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麗蕓
摘 要:國強重在人才,育人重在教師。教師質量是高等院校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生命線。提高學校的辦學質量的關鍵是如何提高教學師資隊伍的建設問題。教學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是否合理,標志著一所大學的辦學水平是否達標;教學師資隊伍質量是否滿足人才培養(yǎng)目標,決定著高校教育教學質量是否得到根本性的保證;教學師資隊伍建設是否滿足教學需要,決定著是否能夠培養(yǎng)高質量的學生。民辦本科院校作為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基地,勢必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學師資隊伍。本文從民辦本科院校教學師資隊伍建設的必要性,深入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以及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民辦本科院校教學師資隊伍建設的對策三個方面進行探究。
關鍵詞:民辦本科院校;教學師資隊伍建設;對策探究
中圖分類號:G6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9)06-0145-03
一、民辦本科院校加強教學師資隊伍的建設的必要性
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人才是高校教育的最終目的,然而教師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始終處于核心地位。只有高素質、高水平、創(chuàng)新性強的教師才能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高素質人才。因此,加強教學師資隊伍建設是民辦本科高校發(fā)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建設一支高水平的教學師資隊伍,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從始至終都是高等院校發(fā)展的目標,但由于民辦院校的創(chuàng)建的背景、教學基礎條件、教學投入經費、教學管理等多種因素,導致整體教學師資隊伍普遍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民辦本科院校的長遠發(fā)展,只有建設一支高水平的教學師資隊伍建設才能從根本上保證民辦本科院校的教學質量和可秩序發(fā)展。因此,如何堅持“內外相濟,引培并重,專兼結合,校企共享”的原則,開拓進取,多措并舉,不斷拓寬人才培引渠道,充實教師數量,強化師資水平,倡建師德師風,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滿足培養(yǎng)人才的需要,是民辦本科院校當下需要迫切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
二、目前民辦本科院校教學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與公辦本科院校相比,民辦本科院校的用人機制,更加的靈活。民辦本科院校作為獨立的辦學者,能夠充分利用“投入—產出”的原則對教學師資隊伍建設進行自主的運作,這是民辦本科院校在教學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存在的優(yōu)點。但是,這一優(yōu)點在某種程度上引發(fā)了民辦本科院校教學師資隊伍建設其他的問題。比如,由于學校一味減縮辦學成本的投入,隨之嚴重的影響民辦本科院校在教學師資隊伍方面的長遠規(guī)劃、資金投入,進而影響到其對教師的吸引力。從教學師資隊伍實際發(fā)展現(xiàn)狀看,目前民辦本科院校教學師資隊伍建設存在以下的問題:
(一)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教學師資隊伍結構問題幾乎普遍存在各地民辦本科高校中,民辦本科院校教學師資隊伍構成主要是有公辦高校的退休教師、專職教師、兼職教師、在讀研究生。當前在民辦本科院校的教學師資隊伍結構主要是以專職為主,兼職為輔,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轉變了以往兼職教師占主要位置的局面,但仍然存在著一些結構不合理的地方:
1.教師數量不足。學??偵鷰煴扰c國家辦學條件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且專職教師比例不高。部分專業(yè)教師數量無法滿足人才培養(yǎng)要求,不少教學任務仍舊要依靠外聘教師,教學質量無法保障。
2.教師結構不合理?!皟深^大、中間小”的斷層結構,青年教師及老年退休返聘教師居多,中年骨干教師少,沒有形成合理的梯隊;缺乏具有博士學位和教授職稱的高層次人才,特別是缺乏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領軍人物;優(yōu)秀教學科研團隊建設效果不夠理想,缺乏高水平的教學科研團隊,高水平的教學科研成果不多;學緣結構不合理,“近親繁殖”現(xiàn)象嚴重。
3.教師教學水平不強。民辦院校剛畢業(yè)的青年教師居多,在一定程度上,該類教師理論知識積累較多,但嚴重缺乏實踐經驗;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能力的措施雖有設置,但實施力度不到位。教師師德水平不夠:缺乏責任感和敬業(yè)奉獻精神,教職工敬業(yè)精神不足;學術不夠嚴謹,學術風氣不夠端正;上課自由散漫,不注重自身修養(yǎng)。
