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麗娟
【摘要】 目的:觀察螺旋CT多期增強掃描,應用于肝占位性病變診斷中的效果。方法:按照隨機平行分組方法,將筆者所在醫(yī)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52例肝占位性病變患者,均分為甲組、乙組。甲組實施施CT平掃+螺旋CT多期增強掃描檢查,乙組實施CT平掃檢查,觀察兩組診斷結果及和病理診斷結果的對比情況。結果:甲組和乙組正確檢出率分別為92.31%、5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肝占位性病變診斷中,采用螺旋CT多期增強掃描,能保證診斷結果的可信度,提高檢出率,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和推廣價值。
【關鍵詞】 螺旋CT; 多期增強掃描; 肝占位性病變; 鑒別診斷; 診斷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1.02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9)11-00-02
肝占位性病變,即為正常肝臟B超均勻回聲/CT均勻密度上,肝實質(zhì)產(chǎn)生的異?;芈晠^(qū)/密度區(qū)。異常回聲區(qū)/密度區(qū)的出現(xiàn),和惡性腫瘤、腫瘤樣病變等有關[1]。發(fā)生肝占位性病變,會對人體四周組織器官構成壓迫。主要可分成:良性占位性病變、惡性占位性病變。因為腫瘤組織的來源、病例特性間的差異性較大,所以預后方面比較同樣存在一定的區(qū)別。然而,在臨床表現(xiàn)、體征方面比較相似。為此,及早實行肝占位性病變診斷非常關鍵,以便做好鑒別工作。臨床上多會通過CT平掃診斷,但是這種診斷方法容易受到較多因素所影響,因此不能確保診斷結果的可信度[2]。故此,本次研究以肝占位性病變患者作為試驗對象,對比分別采用CT平掃+螺旋CT多期增強掃描檢查、CT平掃檢查的臨床效果,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使用隨機平行方法分組,將筆者所在醫(yī)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52例肝占位性病變患者,分為甲組(n=26)、乙組(n=26)。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嚴重肝腎病癥者、碘禁忌者、精神障礙者。甲組男14例,女12例;年齡30~68歲,平均 (49.8±4.4)歲;病灶直徑范圍1.5~12.5 cm,平均?(7.2±1.5)cm;包括單發(fā)病灶者20例,多發(fā)病灶者6例。乙組男15例,女11例;年齡33~69歲,平均 (51.4±4.6)歲;病灶直徑范圍1.6~12.3 cm,平均 (6.95±1.3)cm;包括單發(fā)病灶者21例,多發(fā)病灶者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選擇GE16排螺旋CT設備、西門子1.5T MR設備、Vitrea2工作站、Optivantage雙泵高壓注射器、非離子型對比劑碘海醇,采用自動管電流調(diào)制技術。掃描參數(shù)情況:管電壓、機架轉(zhuǎn)速、準直器寬度、螺距、視野、矩陣、層厚、層間隔分別為120 kV、0.5 s/r、0.5 mm×64、1.0、460 mm、512×512、10 mm、10 mm。主要對肝占位性病變患者的肝膽胰脾進行掃描,乙組實行CT平掃,甲組實行CT平掃+多期(雙期/三期)增強掃描。實際掃描操作前,取高壓注射器,經(jīng)肘前靜脈注入85 ml的造影劑,以3.2 ml/s的速度注射。掃描時相:動脈期延遲25 s左右、門脈期延遲65 s左右、延遲期延遲180 s左右。
1.3 觀察指標
以病理結果為金標準,觀察兩組肝占位性病變患者的正確檢出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涉及數(shù)據(jù)均輸入SPSS 22.0,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病理診斷中,兩組均檢出肝癌13例,肝轉(zhuǎn)移5例,肝血管癌7例,其他占位性病變1例。甲組正確檢出率(92.31%)高于乙組(5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肝占位性病變,即為肝臟腫瘤,主要可分成惡性占位性病變、良性占位性病變[3]。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肝占位病變的治療方法,具有較大的不同,因此需結合患者的具體狀況,選擇適宜的診斷方法,以便提高病癥檢出率,為肝占位性病變患者的治療,提供有利的數(shù)據(jù)參照。
CT檢查的過程中,肝實質(zhì)表現(xiàn):均勻、一致軟組織密度影,CT值在55~75 HU。同時,大部分肝占位病變患者多為單發(fā)/多發(fā)的圓形、類圓形/不規(guī)則CT低密度影。部分病例的病灶>肝實質(zhì)密度。通過CT平掃期間,可結合患者病灶、肝組織密度發(fā)現(xiàn)病灶。但是,因為CT平掃過程中肝占位性病變CT值無明顯差異,因此無法達到有效鑒別診斷的效果[4]。CT平掃時,可確診肝囊腫,如果發(fā)生肝血管瘤檢出率較低,且容易發(fā)生漏誤診現(xiàn)象。由此能夠看出,采用CT平掃診斷,會受到較多因素所影響,使得診斷存在一定的局限。肝臟,屬于雙重血供氣管,肝動脈、門靜脈分別占25%左右、75%左右。實行CT多期增強掃描,肝組織可在不同的時相,出現(xiàn)不同的表現(xiàn)。其中,在肝動脈期中,肝動脈增強表現(xiàn)比較明顯,但肝實質(zhì)沒有明顯對比增強表現(xiàn);門靜脈期,肝實質(zhì)對比增強效果顯著,密度可保持均勻一致[5-6]。延遲期,肝實質(zhì)密度降低。因此,可結合具體特征、肝占位性病變血供的來源、血供豐富情況等,注射造影劑增強,旨在確保正常肝組織、病灶間形成鮮明的對比,進而在第一時間獲得不同時相動態(tài)變化相關信息,對肝占位性病變性質(zhì)實行鑒別診斷。
