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丙元 程海霞
新時代,社會對學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不少學校不斷創(chuàng)新實踐,總結出了各具特色的德育工作經(jīng)驗。2018年10月,教育部組織專家評選出了一批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典型經(jīng)驗學校,其中湖北省共有14所中小學的德育工作經(jīng)驗和做法受到表彰。為推廣先進德育工作經(jīng)驗,樹立德育工作典型,《新班主任》雜志將陸續(xù)推介這些受到表彰的學校及其德育工作經(jīng)驗。本期推出的是湖北省天門市第一小學家校共育經(jīng)驗。
家長與教師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因愛合一,因愛凝聚,從而形成一股巨大的家校合力,共促每個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家長護學,家校共育雛形初見
2016年秋,面對幾千名文化素養(yǎng)參差不齊的家長,我們嘗試開展“1+X”的“家長護學”活動,即班級輪崗值班和特色活動家委特邀相結合的形式。輪崗值班的“家長護學”每天和學校值日領導一起“晨迎暮送”:清晨上學,與學生問好,讓每個孩子很有儀式感地進入校園,開始一天的學習生活;下午放學,維持校門交通秩序,組織班級文明出校園。特色活動有校運動會、“六一”文藝匯演、食堂開放日、閃亮小主持人評選、最美班級評選等,由家委代表發(fā)出邀請,聘請家長志愿者協(xié)助學校開展活動,或擔任評委,或策劃節(jié)目,或參加表演。
“1+X”模式讓廣大熱心家長有機會走進校園參與學校管理,并親歷孩子的學習生活,見證孩子的成長。
家長督學,打造家校共育品牌
經(jīng)過兩年的探索與發(fā)展,2018年秋,我們在家長護學的基礎上深入實施“家長督學”制度,把家長看作學校發(fā)展的重要參與者,誠邀家長深入?yún)⑴c學校教育管理。
開學初,學校家委會統(tǒng)籌規(guī)劃,與班主任一起探討商議后制訂了《天門一小快樂督學指南》。指南中詳細安排了各班家長進校督學的時間、具體事項及相關要求。我們把家長當成學校教育工作的一分子,要求他們做到“九個一”:一是與學校值日領導一起“晨迎暮送”師生;二是觀摩一次升旗儀式及紅領巾廣播站播音;三是與學校領導進行一次訪談交流,并查看教師的備課本;四是找?guī)酌麑W生溝通,傾聽學生的心聲;五是聽一次隨堂課,參與教學研討;六是體驗一次食堂午餐,提出合理建議;七是與學生一起參加一次親子社團體驗活動;八是拍攝一組影視資料,用于媒體報道與美篇制作;九是撰寫一份督學小結。
“家長督學”制度對校長、管理干部和教師而言,既是一種壓力,又是一種動力?!凹议L督學”并不僅僅是聽一節(jié)課、看一次課間操、吃一頓午餐那么簡單,他們會感受到教師的工作態(tài)度、團隊精神、專業(yè)能力,班級管理的好壞,學校的文化內涵、管理水平、精神風貌等方方面面。另外,“家長督學”對學校發(fā)展也是一種動力,家長因了解教師工作而更加理解他們工作的辛苦與付出。讓人驚喜的是,一些家長原本對學校、教師有看法,本想進校挑刺,但進行了督學體驗后,能夠換位思考,對學校和教師的工作更加理解,更加支持學校的工作。
家長在督學小結中這樣說:“家長督學讓我反思自己教育孩子的觀念,讓我更加體諒教師與學校的辛苦。教育好孩子,家長不能只做旁觀者,要做學校的同盟軍?!薄凹议L督學”制度切實打開了家校共育的大門,實現(xiàn)了家長“由看到干”“由管到伴”的角色轉變。
家長課堂,創(chuàng)新家校共育課程
我們通過創(chuàng)建家長教育資源庫,積極吸引家長參與學校課程變革,彌補了學校教育資源的不足,增強了家校共育的一致性和互補性。
創(chuàng)建家長課堂資源庫。家長從事不同的職業(yè),他們豐富的背景知識、職業(yè)特長,為學校提供了廣闊的信息來源。自2016年起,學校每年通過家長會、調查問卷等多種途徑了解家長職業(yè)、特長,然后進行動員,在堅持自愿、量力而行、發(fā)揮特長的前提下,組織、指導家長從個人職業(yè)、愛好、特長等方面入手,形成家長課堂資源庫。
加強家長教學技能培訓。家長畢竟不是專業(yè)的教育者,怎樣才能讓他們積極、主動、有效地加入課堂教學呢?
