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雪 于巍 張倩
摘 要 文中首先介紹了混合式教學的實踐過程,即線上課程資源的建設、線下資源的整合、有效的考核機制。分別從專業(yè)特點和學生適應性角度來構建知識模塊。其次,對教學效果進行了數據比較與分析,目的在于不斷探索實踐新的教學改革和方式,全面提升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 混合式教學 線性代數 分析對比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6.057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Mixed Teaching in Linear Algebra Course
JIANG Xue, YU Wei, ZHANG Qian
(Department of Basic Courses,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iaoyang, Liaoning 111003)
Abstract First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actice process of blended learning, namely the construction of online course resources, the integration of offline resources and the effective assessment mechanism. The knowledge module is construc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ecialty characteristics and student adaptability. Secondly, data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learning effect aims at our exploration and practicing new reforms and methods, at the same time fully improving the learning effects and quality.
Keywords blended learning; Linear algebra;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0 引言
線性代數課程是高校工科專業(yè)的重要基礎課之一,它是一種數學工具,廣泛應用于工程技術、經濟活動、市場資源配置、密碼學等領域,且隨著科技的飛躍發(fā)展而不斷擴展其范圍。但課程本身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和概念的緊密聯(lián)系性,使得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效率,激發(fā)學習的內在動力是目前我校線性代數教學研究和改革的重要目標。
在互聯(lián)網+的潮流中,傳統(tǒng)以講授為主的課程受到了不小的沖擊。如何結合信息化環(huán)境,改善和提高課堂學習質量和效率,成為了教學改革的主要研究方向。文中在線性代數課程中初試引入了混合式教學法,即從學生的思想基礎和內容結構邏輯方面著手,把教學建立在符合時代特點的軌道上,通過線上線下的互補模式結合新的考核方式,充分調動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開展“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目標是通過改進教學方法,建立符合時代特點的教學機制,帶動學習者的學習活動由淺入深的進行,向深度推進。它雖沒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但 “學”與“教”應遵循基本教學規(guī)律——學生應是學習的主動參與者,學習的過程應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教學作為學習的外部條件應根據不同學科和內容制定不同的方式,給予學習者適當的支引導和支持??陀^的檢驗教學的有效性。其根本問題即不同的學科領域要針對學生的層次和專業(yè)設置來不斷地探索嘗試,以求將混合式教學發(fā)揮最優(yōu)的效果。促進教予學的相輔相成,共同進步。
1 線上資源的構建
線上資源的構建是開展混合式教學的首要前提,傳統(tǒng)的預習只是學生自我看書之后的學習,這里希望通過微視頻的形式來助學,使得預習更有目的性和明確性,從而提高預習的可操作性。這樣,當學生走入課堂能帶著較好的知識基礎和不同的疑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來講解共性問題以及以及難點和重點問題。顛覆傳統(tǒng)教學中以教師自我感覺而展開的難點和重點進行講解,為了達到預期的目標,在近兩年的時間里,教學團隊首先共同研究制定了線上教學的大綱、日歷、學時分配、課時測驗和討論主題等內容。目的是將線上與線下教學能夠有機地結合,以發(fā)揮最大的優(yōu)勢來帶動學生的學習。這種看起來新式的課堂模式,本質上仍然是教學手段的一種改革而已,由此有效的改變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深度。學習是不斷自我提煉和自我提升過程,其路徑既是豐富多樣的,又是相對穩(wěn)定的。線性代數課程本身具有很強的規(guī)律性,只要結合專業(yè)上的一些實際案例稍加設計,便會產生較好的自我學習效果。
如在設計學習矩陣學習內容時,主題談論區(qū)拋出公交車站點設置問題與哪些因素有關等。由具體到抽象符合學習的規(guī)律性,大大提高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性。為實現(xiàn)提升學生學習深度的目標搭建了橋梁。其次視頻建設是線上資源設置的關鍵,公共的資源雖然眾多,但要符合本校學生自身水平,學生專業(yè)建設需求的建設,還是要本校老師親自進行。經過不斷地嘗試發(fā)現(xiàn)其實學生需要的教學視頻不一定非要“高大上”,相反,最簡單的錄屏講解形式反而是佳選。這樣對于非信息技術專業(yè)的老師來說只要認真的學習上一段時間,便可實施視頻的錄制。技術問題相對解決,而老師們投入最大的就是時間。視頻講授需要對課程進行知識點的分解和重組,對課件和講稿不斷的進行修改,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十幾分鐘的視頻課講好至少要10遍左右,后續(xù)還要編輯整理。再次,針對每個知識點要開發(fā)設計配套的檢測題和練習題,用來自我檢查學習效果。
