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曉玲 鄭澤亮 鄭澤凱 何素麗
廣東省汕頭潮南民生醫(yī)院中醫(yī)科,廣東汕頭 515100
支氣管哮喘是臨床上發(fā)病率較高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臨床表現為胸悶、咳嗽、呼吸困難,具有反復發(fā)作性,遷延不愈,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肺功能,同時也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處于急性發(fā)作期的支氣管哮喘患者,病情變化快,需要在第一時間接受安全有效的治療[1-3]。本研究選擇60 例支氣管哮喘發(fā)作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評價射干麻黃湯聯合沙丁胺醇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本研究對象是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0 例支氣管哮喘發(fā)作期患者,抽取病例的時間是2017 年1月~2018 年10 月。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30 例/組。觀察組男17 例,女13 例;年齡24 ~75歲,平均(51.2±2.6)歲;支氣管哮喘病程6 個月~8年,平均(4.03±1.08)年。對照組男18 例,女12 例;年齡25 ~76 歲,平均(51.4±2.6)歲;支氣管哮喘病程7 個月~8 年,平均(4.08±1.11)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4-6]:(1)所有患者均確診為支氣管哮喘,且均處于急性發(fā)作期;(2)對本研究中的治療藥物均無過敏史或禁忌癥;(3)患者為知情、自愿參與,病例納入及隨機分組方法均經醫(yī)院倫理部門批準。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常規(guī)治療主要包括吸氧、補液,同時積極治療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
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對照組患者沙丁胺醇(濰坊中獅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2160)治療,使用0.9%氯化鈉注射液20mL 對1mL 沙丁胺醇進行稀釋,治療方式為霧化吸入,4 ~6h 后重復給藥。
在常規(guī)治療和對照組沙丁胺醇治療的基礎上,觀察組增加射干麻黃湯治療,藥方組成:射干12g,陳皮10g,細辛1.5g,桔梗15g,姜半夏9g,瓜蔞30g,生姜9g,款冬花12g,麻黃10g,五味子6g,紫苑12g,大棗5 枚。隨證加減:鼻癢、劇烈咳喘者,加紫河車30g,地龍30g;咳吐稀痰,無法平臥者,加萊菔子30g,葶藶子15g。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時,而后用文火煎20 ~25min,取汁300mL,分早晚兩次服用,每次150mL,每日1 劑。
兩組患者均接受為期15d 的治療,治療15d 后評估兩組的治療效果。
判定臨床治療效果的標準[7-9],無效:疾病體征和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病情出現加重的情況;有效:治療后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有所好轉,偶爾發(fā)作但用藥后可控制;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1s 內呼吸量增加35%以上。
觀察指標:(1)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各項癥狀緩解時間,主要包括肺部陰影消失、肺部哮鳴音消失、咳嗽氣喘緩解時間,同時統(tǒng)計兩組的住院時間,并對兩組的各項時間指標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2)評估兩組患者的肺功能,肺功能測評指標主要有最大呼氣流速、用力呼吸肺活量、第1 秒呼吸肺容積,并對兩組患者的各項肺功能指標進行組間統(tǒng)計學處理。(3)匯總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情況,評估兩種治療方案的安全性,不良反應癥狀主要包括:腹痛、嗜睡、頭暈,進行計算,并進行組間比較。
本研究數據分析處理均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8.0,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比較兩組的治療有效率,觀察組顯效16例,有效12 例,無效2 例,治療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顯效6 例,有效16 例,無效8 例,治療有效率為73.33%。經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320,P=0.038 <0.05)。