保障時間。學校將每周三下午第三節(jié)課定為家長進課堂日,當然,家長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時間和班級情況靈活安排。這樣使家長進課堂活動既有制度約束,又有人性化的考慮。
加強培訓。家長課堂實施初始階段,我們發(fā)現(xiàn)許多家長盡管準備了豐富的課堂教學內容,但由于不懂得學生的心理特點,導致學生缺乏興趣,課堂紀律不好,課堂目標無法達成。這就需要教師對家長進行教學技能培訓。學校要求班主任與準備上課的家長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交流,幫助家長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靈活選擇教學方式,多采取啟發(fā)鼓勵、動手實踐、合作探究的方法,增強家長課堂的吸引力。
建構家長課堂內容體系。利用好家長的教育資源,可以有效彌補學校教育資源的不足,更好促進學生發(fā)展。在“樂教育”家校共育品牌和課程規(guī)劃理念的指導下,學校同家委會一起,根據(jù)家長的職業(yè)、特長,深度挖潛,廣度拓展,形成了具有活力、魅力、合力、張力的家校發(fā)展課程。
以2018年秋季家長課堂為例,家長根據(jù)不同年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成長需求這樣安排課程:
一年級以趣味為主,共開設18節(jié)課:《汽車模型》《啟蒙英語》《防拐騙知識》《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神奇的魔方》《我,喜歡我自己》等。
二年級從生活出發(fā),共開設4節(jié)課:《文明禮儀》《小學生衛(wèi)生和健康知識》《人與自然》等。
三年級開設了15節(jié)課:《科學之旅》《化學是什么》《有趣的迪士尼之旅》《生活中的節(jié)奏》《動動手淘淘》《寫作技巧》等。
四年級開設了12節(jié)課:《在家做個好孩子》《軍營小知識》《魅力書法》《人民幣的認識》《愛眼護眼》等。
五年級開設了16節(jié)課:《如何養(yǎng)成生活好習慣》《識別汽車標志及汽車結構簡介》《烘焙蛋糕》《音樂賞析》《認識電腦》《心肺復蘇術》等。
六年級開設了8節(jié)課:《縱觀農業(yè)發(fā)展? 體驗科技進步》《水上交通知識》《學習歷史的意義》《學做雪花糕》《包餃子》等。
這些形式豐富的家長課程,充分依靠家長的職業(yè)與技能特長,開拓了學生的知識面,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使他們既能學工、學農、學醫(yī)、學廚,又懂得了交通安全、食品安全、醫(yī)療保健等各方面的知識。
“因為對孩子的愛,學校和我們緊緊地連在了一起。因為這份愛,我們有了更多前所未有的經(jīng)歷和體驗。來到學校,我們放下社會中的各種身份,暫停各自手中的工作,此刻,我們既是家長又是教師……”一位家長參加了學校的活動后深有感觸地說。
家校共育,既是途徑和策略,也是手段和目的。家長和教師,家庭和學校,在家校共育中實現(xiàn)雙贏,而最終受益的就是孩子。以愛的名義,將家庭、學校這兩股力量緊緊凝聚在一起,就一定能匯聚成智慧的海洋,為學校發(fā)展推波助瀾!
(作者單位:湖北省天門市第一小學)
責任編輯? 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