常見肝占位性病變主要表現(xiàn):(1)CT平掃時,肝囊腫為圓形/橢圓形,均勻、低密度影,CT值在18 HU以內(nèi),增強掃描不同階段均沒有強化的表現(xiàn)。(2)平掃肝血管瘤,一般會顯示均勻、低密度影;經(jīng)增強掃描處理,動脈期邊緣結節(jié)狀會發(fā)生強化表現(xiàn),密度、同層面主動脈的密度情況比較相近[7]??蓪⑦@一特征,作為和肝細胞癌動脈期增強的對比,從而實現(xiàn)有效鑒別的目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強化會向中間位置進行擴展。而延遲期掃描發(fā)生填充表現(xiàn),主要特征為快進慢出。(3)原發(fā)性肝細胞癌中,單發(fā)比較常見,病灶的形態(tài):圓形/橢圓形,大部分情況均呈低密度,內(nèi)部能觀察到較低的密度灶。需要注意的是,因肝細胞癌90%以上均為肝動脈功效,血供比較豐富,所以動脈期強化非常明顯且呈高密度。門靜脈期、延遲期,均呈現(xiàn)低密度,以快進快出強化為主要特征。(4)多發(fā)肝轉(zhuǎn)移瘤比較多見,經(jīng)CT平掃可見圓形、橢圓形低密度影;增強掃描,能觀察到病灶邊緣強化,部分病例還可見牛眼征,源于消化道肝轉(zhuǎn)移瘤,但這一情況并不多見[8]。腎癌肝轉(zhuǎn)移癌在肝動脈、門靜脈期主要表現(xiàn):不規(guī)則增強、混雜密度病灶。說明,肝轉(zhuǎn)移瘤螺旋CT多期增強掃描的表現(xiàn),和原發(fā)腫瘤的性質(zhì),存在直接的聯(lián)系。(5)肝膿腫平掃時顯示,圓形/橢圓形的低密度影,病灶內(nèi)可見氣體。經(jīng)增強掃描,處于病灶邊緣、分隔,可見強化表現(xiàn)。
本次研究,將病理診斷結果,作為金標準。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甲組和乙組檢出率分別為92.31%、5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表示,肝占位性病變診斷中,采用螺旋CT多期增強掃描檢查,可提高診斷檢出率。相關研究人員表示,經(jīng)螺旋CT多期增強掃描診斷,臨床效果較好,能有效降低漏誤診率,為肝占位性病變患者的治療提供有利參照,這和本次研究結果完全相同。使用螺旋CT多期增強掃描診斷,掃描的速度較快,并且容積較大、時間控制效果較佳[9-10]。和CT平掃進行比較,能在造影劑注入后動脈期、門脈期,以及延遲期實行掃描,肝臟相關血管解剖結構,均可清晰地觀察到。同時,還能很好的觀察到肝臟、占位性病變位置血流狀況[11-12]。動脈期掃描,在血供豐富的腫瘤患者中應用,同樣可獲得較好的臨床效果,進而可確保診斷結果的準確,切實做好鑒別診斷方面的工作。
總而言之,螺旋CT多期增強掃描,應用于肝占位性病變鑒別診斷中,能提高檢出率,存在臨床應用和推廣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朱亮旭,李吉超,向?qū)W凌.螺旋CT平掃與多期增強掃描檢出肝臟實質(zhì)性占位病變的臨床對比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2017,15(5):96-99.
[2]李永強.雙排螺旋CT平掃與增強掃描在肝臟占位性病變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分析[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7,2(25):139-140.
[3]萬林凰,謝曄.多層螺旋CT增強掃描在診斷肝臟占位性病變的臨床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17,15(11):70-72.
[4]周浩亮,沈遠望,李新勝,等.MRI和螺旋CT增強在肝臟占位性病變診斷中的價值比較[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7,17(27):5319-5322.
[5]曾金光,張志.多排螺旋CT肝臟多期增強掃描對鑒別肝臟腫瘤的意義[J].中國醫(yī)學裝備,2017,14(1):71-74.
[6]鄧奇凱.16層螺旋CT多期增強掃描與后處理技術在肝腫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醫(yī)療裝備,2017,30(11):26-27.
[7]梁玉安.多層螺旋CT多期增強掃描在原發(fā)性肝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臨床新醫(yī)學,2017,10(5):473-475.
[8]李大林.單排螺旋CT三期動態(tài)增強掃描對肝臟占位性病變的鑒別意義[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7,11(17):52-53.
[9]孫躍,康健,劉福山.螺旋CT多期增強掃描對肝轉(zhuǎn)移瘤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2017,15(1):83-85.
[10]魏磊.多排螺旋CT平掃及增強掃描在肝門區(qū)膽管癌早期診斷及預后評估中的應用[J].現(xiàn)代醫(yī)用影像學,2017,26(3):747-750.
[11]姚連華,勞清富,鄭桂嬋.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強掃描對脂肪肝背景下肝臟結節(jié)性疾病的診斷價值分析[J].現(xiàn)代醫(yī)用影像學,2017,26(1):86-88.
[12]彭艷,劉躍權,洪敏昌,等.多層螺旋CT肝臟增強掃描技術在肝臟疾病診斷中的應用[J].醫(yī)療裝備,2017,30(18):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