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高中語文詠史詩教學中凸顯的五個意識

    2019-07-15 03:24:37鄧梅堅
    教學研究與管理 2019年3期
    關鍵詞:詠史詩高中語文意識

    鄧梅堅

    摘 要:詠史詩是針對具體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以歷史為客體來抒寫主體情志的詩歌,是我國古典詩歌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但語言簡練、形象生動,而且獨具特色、意蘊深遠、內涵豐富,深受人們的喜愛。在教學中,教師若抓住了其凸顯的歷史意識、個人意識、比照意識、憂患意識、思辨意識這五個意識,便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提升學生賞析詠史詩的水平。

    關鍵詞:高中語文;詠史詩;課堂教學;意識

    新課標對中學詩歌教學作了明確的要求:“培養(yǎng)鑒賞詩歌濃厚興趣,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養(yǎng)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修養(yǎng),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用歷史的眼光和現(xiàn)代觀念審視古代詩文的思想內容,并給予恰當的評價?!痹姼桀}材種類多,其中詠史詩獨具特色。詠史詩是針對具體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以歷史為客體來抒寫主體情志的詩歌,它不但語言簡練、形象生動,而且意蘊深遠、內涵豐富,深受人們的喜愛。在詠史詩教學中,教師要抓住其凸顯的五個意識,提高教學效率,以提升學生賞析詠史詩的水平。

    一、以史為基的歷史意識

    詠史詩是詩人根據歷史上的其人、其事、其時抒發(fā)感慨所寫的詩歌。詩句里面有不少典故,這些典故是詩歌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詠史詩的內容與感情的抒發(fā),必須建立在尊重歷史客觀事實之上。在賞析詠史詩時,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史學知識積累,使學生具備相關的史學知識,尊重客觀事實,培養(yǎng)學生的唯史意識。

    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這里提到不少歷史人物,教師必須要對這些歷史人物有基本的了解才可以準確把握詩人用典的意圖。比如孫權,他有著統(tǒng)一中原的雄圖大略,在遷都建業(yè)以前,于建安十四年(209年)先在京口建“京城”,使其作為新都的屏障,孫權打垮了來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軍隊,保衛(wèi)了國家。劉裕,他以京口為基地,削平了內亂,取代了東晉政權。而南朝宋文帝劉義隆“自踐位以來,有恢復河南之志”。倘他能妥為籌劃,慮而后動,是能打勝仗,收復部分失地的。

    了解了這些人物的大致經歷,才可以理解詩意:上片贊揚在京口建立霸業(yè)的孫權和率軍北伐氣吞胡虜的劉裕,表示要像他們一樣金戈鐵馬為國立功。下片借諷刺劉義隆表明自己堅決主張抗金但反對冒進誤國的立場和態(tài)度。

    二、借史抒懷的個人意識

    《毛詩序》寫道:“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性于言,言之不之蹈也?!痹伿吩娛墙铓v史來抒發(fā)感慨,說的是歷史人物、歷史事件,但抒發(fā)的卻是自己的人生感慨,這是典型的“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

    如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登幽州臺歌》是一首吊古傷今的生命悲歌。幽州臺是燕國時期燕昭王所建的黃金臺,用于招納賢才,詩人登臨于此,并不是贊揚歷史上的燕昭王如何重視人才,而是抒發(fā)個人懷才不遇的感慨,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孤獨遺世、獨立蒼茫的落寞情懷。全詩通過登樓遠眺,憑今吊古所引起的無限感慨,抒發(fā)了詩人抑郁已久的悲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中那些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遭受壓抑的境遇,表達了他們在理想破滅時孤寂郁悶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會意義??梢姡闹菖_只是抒情的歷史道具,個人情懷才是真正的落筆點和著眼點。在教學中,唯有抓住詩人抒情的意圖,撥開歷史包圍的外殼,才能真正體會詩歌抒發(fā)的感情。

    三、古今興亡的比照意識

    文化學者余秋雨先生說過:“中國傳統(tǒng)文學中最大的抒情主題,不是愛,不是死,而是懷古之情、興亡之嘆。”“無數蘊藉的詞章,傾訴著世間滄海桑田?!痹伿吩娎锩娴木?,大都是大筆勾勒,并不作太細致的描繪。但“秦時明月漢時關”,明月雖在,人已不存。詠史詩里面的景,大都是為了突出景同時異的主題,抒發(fā)物是人非的感慨,古今興亡的比照意識非常突出。

    如劉禹錫的《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烏衣巷口夕陽斜”,本來鼎盛時代的烏衣巷口,應該是衣冠來往、車馬喧鬧的。而現(xiàn)在,作者卻用一抹斜暉,使烏衣巷完全籠罩在寂寥、慘淡的氛圍之中?!芭f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些飛入百姓家的燕子,過去卻是棲息在王謝權門高大廳堂的檐檁之上的舊燕。“舊時”兩個字,賦予燕子以歷史見證人的身份?!皩こ!眱蓚€字,又特別強調了今日的景象是多么的不同于往昔。全詩抒發(fā)的就是這一變化帶來滄海桑田般的無限感慨。大多詠史詩都和《烏衣巷》一樣,通過古今景物的對比,抒發(fā)興亡之嘆。寫歷史是為了突出現(xiàn)在,歷史只是一種襯托。這種比照意識,對把握全詩的主旨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四、針砭時弊的憂患意識