4.教師培訓機會有限。辦高校培訓經費投入有限,教師工作量大,師資培訓重視程度不夠,提供青年教師接受再培訓的機會不多;尚未建立健全的教師培訓工作機制;現(xiàn)已開展過的培訓中,培訓內容和形式較為單一,束縛教師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缺乏“雙師型”教師和實驗員隊伍建設的培養(yǎng)。
(二)教師科研意識薄弱,需要進一步強化
為了全面提高民辦本科院校的教學質量,除了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師德水平外,還應出臺相應的科研激勵政策,鼓勵教師參與科研,提高科研能力。民辦本科院校雖然注重為自身發(fā)展培養(yǎng)應用型創(chuàng)新人才,但教師的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相對較弱。民辦本科院校教師有大量的課程,教師很難利用業(yè)余時間抓科研,與此同時,民辦高校在申請一些省市項目時,由于自身條件的特殊性,很難申請到資金雄厚的項目。民辦本科院校缺乏相應的科研實驗設備,教師即使申請了相應的項目,也很難完成。
三、解決民辦本科院校教學師資隊伍建設問題的相關對策
(一)健全人才引進機制,外引內培,不斷完善師資結構
堅持科學的人才觀,明確提出人才強校戰(zhàn)略目標,并確立了人才資源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思路。結合社會需求、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專業(yè)設置與建設的目標,外引內塑,不斷壯大師資隊伍,提升師資職業(yè)水平和綜合素養(yǎng)。
規(guī)范學校人才引進工作的體制機制,采取專項走訪、參加招聘會、網絡招聘、個別專訪聘請等多種方式、多種渠道招聘專任教師,特別是引進具有高學歷、高職稱的學科帶頭人特別是領軍人才。重視外聘專任教師的引進,重點從兄弟高校退休人員中,從企事業(yè)單位、科研院所和相關單位聘請具有高學歷、高職稱,高水平的各類人才擔任我校外聘專任教師。通過外引內培,不斷完善教學師資隊伍的學歷、職稱、學緣、年齡結構,形成充滿活力的教學師資隊伍格局。
(二)師德建設內外雙制,穩(wěn)步提升教學水平
重視師德師風建設,落實《高等學校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積極開展師德師風考核評比工作,不斷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yè)務素質,提升教學師資教師隊伍的綜合素養(yǎng)。
將師德表現(xiàn)作為教師綜合素養(yǎng)考核的首要指標,健全師德師風的長效機制,將師德表現(xiàn)和業(yè)績成果作為教師個人年度考核、崗位聘任、職務職稱評定、工資晉升、研修訪學、評優(yōu)評先等方面的重要考核內容,通過開展主題活動、舉辦講座、輿論引導、監(jiān)督檢查等多種方式推動師德師風建設持續(xù)深入地開展。
教學是學校的核心工作。不斷完善教育教學體制機制,全方位鼓勵教師投入教學活動之中。在保障完成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基礎上,通過科研來提升教師教學能力,通過提高學術能力來豐富學科內涵、拓展學科知識、充實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水平。采取座談、問卷調查等多種方式對學生學習滿意度及課堂紀律展開調查。
(二)培養(yǎng)培訓常態(tài)發(fā)展,不斷加強職業(yè)能力
1.建立完備的師資培訓機制
堅持實施“教師能力提升工程”,切實落實人才培養(yǎng)培訓計劃,完善全階段人才發(fā)展路徑,構建全方位人才發(fā)展體系,將師資培養(yǎng)培訓計劃納入制度保障體系之中。根據教師職業(yè)生涯發(fā)展不同階段的特點,實施全方位、分層次、分階段、多渠道的培養(yǎng)體系,為教師職業(yè)發(fā)展提供保障,關心教師、服務教師,努力改善教師的工作、學習、生活條件,為教師履行教書育人職責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并將其落實在制度、組織、經費和生活四大保障措施之中。具體如下:
制度保障。通過制定一系列規(guī)章制度來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加強對年輕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和學術生涯的指導和規(guī)劃,積極發(fā)揮老教師“傳幫帶”的作用。
組織保障。為確保教師隊伍建設高效規(guī)范,學校成立教師教學發(fā)展中心,組建崗位適宜、職員齊備的專職工作人員隊伍,致力于在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方面為教師的成長和發(fā)展助力,積極探索教師教學與個人發(fā)展全方位的服務體系,努力為教師提供教學研究與交流平臺。
經費保障。整合校內外資源,逐步建立了持續(xù)穩(wěn)定增長的經費投入機制。制定相應政策,鼓勵教師繼續(xù)教育并報銷學費。同時,建立以績效差等為載體的激勵機制,并加大科研獎勵力度,為教師教學、科研、職業(yè)發(fā)展提供物質保障。
生活保障。學校堅持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業(yè)留人的原則,努力改善教師及其家庭的生活條件。解決青年教師的住房問題;類似建設附屬幼兒園等工程,解決教師子女的上學問題;并盡可能優(yōu)先解決教師配偶的工作問題,使教師能安心教書育人,無后顧之憂。
學校積極組織和開展多層次的教師培養(yǎng)培訓活動。秉承服務教學質量的原則,著力于從專業(yè)理論水平、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教學實踐能力方面對全體教師進行培養(yǎng)或培訓。
