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云
【摘 要】在高中的語文教學中,閱讀是教學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面對目前我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教師應該擺正心態(tài),與時俱進,樹立新時代的教師觀,教學觀和學生觀,努力做到學生為主的課堂教學方式,幫助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學生主體;傳統(tǒng)文化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5-0213-01
一、目前我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閱讀活動,是讀者與作者之間心靈的對話。當然,這種對話,是無聲的對話,是精神的對話,是心靈的碰撞和靈魂的問答,是人的生命體驗運動。當我們調(diào)動深度情感體驗,對文章進行生命情感和心靈的投注,以強有力的參與行為進入文章的藝術世界和情感領域時,便會驀然發(fā)現(xiàn)作家正在向我們走來,和我們直面對話,傾心相談。我們可以與他一起走在生命高度亢奮的意識刀鋒上,從而目睹生命的本相,聽見真理的告誡,悟得文章的真義,感到有一種心智為之洞開、靈魂得以撫慰的醫(yī)意。
可是我們的閱讀教學往往忽略了閱讀的本質,分析教學,肢解教學,表演教學,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體驗與感受。在當前的教學中,我們的教師用統(tǒng)一的教材和單一的思維方式,用講授和訓練的方法向學生傳播語文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技能和語文智力,關注的只是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技能訓練達到的水平等客觀因素,至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特長的培養(yǎng)、主體意識的形成則被認為根本不關語文老師的事,根本不是閱讀教學的目標,把學生雕琢成一個模樣,泯滅了學生獨特的個性和真實的自我,直至完全喪失了作為人的主體意識和個性發(fā)展的欲望。作為閱讀主體的學生,其閱讀情況又是令人吃驚的,幾乎所有的學生除了課堂上跟著老師分析課文的思路進行簡單的閱讀之外,課后的閱讀很少,就是閱讀了,也是隨意性較大,或者因為任務,或者用來消遣,或者憑興趣翻翻,至于研究性閱讀,自然,只有少數(shù)幾個學生知道,大部分同學不太清楚研究性閱讀的實質是什么,如何進行研究性閱讀,研究性閱讀對提高思維能力有什么幫助等。
二、學生主體,感悟閱讀
“讀”是一種閱讀活動,這種閱讀活動就是一個由讀者、作者、作品三者構成的“三邊”活動。在這項活動中作者潛藏于作品之中,讀者與作者通過作品發(fā)生心與心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所以,當我們調(diào)動情感體驗作品,對文章進行生命情感和心靈的投注時,便會驀然發(fā)現(xiàn)作家正在向我們走來,和我們面對面傾心相談。我們可以聆聽作者的告誡,悟得文章的真義,獲得靈魂的洗禮。然而,我們普遍采用的“二元對立”教學模式卻嚴重地背離了閱讀本意。閱讀教學著眼于“教”的狀況太多,幾個問題下來,課文解析完畢,水到渠成,自己不禁得意非凡。事實上,教師苦心經(jīng)營的教學,吃力不討好,學生啟而不發(fā)。這就要求讀者與作者之間發(fā)生直面對話,在對話過程中對作品不斷思考、創(chuàng)新,作品的意義在自主閱讀的對話過程中生成,發(fā)現(xiàn)作者,發(fā)現(xiàn)自我。
三、聯(lián)系生活,深入思考生活
聯(lián)系生活進行語文閱讀教學,要在用心感受生活的基礎上深入思考生活,實際體驗生活。對生活的思考涉及方方面面,可以是關于社會人生問題,可以是自己身邊的瑣事,也可以是對人生哲理的領悟。
例如我教史鐵生的《我與地壇》這課時,要求學生聯(lián)系實際設想自己是一位殘疾人,如何正確對待自己的生活,學生們各抒己見。作家史鐵生在雙腿殘疾后,時常去地壇,社會的感覺一直籠罩在他的心頭,也許一般人都考慮過生與死的問題,但是沒有史鐵生這樣貼近死亡,所以他對死亡的思考比常人更深入、更真切,對人生也有一種徹底的理解和認識。教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時,要求學生拿自己的光明生活與海倫的雙目失明、兩耳失聰?shù)纳钕鄬φ眨瑢W生深有感觸,從而激發(fā)學生珍惜生命,在光明的世界里努力拼搏,學習海倫執(zhí)著的精神、頑強地毅力,最后有所作為。這樣聯(lián)系生活,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變難為易,而且便于抓住機會進行思想教育,能起到一石三鳥的作用。
很普遍的一個現(xiàn)象是:在很多學校中,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硬件建設已相當完備,可仍然無法讓學生感同身受的融入課文所敘述的環(huán)境中,這反映出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仍然很深,人們(尤其是教育部門的教師與領導)還沒有從實質上理解語文教學聯(lián)系實際的重要性或接受讓學生理解課文,融入課文。也就是說,人們的觀念不能更新,物質條件再優(yōu)越,教學方法和手段再先進,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只把學習當作任務的現(xiàn)狀。
近年來,我國不少中學在讓學生融入課文方面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還有很多不盡人意之處,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人對其重要性的理解還不夠深入。
四、教師指導,增強舉鑒賞能力
在閱讀方法上給以具體指導,幫助學生增強鑒賞美的能力。有些作品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今天的青少年不易理解,教師應通過“讀書會”、“作品賞析”等各種形式對他們的閱讀給以點撥,幫助他們?nèi)シ治觯ヨb賞,使之從中受到美的教育。作家、藝術家總是按照美的規(guī)律來認識和反映社會生活,進行文藝創(chuàng)作的,其最終目的是鼓勵人們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作家、藝術家按照一定的審美觀念對社會生活進行選擇、提煉、概括、加工,創(chuàng)造出比實際生活存在的美更強烈、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的美。
五、培養(yǎng)學生傳統(tǒng)文化意識,構建精神家園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指出:“通過對語文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要素的整合,切實提高語文素養(yǎng)?!痹陂喿x教學中,要把學生身心發(fā)展和文化內(nèi)涵結合起來,“關注人類、關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要“注重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情感”。在閱讀教學的實施過程中要發(fā)揮傳統(tǒng)文化的作用,為學生構造精神的家園——陶冶人性與情操、心智與靈魂,喚醒生命與智慧、主體性與創(chuàng)造力,從而充實生命內(nèi)涵、洞察人生真諦,把握生命的價值,提升人生境界。
總之,閱讀在培養(yǎng)學生語感、幫助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性閱讀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闡述了閱讀在培養(yǎng)學生注意力、自信心、張揚學生個性等方面的重要地位:提出了恰當?shù)剡\用閱讀這一教學手段能增加語文及語文教學魅力的觀點。
參考文獻
[1]侯占海.閱讀教學不但要以人為本,還要以“本”為本——閱讀教學之我見[J].
[2]趙冬平.關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一些探索[J].大同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