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蘇繡歷史悠久,其獨有的文化底蘊和藝術氣息使其具有較高收藏價值、實用價值。介紹蘇繡的發(fā)展歷程,從詩詞、山水畫等角度分析蘇繡的藝術特點,并從蘇繡的實用價值、審美情趣等方面闡述蘇繡的文化內涵。
[關鍵詞] 蘇繡;藝術特點;文化內涵
刺繡是我國民間藝術中的一大瑰寶,而蘇繡則是瑰寶之粹。經過幾千年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如今的蘇繡作品不僅僅是藝術品、收藏品,更作為一種生活用品廣泛應用于民眾的服飾、家居裝飾。本文從文化、藝術兩方面入手,探索蘇繡的特點。
一、蘇繡的發(fā)展歷程
古代蘇州一帶蠶桑業(yè)、絲織業(yè)發(fā)達,蘇繡的發(fā)展與蘇州一帶的產業(yè)、文化發(fā)展一脈相承。蘇繡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吳國,這一時期的蘇繡主要運用于宮廷服飾。到了宋明時期,絲織手工業(yè)的出現,讓蘇繡的制作工藝變得更加成熟,這一時期的蘇繡作品已經從宮廷走向民間,成為人們的日用品。到了清代,蘇繡的制作技藝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這一時期宮廷對蘇繡作品的需求較大,民間藝人互相競技,流派繁多,所繡內容十分豐富,囊括花鳥魚蟲、亭臺樓閣、山水人家。此外,這一時期的蘇繡還吸收了西洋畫的特點,或暗或明,對比強烈,立體感十足。
二、蘇繡的藝術特點
1.種類不一,針法獨特
秀麗的圖案、精巧的做工、高雅的韻味是蘇繡獨特的藝術特征。按種類分,蘇繡分為單面繡、雙面繡;按照針法分,蘇繡分為平針繡和亂針繡。蘇繡的針活強調“細、密、平、齊、光、和、勻、順”?!凹殹睆娬{繡針精細,“密”則強調針線排列整齊,所繡之處不留針跡;“平”與“齊”指的是所繡之物邊緣齊平;“光”與“和”強調巧色俏色,色澤光鮮;“勻”與“順”強調線條紋路順滑、勻稱。
2.無處不是詩情畫意
江南一帶自古多才子佳人,詩人、詞人不計其數。他們所表達的詩情畫意可以從蘇繡中窺探一二。小橋流水、孤帆遠影,蘇繡作品的每一處落筆無不摻雜著詩人的情感。同時,蘇繡具有厚重的歷史感,它以獨特的材質,記錄著古今人們的審美情趣和對生活的理解。如詩如史是蘇繡最大的藝術特點之一。它既是史料,也是文化的保護者。當代的蘇繡不僅保留了刺繡技法,還吸收了書法、繪畫、篆刻等藝術表現手法。
3.細膩傳神,生動秀美
很多蘇繡作品都具有山水畫、國畫的特點。通過一針一線的刺繡,匠人將山水畫中的“遠山近樹、小橋流水”刻畫得淋漓盡致,山水之趣躍于齊平的繡面,給人以人在畫中游的體驗。人物的神態(tài)描繪非常生動,給人以活靈活現之感;花鳥蟲獸的刻畫盡顯親昵之態(tài),給人以和美之感;樓閣亭臺的刻畫光影交錯、層層疊疊,給人十足的立體感。
三、蘇繡的文化內涵
1.富含中國傳統(tǒng)元素
圖騰崇拜自古有之,例如,龍是古代人民崇拜的瑞獸,象征著帝王之氣。在封建社會,從服飾上的圖紋就可以看出這個人在社會所處的階層、家世等。特別是宮廷的服飾,圖案的不同,身份千差萬別。蘇繡的創(chuàng)作題材包含了很多吉祥圖案,如同中國的語言表達一樣,蘇繡借助吉祥圖案,出現在服飾、裝飾、屏風上,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例如,繡松樹、白鶴,寓意延年益壽、萬壽無疆;繡牡丹花,表達雍容富貴的家世家風;繡孔雀花翎,寓意官運亨通、平步青云;繡鳳紋,寓意天下太平、風調雨順。
中國傳統(tǒng)的人情文化,講究禮尚往來。蘇繡由于其獨特的文化底蘊,常常作為互贈的禮品和收藏品出現在各種場合。不同的蘇繡作品寄托著人們不一樣的情感,如以繡有玉蘭花圖案的蘇繡送于情郎,表達深深的愛慕之意;以繡有龜圖案的蘇繡贈予長輩,寄語保重身體。
2.貼近現代生活和審美需要
蘇繡之所以能傳承至今,除了其精湛的工藝外,還與其實用功能有關。從皇宮的龍袍到官府的云肩,再到尋常人家的肚兜、繡鞋都有蘇繡的身影。如今的蘇繡不僅僅是藝術品,更被廣泛運用于民眾的日常服飾、家居裝飾,對提升大眾審美有著重要作用。作為蘇州地區(qū)的文化代表,蘇繡作品如今實現了從采購到生產再到銷售的產業(yè)鏈,特別是隨著近年來蘇州政府對文化產業(yè)的投入,蘇繡的另一種形式——商繡品,已經出現在各大商場,如常見的繡花襖、繡花裙。生活化、廣泛化是蘇繡文化價值的重要內涵。
幽靜的樓閣亭臺、古色古香的蘇州小巷孕育了蘇繡這一國粹,蘇繡所蘊含的文化氣息和藝術價值絕非語言、金錢能夠衡量。作為刺繡工作者,應該審時度勢,結合當代的審美情趣,在前人技藝的基礎上,大膽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虞靜東,楊志龍.東臺發(fā)繡藝術[M].鎮(zhèn)江:江蘇大學出版社,2015.
[2]李明,沈建東.符號江蘇:蘇繡[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3.
[作者單位]
鄒紅芳刺繡藝術館
(編輯:李艷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