經比較兩組的癥狀緩解時間,可見觀察組的肺部陰影消失、肺部哮鳴音消失、咳嗽氣喘緩解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且住院時間相對較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肺功能指標,觀察組的最大呼氣流速、用力呼吸肺活量、第1 秒呼吸肺容積較對照組相比均相對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1 兩組的各項癥狀緩解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d)
表1 兩組的各項癥狀緩解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d)
組別 n 肺部陰影消失 肺部哮鳴音消失 咳嗽氣喘緩解 住院時間觀察組 30 6.23±1.25 3.52±0.38 2.65±0.41 6.23±1.17對照組 30 7.48±1.44 4.78±0.96 3.89±0.87 8.15±1.26 t 3.590 6.684 7.062 6.116 P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兩組治療后的各項肺功能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后的各項肺功能指標比較
組別 n 最大呼氣流速(L/s) 用力呼吸肺活量(L) 第1秒呼吸肺容積(L)觀察組 30 5.78±0.65 5.46±0.51 2.31±0.28對照組 30 4.02±0.48 1.54±0.35 1.51±0.14 t 11.930 34.712 13.997 P 0.000 0.000 0.000
經比較兩種治療方案的安全性,觀察組腹痛1例,頭暈2 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0%。對照組腹痛1 例,嗜睡1 例,頭暈2 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3.33%。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162,P=0.687>0.05)。
支氣管哮喘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fā)病,是由多種細胞作用的氣道高反應性炎癥疾病。該病具有反復發(fā)作的特征,且呈現出季節(jié)性發(fā)作的特點,以初秋、冬季的發(fā)病率高。支氣管哮喘患者臨床上表現為喘息、胸悶、咳嗽、氣短等癥狀,病癥嚴重者,甚至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臨床上對于支氣管哮喘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但普遍認為該病與免疫學機制、氣道炎癥、氣道高反應等存在密切聯系。現階段臨床上關于支氣管哮喘的治療,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通過規(guī)律用藥,控制哮喘癥狀,預防哮喘的反復發(fā)作。沙丁胺醇是β2 受體激動劑,可對組胺等致敏性物質的釋放起到抑制性作用,同時還可防止支氣管痙攣的發(fā)生,是治療支氣管哮喘的常規(guī)藥物[10-12]。沙丁胺醇可使氣道平滑肌細胞表達下降,能夠對炎性細胞因子的表達氣道抑制性作用,可以有效預防和治療支氣管哮喘。中醫(yī)上將支氣管哮喘歸為“哮”“喘”“痰飲”的范疇,射干麻黃湯主治“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藥方中,射干可清熱解毒、祛痰利咽;細辛能祛風散寒;陳皮可理氣健脾;瓜蔞可清熱化痰;款冬花可潤肺下氣、止咳化痰;桔梗用于止咳祛痰[13-14];姜半夏可燥濕化痰;麻黃可祛風散寒;五味子能益氣生津;紫苑有潤肺下氣的功效。諸藥合用,可共奏化痰止咳、祛風散寒、清熱解毒之功效。臨床上采用沙丁胺醇與射干麻黃湯兩種藥物聯合用藥,可以充分發(fā)揮出中藥和西藥各自的優(yōu)勢。兩者發(fā)揮協同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
本研究治療方法分別為常規(guī)+沙丁胺醇、常規(guī)+沙丁胺醇+射干麻黃湯,經研究發(fā)現,第二種治療方法的效果更為理想,優(yōu)勢更加突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治療總有效率高,患者急性期的癥狀均得到有效控制;第二,癥狀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較短,患者的肺部陰影、哮鳴音和咳嗽氣喘癥狀在短時間內均緩解;第三,肺功能明顯改善;第四,兩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無顯著差異,可見聯合用藥不會產生毒副作用。從上述結果中可以看出,運用沙丁胺醇+射干麻黃湯能夠充分發(fā)揮兩種藥物的優(yōu)勢和協同作用,從而達到更為理想的治療效果。這與洪鵬[15]報道中的部分結果相似,可見此結果具有科學性和可信性,再次證明了常規(guī)+沙丁胺醇+射干麻黃湯的用藥方案在支氣管哮喘治療上的應用優(yōu)勢。
綜上所述,采用射干麻黃湯聯合沙丁胺醇的方案治療支氣管哮喘發(fā)作期患者可獲得較好效果,能夠提高總有效率,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安全性高,可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