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第一次聽說糧食工程時,會默認它是種地的,即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土專業(yè)”。
不得不說糧食工程確實冷門,全國只有11所院校開設,也難怪會被人誤解。但實際上,這個專業(yè)與種地無關,它研究的是糧食從收獲以后到餐桌前的過程。比如稻谷收割后,是攤在地面暴曬好,還是用設備烘干高效?總之,不同于袁隆平爺爺?shù)难芯?,糧食工程恰好與“土”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
糧食工程的課程也逃不出數(shù)理化的范圍,不同的地方在于,這個專業(yè)的研究對象是谷物和谷物制品。相對應的,谷物化學與品質、小麥加工工藝與設備、通風除塵與物料輸送等,凡是關于谷物的特性、加工,相關設備設施的設計、使用等方面的內容,都是重要的專業(yè)課程。
如果有機會實地參觀小麥加工廠,相信你就能明白為什么專業(yè)核心課程會這樣設置了。在工廠里,你會看到原糧如何從卸糧坑通過圓筒進行初篩;在清理工段你有機會見識去石機、打麥機、振動篩等功能各異、相互配合的機器;制粉階段則可以重點關注配粉包裝,配粉包裝簡單理解就是通過混合不同種類的面粉,添加改良劑,獲得可以做面包、燒餅等不同食品的面粉,這對面粉精度的要求非常高。如果你參觀的工廠恰好是電腦控制精確配粉,相信你一定會感慨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最讓人意外的當屬“金工實習”課程了。糧食工程的金工實習和機械類專業(yè)的并沒有什么區(qū)別,都是去車間里磨一把小錘子,加工一些小件金屬工藝品。不過這個課程的目的并非是做個錘子送給男朋友或女朋友,而是提高你的動手能力,好玩的同時還能讓自己受益匪淺,可謂性價比極高了。
糧食工程雖然冷門,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小到一日三餐,大到影響當今世界穩(wěn)定與和平的“糧食危機”,都離不開糧食工程。比如儲備糧以及軍糧的問題,就一直備受國家重視。
不少“心懷天下”或者有科研夢的人,都會選擇繼續(xù)深造。研究雖然辛苦,但有所成就時,常常能造福整個國家。比如糧食工程專業(yè)學科帶頭人卞科教授,他主持的小麥國際標準制修訂工作,該研究成果獲得2014年中國標準創(chuàng)新貢獻一等獎,這個標準的頒布實施每年能為我們國家節(jié)約小麥進口費用兩億多元。
如果畢業(yè)后想直接就業(yè),糧油食品、飼料加工、淀粉加工、糧油倉儲企業(yè)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工作崗位類型也可以根據(jù)自身情況選擇,行政、產品開發(fā)、市場營銷、工程設計等都可以考慮;糧食流通與質檢工作也是比較受歡迎的,外貿、商檢、海關等部門可以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