2.高效培養(yǎng)教師整體素質
以教研室為單位積極打造教學與科研團隊,并構建“導師制”“助教制”等形式以發(fā)揮老教師傳、幫、帶的作用,以老帶新、以新促老,優(yōu)化師資隊伍結構,提高師資隊伍整體的教學和學術水平。
資格培訓。對新進教師進行崗前資格培訓,新進教師通過崗位培訓,考取高校教師資格證,鼓勵教師參加國家或業(yè)界所主持的職業(yè)資格考試。
業(yè)務培訓。寒暑假對校內教師進行全員培訓,按專業(yè)教師、管理人員、學工人員、教輔人員、工勤人員等分類,聘請業(yè)內專家學者授課,進行業(yè)務培訓;參加省高校師資培訓中心組織的民辦高校師資培訓活動。
選派優(yōu)秀中青年教師到國外進修和做訪問學者,提升師資隊伍的內在實力和綜合素養(yǎng)。
通過激勵機制,如賽事獲獎評選技能明星、通過科研成果評選科研明星、通過教學能力以及課程績效評選教學名師,對教師進行分類引導(技能型教師、學術型教師、教學型教師),使教師能力協(xié)調發(fā)展。
3.重點培養(yǎng)與政策傾斜
重視青年教師隊伍的建設,通過制度規(guī)范教師培訓機制,提升參培、進修人員的理論學習水平。通過老教師傳幫帶的形式組織說課、講課、課件制作、相互聽課等,解讀工作指導手冊,幫助青年教師盡快融入環(huán)境,提升教學實踐能力和水平。同時,邀請校外專家學者主持科研講座,指導青年教師積極申報課題、開展科研活動,提升專業(yè)理論水平和實踐教學能力。
教學師資隊伍建設是一項長久性工作,民辦本科院校應當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從長遠發(fā)展角度考慮,深刻意識到教學師資隊伍在民辦本科高校中的核心地位,充分察覺到加強教學師資隊伍建設是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前提保障。通過外引內培,對教學師資隊伍建設的學歷、職稱、學緣、年齡結構進行不斷完善,形成一支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體、資深老教師為指導相互補充、充滿活力的教學師資隊伍。
參考文獻:
〔1〕林苑純,邱秀芳.民辦高校穩(wěn)定師資隊伍的探討[J].文教資料,2007,(08).
〔2〕陳國慶.民辦學校師資隊伍的建設面臨的問題及因應對策[J].江西教育科研,2004,(09):19-21.
〔3〕陸淑珍.民辦高校師資頻繁流動的原因探析[J].湘朝(下半月)(理論),2007,(04).
〔4〕金心,孫欽榮.關于應用型本科院校師資隊伍建設若干問題的思考[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5,(01).
〔5〕徐緒卿,師資隊伍建設:民辦高??沙掷m(xù)發(fā)展的根基[J].中國高等教育,2006,(08).
〔6〕張光.對高校教師隊伍建設中穩(wěn)定穩(wěn)定問題的思考[J].中國西部科技,2007,(06).
(責任編輯 賽漢其其格)
收稿日期:2019-04-08
基金項目:江西省高等學校人事管理研究會科研課題“績效考核在穩(wěn)定民辦高校師資隊伍中的作用——以江西服裝學院為例”(17GGXYYB002)
Abstract: The strength of the country lies in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and the key to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s teachers.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is the lifelin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chools is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faculty. The overall level of teaching faculty marks the level of a university;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faculty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for the quality of colleg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faculty is the decisive factor for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training. As a training base for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private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re bound to have a high-quality teaching facult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necessity of teaching faculty construction in private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Keywords: Private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s;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Faculty; Countermeasures to Expl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