    唐太宗語:“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痹伿吩娋陀幸允窞殍b的特點,以達到針砭時弊的目的。很多詩人在這種以史為鑒的對比中,抒發(fā)自己對現(xiàn)實社會的深重憂慮。如詩人杜牧,他是一位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的思想中有很沉重的憂患意識。面對晚唐的現(xiàn)狀,他很想挽救,也很愿意出謀劃策去拯救國家。但是苦于無人賞識,因而他的懷古詠史詩就表現(xiàn)出一種涌動不安的情緒。詩中既有深沉而凝重的歷史感,又飽含激情,詩人在現(xiàn)實與理想的矛盾中抒發(fā)著自己的政治抱負。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關注歷史、關注社會、注重民生的憂患意識。

    如《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詩中的秦淮河兩岸曾經是很有名的繁華地帶,這里酒家林立,有錢人在此過著花天酒地、夜夜笙歌的奢靡生活。詩人路過此地,親眼看到兩岸的燈紅酒綠,親耳聽到兩岸的笙歌艷舞,不禁觸景生情,借古諷今,諷刺晚唐那些醉生夢死、茍且偷安的上層人物,預示著晚唐王朝末日將要來臨。全詩體現(xiàn)了詩人對當今現(xiàn)實的深重憂慮和對當朝人物的嚴正警告。

    五、獨具慧眼的思辨意識

    “詠史詩”的作者在所處時代、人生經歷、價值取向、審美心理、文化層次諸多方面存在著巨大差異,因而他們看待歷史問題、人物、事件的角度不盡相同。即使是對同一歷史事件、同一歷史人物,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也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特別是唐代詩人,他們的詠史詩極具個人創(chuàng)見,能夠以思辨的眼光,反思政治、歷史問題,推翻前案,具有很強的理性精神。在教學中,我們要對學生進行思辨意識的滲透,培養(yǎng)他們自主看待歷史的思辨意識。又如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這首詩是作者經過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的古戰(zhàn)場,有感于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赤壁之戰(zhàn),是對三國鼎立的歷史形勢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戰(zhàn)役。孫吳軍統(tǒng)帥周瑜,是這次戰(zhàn)役中的風云人物。在赤壁戰(zhàn)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戰(zhàn)勝了數量上遠遠超過己方的敵人,而其能用火攻則是因為在決戰(zhàn)的時刻,恰好刮起了強勁的東風。但詩人并不從正面來描摹東風如何幫助周郎取得了勝利,卻從反面落筆:假使這次東風不給周郎以方便,那么,勝敗雙方就要易位,歷史形勢將完全改觀。何文煥《歷代詩話考索》云:“牧之之意,正謂幸而成功,幾乎家國不保?!边@樣的看法,明顯與歷代人對周瑜極度推崇的態(tài)度不同。

    綜上所述,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抓住詠史詩凸顯的五種意識,一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鑒賞詩歌的水平。

    參考文獻

    [1]蕭滌非.唐詩鑒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

    [2]韋春喜,張影.試論中晚唐詠史詩的思想感情指向[J].船山學刊,2007(04).

    [3]許曉芳.唐代詠史詩藝術新變[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11).

    [4]魯軍.淺論杜牧的詠史詩[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1(08).

    猜你喜歡
    詠史詩高中語文意識
    人的意識可以“上傳”嗎?
    宋代《春秋》學對史論體詠史詩的影響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談高中語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甘肅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24
    增強“四個意識”發(fā)揮“四大作用”
    人大建設(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詠史詩的哲學意蘊(外三則)
    中華詩詞(2017年7期)2018-01-22 02:19:58
    意識不會死
    奧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強化五個意識 堅持五個履職
    人大建設(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9
    關于高中語文修辭教學的一些看法
    中學語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00
    《宋前詠史詩史》評介
    東方論壇(2011年3期)2011-04-03 00:42:17
    临汾市| 瑞昌市| 黑山县| 天台县| 林西县| 安泽县| 夏河县| 双牌县| 大名县| 馆陶县| 璧山县| 泸西县| 兖州市| 吴桥县| 留坝县| 通城县| 日土县| 蓝山县| 四子王旗| 云和县| 德钦县| 灵丘县| 河东区| 新余市| 宜城市| 玉树县| 信丰县| 沙湾县| 西乌珠穆沁旗| 吐鲁番市| 丹寨县| 英吉沙县| 通榆县| 五莲县| 阳春市| 保定市| 呼伦贝尔市| 什邡市| 晴隆县| 行唐县| 多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