(jīng)過炒制才能吃,開封叫炸“豆豉兒”。鍋內多放油,把蔥、姜、蒜、干紅辣椒爆香,把西瓜醬推入油鍋反復翻炒。出鍋后,醬面上一層紅嘟嘟的油,下面是黑中透紅的醬。這時候的西瓜醬已美艷不可方物,吃進嘴里,是帶著西瓜清香的醬味,但是里面的花椒、大料、蔥、姜、蒜等又使它有著近似葷菜的渾厚,后味則是一絲掩蓋不住的微酸微甜微辣。像一束在味蕾層層綻放的煙花,引人銷魂。
這樣一碗醬,已經(jīng)是高配版佐餐佳肴??梢园杳鏃l、抹饅頭、送稀飯、卷大餅,如果要減肥,挖一勺醬,沖進開水,滴兩滴香油,就是一碗“味噌湯”。
在我小時候,一家人的味蕾全靠西瓜醬左右逢源。冬夜,奶奶在蜂窩煤爐上把饅頭片烤得焦黃酥脆,先抹層葷油(肥豬肉熬煉的油),再抹層西瓜醬。一口咬下去,大腦短暫眩暈,所有感覺都集中在舌頭上,那種幸福的體驗至今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