2 線下活動與線上視頻的有機統(tǒng)一
雖說線上學習具有無法抗拒的優(yōu)點,但由于自主性太強,需要學生高度的自我調節(jié)和自我控制力。因此不同程度的學習孤獨感也會隨之而來,導致學習中的自我認知度無法得到體現(xiàn),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于分析能力,自我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和運用。因此,有效利用線上視頻資源,整合線下課堂,二者相互彌補相互促進,彼此共進是必然的選擇。線上指將教師事先錄制好的視頻和相關教學資源放置線上課堂,基于各多終端應用,學生進行在線課堂的學習。通過了解學習實現(xiàn)預習的目的,明確知識點的難易,搜集不明之處進行整理。等待線下課堂與同學和教師多樣化溝通,面對面查缺補漏,逐個突破重點和難點,進而實現(xiàn)更高一層的教學目標。學生的認知方式多樣化多渠道化,參與性與積極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以往教學中學時分配上基本全部都是課上講授,原因一即限于學時和內容,教師一言堂是很常見的,給與學生展示的機會少之又少。原因二是能夠做到預習的學生可以說是鳳毛麟角,即便給予學生充分發(fā)揮的時間,也是寂靜一片。而引入混合式教學后,線上有效緩解了課堂部分內容的集中現(xiàn)象,給與了學生充分自由時間選擇性,即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忙于筆記沒有時間思考,同時彌補了用幻燈片一帶而過而印象不深的缺點。同時,通過線上設置的自我檢驗環(huán)節(jié),有利于學生進行自我查找,自我總結,提出問題 ,為線下課堂的討論講解提供內容。即通過課前預習—課上思考討論—課后反饋三個環(huán)節(jié),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及思考能力。隨著“互聯(lián)網+”的飛速發(fā)展,混合式教學的優(yōu)點正逐步被發(fā)現(xiàn)被認同,線上與線下共同學習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真正實現(xiàn)混合式教學的常態(tài)化應用。
3 建立線上線下有效的考核機制
任何學習都需要給予學生及時的反饋,不斷的調整。線上課堂也不例外,通過一定的在線測試環(huán)節(jié),及時讓學生掌握相關知識點,清楚的自我認識,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同時后臺數據分析,能讓教學對學生的狀況一目了然。從而修正線下課堂的內容和方式,這樣教學的活動的目標就更明確,針對性更強。同時,還可以通過參與小組討論的次數,發(fā)言的多少,獲贊的數據作為過程性評價的重要依據。學習是需要激勵的,以上這些環(huán)節(jié)均會不同程度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度。在試驗的過程中,針對某個討論區(qū)的分值由5分增加到10分,結果參與人數由40%增加到83%。參與度大幅度上升。通常,我們只習慣于關注學習的結果,但每個結果都是過程產生的,好的過程必然有好的結果,所以學習這件事應該對過程給予更多的關注,扎實有效的過程無疑是可靠的評價依據。所以,對于線上學習時,各環(huán)節(jié)分值的分配應通過幾輪測試后最終找到合理的配比。充分發(fā)揮在線教學平臺的核心價值與傳統(tǒng)教學的優(yōu)勢,逐步完善混合式教學模式。
4 混合式教學的實踐與效果分析
2017-2018學年第二學期,我校線性代數課程共9個大合班加一個混合式教學試驗班。我們根據問卷調查,期末卷面平均分和及格率三個方面進行了教學效果比較與分析。圖1是在開展混合式教學的學生中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51.8%的同學認為通過信息手段的形式是很好的,易于接受,對學習主觀能動性的調動具有一定的影響,但是有些麻煩;26.8%的同學認為對提高學習效率有幫助;還有5.2%的同學表示有些麻煩,沒必要。這部分同學通過分析談話了解到,對電腦操作和相關知識不熟悉等有直接關系。
表1是9個大合班與試驗班分值區(qū)間與及格率對比數據,可以看出,試驗班的平均成績和及格率都稍高于傳統(tǒng)教學班。但從分值的分布來看,試驗班成績分布不均衡,成績略顯兩極分化,這與之前的調查結果是吻合的,即喜歡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學習主動性自然提高,成績相對較好。而不適應的同學,產生了負面影響,成績反而較改革前低。而傳統(tǒng)教學班成績大致呈正態(tài)分布。這與傳統(tǒng)教學多年來師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相互了解是密切相關的。隨著混合式教學的逐步推廣,無論從教師還是學生的角度都需要一段長時間的適應和磨合,相互促進,共同進步。
5結束語
混合式教學是一項長期的教學改革,它要與優(yōu)秀的視頻資源有機地結合,這項工作需要教師花費大量的經精力和時間,針對本校學生各專業(yè)發(fā)展目標制訂線性代數每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以及相關拓展。這對教師來說也是一種磨練和考驗。目的是實現(xiàn)智能終端輔助學習,增強師生學習過程中的交互合作,真正的以教促學,使課堂氣氛融洽,充滿生機。
[基金項目]沈陽工業(yè)大學課程建設重點項目(521020);校在線開放精品課程
參考文獻
[1] 王鑫.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線性代數教學中的應用[J].高教學刊,2016(11):118-119,121.
[2] 楊文霞,何郎,彭斯俊.基SPOC和翻轉課堂的線性代數混合式教學改革與實踐[J].大學數學,2017.33(4)44-50.
[3] 溫道偉,汪國軍.大類招生線性代數教學方法初探——以浙江大學為例[J].高等數學研究,2016.19(3):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