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貴全
【摘 要】語文是初中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面對目前我國初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教師應該積極尋找方法改變現(xiàn)狀。情境教學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措施,通過創(chuàng)設不同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體驗感和課堂的參與度,從而體現(xiàn)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提高教學質(zhì)量。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境教學;轉變觀念;語言情境;多媒體情境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5-0261-02
一、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師素養(yǎng)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說過:“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主要不是把現(xiàn)成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钡谡Z文實際教學中,人們往往走入單純“老師教,學生學”的誤區(qū)。采用“一刀切”“齊步走”大運動量的辦法“孜孜樂教”,固守著一套陳舊的教學觀念,教師架空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隸,為教而教的機器,毫無藝術性可言。這貌似對學生的關心負責,實則是對其身心和智力的極大壓抑與摧殘,是嚴重違背教育的初衷的。新形勢下的教師,應成為科研型、專家型的教師。他不僅“能”教,而且“會”教;不僅要精通本專業(yè)知識,還要了解相關的邊緣知識;不僅要鉆研新的理論、新的思想,還要善于總結在教育實踐中獲得的經(jīng)驗與體會,并力求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指導自己更好地實踐。正如馬卡連柯所言:“離開教育理論我是不能工作的?!边@一精辟見解,啟示我們要認清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我們應從根本上實現(xiàn)由機器型的教書匠到藝術型的教育家的轉變。
二、運用富有感染語言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
教師可以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描摹一幅圖景或一種意境,從而讓學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湃。在講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時這可以樣導入的:“每個同學的圖畫書里都有這樣一幅畫―人民英雄紀念碑。當你們看到這幅畫的時候.曾經(jīng)想到過什么呢?我在一個陽光灑滿天安門廣場的上午,瞻仰過人民英雄紀念碑。?。∥《氚?,它有十層樓那么高,看到它,先烈們的高大形象如在眼前;堅硬啊,花崗石,漢白玉那樣莊嚴,那樣雄偉,象征著革命先烈意志如鋼。站在紀念碑前,憶中國革命所經(jīng)歷的艱苦歲月,看現(xiàn)在解放后的幸福生活,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深感一定要繼承先烈的遺志,在新長征中勇往直前。現(xiàn)在讓我們隨著作者的活動順序和碑的方位順序,認識和瞻仰人民英雄紀念碑,接受革命傳統(tǒng)的教育?!边@段導語描摹出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巍峨和質(zhì)地堅硬,讓學生在學習課文以前就有了大體的概念,而且語言極有感情,學生們的思維極易跟著老師走,學生們的情感極易激發(fā)。
我在試講《狼》一文時,我讓聽課的人閉上眼睛,給他們也描摹了這樣的一種場面:“暮色加濃,你一個人穿行于森林之中,風聲颯颯,樹葉也隨著顫動,一股涼氣涌上心頭,你不由得加快了腳步。突然,你發(fā)現(xiàn)前方綠光忽隱忽現(xiàn),伴著一聲野獸的嗷叫,你意識到了這是狼的叫聲。你不想往前走了,可是后面的密林深處還不知潛伏著什么危險的動物。當你還處于猶豫之時,那只狼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你的面前?!闭f到這時,有人發(fā)出了尖叫聲。于是我讓他們睜開眼睛,隨問他們該怎么辦。然后我順勢引入了課文:“有個屠戶也在毫無準備之時遇見了狼,而且是兩只狼,他選擇了哪種方式呢?”這樣激起了聽者的好奇心,受到了聽課者的好評。
可見,描摹具體的情境可以讓學生如臨其境加強他們的情感體驗,震撼他們的心靈從而得到情感共鳴。
三、創(chuàng)設互動情境,營造輕松氛圍
如果沒有一個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就沒有主動性,不能夠主動地對事物進行有效地思考。良好的學習行動是要在一個寬松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的。在一個緊張、壓抑的,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自由與心理安全的情境中,學生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思考火花是很難被激發(fā)出來的。在人與人的社會中,溝通是最重要的。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也是相當重要的。因此在創(chuàng)造情境教學時,一定要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自由,沒有壓力的寬松學習環(huán)境。在情境中教師與學生也要不時地溝通,這樣才能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讓學生在一個自由的環(huán)境里激發(fā)出他們的潛力,迸出思想的火花。
四、創(chuàng)設課本情境,凸顯文本教學特點
語文教學不能脫離課文,要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特性,凸顯文本教學的特點。語文又是文化的載體,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的語言要點,利用語文的人文性、言語性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使學生與文本交流,領略文本語言的魅力。比如《背影》一文中,父親爬過月臺為“我”買橘子的背影是課文中最動情、最感人的一幕。其中“蹣跚”、“慢慢探身”、“攀”、“縮”、“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等詞句刻畫出了父親的行動艱難。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些詞語和含義,可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讓一個學生上臺表演父親走路時的“蹣跚”,以講臺和黑板為道具,做“慢慢探身”、“攀”、“縮”、“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的動作。此情境讓學生明白:語言是傳情的,本段對人物動作描寫的詞語,表達了濃濃的父愛。
五、創(chuàng)設多媒體情境,提高學生審美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早已走進語文課堂,通過有聲的畫面再現(xiàn)生動的形象,很容易把學生引入文章所描繪的意境中,體會文章的主旨,獲得深刻的印象,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審美能力。所以,教師在引入多媒體時一定要善于創(chuàng)設文章情境,啟發(fā)學生想象。但我們既要精心設計時機,誘發(fā)學生興趣;還要準確把握時機,關注課堂生成;當今,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課堂教學已不是新鮮事,多媒體通過美妙的圖像,惟妙的聲音再現(xiàn)了文本內(nèi)容,很容易向學生介紹清楚文章中所描述的意境,讓學生真切感受文章的主旨,陶冶情操,提高審美力。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啟發(fā)學生想象,促成課堂隨機生成。同時還要合理捕捉時機,激活學生思維及巧妙運用時機,抓住生成。只有正確運用媒體技術,為學生提供愉悅的感官刺激,促進學習的生產(chǎn),才是發(fā)揮了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一個“導”字上,即導學、導問、導思、導法、導行,做一個學生學習的出色策劃者、組織者,做一個導演。學生必須進行大量語言實踐,這是老師的講授哪怕是精講所代替不了的,老師要為學生的這種實踐多創(chuàng)造契機、提高效率。當然,素質(zhì)教育是一個全新的系統(tǒng)工程。要尋求一個最優(yōu)化的教學模式,還有待廣大語文界同仁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劉增懌.論新課程下情境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2009,(12).
[2]馮亞平.淺談如何利用情境教學提高初中語文教學吸引力[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