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遠兵
籃球運動是一項身高和速度并存,對抗性又很強的團隊項目?;@球運動在如今雖然已經普及,并且儼然成為了廣大青少年所喜愛的運動之一,但是往往青少年欣賞崇拜的只是持球隊員的突破、投籃和比賽中激烈的對抗性,卻忽視了籃球比賽中一個團隊的重要性。所以在籃球比賽中,導致出現(xiàn)了持球隊員運球突破、投籃以及造犯規(guī),而無球隊員跑動意識薄弱的狀況,并且只有當持球者無法再進行移動或得分時才會想起隊友,再將球傳出去,幾乎沒有什么配合,也達不到良好的效果。
其實無球隊員在比賽中也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無球隊員合理運用跑動技術吸引防守隊員的注意力,能有效減輕同伴的持球壓力,破壞對方的協(xié)防配合,能起到威脅對手的作用。然而目前無球隊員缺乏的正是清楚自己的移動路線和具備跑動意識的能力。對跑動技術的分析,對增加籃球比賽中的進攻方式的多樣性和侵略性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
每當對手投進關鍵球之后,總會沉寂在低落的情緒中,不能第一時間由守轉為攻,導致對手能夠有充分的時間組織防守陣型。
當我方成功斷球后,無球隊員往往都只是看著有球隊員直接快下,并沒有反應到需要快速跟進,而只是看有球隊員的個人表演,這樣可能造成失去了隊員之間的配合而被防守下來導致進攻失敗,并且丟失了搶二次進攻籃板的機會。
當我方搶到籃板球后,隊員之間不會第一時間通過接應迅速找到快攻機會,而是慢慢將球運到對方半場打陣地戰(zhàn),提高進攻難度。
在陣地戰(zhàn)中,隊員往往缺失相互倒球在倒球中尋找機會的意識,面對防守不知如何展開進攻,無球隊員也干站著不知上前要球或者拉開,最終導致持球隊員只能采取直接突破獨打的方式,忽視了無球隊員的牽制作用,降低進球成功率。
搶板也是球隊的一大問題,中鋒往往只注視著球,不會運用腳步去卡位占據(jù)有利地形,而其他無球隊員只是等著中鋒搶板,好像事不關己不去檔人,導致會被后面突然沖上來的對手搶到籃板。
隊員們不重視平時的素質訓練和技術要點的學習指導,導致在場上身體負荷能力和技術要求都跟不上,無法充分發(fā)揮。
需要有強烈的進攻性和策略性。無球隊員的跑動中,需要加強進攻的意識,清楚在整個戰(zhàn)術配合體系中,無球隊員與持球隊員之間、無球隊員們之間的關系,熟悉防守隊員的跑動規(guī)律和意圖,球和同伴所處在的位置,來保證進攻中的連續(xù)性和侵略性,并能破壞對手的協(xié)防,策略性的展開進攻。
加強應變能力,進攻的方式和節(jié)奏需要不斷改變,使自己的習慣讓對手無法判斷,不能從中找到破綻。明確進攻目標的指向性和強化配合的時間性,掌控好時機是無球隊員跑動中所需要的,強化與持球隊員之間的默契,做到能夠準確及時的展開隊員之間的配合,不要被動的等待,主動去配合隊友。
個人跑動與隊伍戰(zhàn)術相結合。無球隊員在進攻中,個人跑動的積極主動,必須要順應整體戰(zhàn)術配合的基本要求,達到協(xié)同一致,伺機而動。
無球隊員的跑動要完成從無球到有球進攻的轉變,一般情況下來說,主要憑借靈活、突然、迅速、多變的腳步跑動技術,還有高質量的接球進攻技術,與隊友的協(xié)調配合也是重要的因素。
無球隊員能夠完成有效的進攻,基礎就是腳步跑動的質量的高低。無球隊員在比賽中需要各種突發(fā)的、靈活的、變化多樣的和迅速的跑動,找尋有漏洞的空位和有利的機會發(fā)起進攻得分。所以,最為直接的影響到隊員進攻能力的水平就是腳步跑動的質量的高低,因此提高隊員的腳步跑動質量,需要足夠的重視。
無球隊員完成有效進攻的保證,就是能夠順利接球完成進攻,在從無球到有球的過程中,熟練掌握接球技術要點是非常重要的。不管用什么方式接球,接球前要注意場上情形,積極跑動去尋找機會,去迎接球,而不是原地等球。
要合理利用不斷變換的身體、上肢、腳步動作來迷惑,達到擺脫防守隊員的目的,占據(jù)有利的位置方便接球,同時伸長手臂,給隊友示意一個傳接球的目標,以達到保證傳接球安全的目的。在接球的同時就要做好下一個動作的準備,接球后需要將球及時的轉移,防止耽誤戰(zhàn)機,錯失進攻機會。
無球隊員完成有效進攻的必備條件,就是需要重視協(xié)同配合。準確的來說,無球隊員和持球隊員的進攻是一樣的,都是通過隊伍戰(zhàn)術需要,對手的防守特點以及變幻莫測的臨場情況下隊員在比賽中展開的個人戰(zhàn)術跑動。無球隊員需要在全隊協(xié)同配合中才能將跑動技術的運用發(fā)揮的淋漓盡致,也才能得以擺脫防守隊員,找到對方的漏洞,從而完成自己的進攻任務。
籃球比賽中攻守轉換是指瞬間產生的應對思維、配合方式以及戰(zhàn)術構成在由守轉攻或由攻轉守情況下的發(fā)揮,如防守方獲得球后的快速一傳,包括搶先發(fā)球、分散接應(本文重點講解由守轉攻)和進攻方丟失控制球權后就地展開防守,如快速封堵阻止一傳、堵接應和快速邊防邊退守的瞬間過程。
從拿到控制球權的時候開始,無球隊員的跑動的目的性需要明確,無球隊員的跑動是以由守轉攻發(fā)起的,這種轉換要快,應盡量在對方沒有構成集體防守布局,還沒站好位置時立即組織反攻,迅速形成戰(zhàn)術中安排的進攻陣型并發(fā)動進攻,從而抓住有利的時機,使進攻效果達到最快。
防守轉入進攻的情況包含:對方投籃得分、對方違例或者犯規(guī)、我方搶斷到球、搶到后場籃板球等。其中最為有利的轉換是在搶到后場籃板球、搶斷到球和端線擲界外球的時候。
由守轉攻后一個人持球,其他隊員合理向外散開搶位,創(chuàng)造出合理的空檔,這樣有利于將球順利運進前場,在半場打陣地戰(zhàn),無球隊員向外拉開,一方面:防止隊員失誤造成的對方反攻而無法及時回防;另一方面:防守隊員也會向外拉開防守,從而使內部產生空缺,這樣有利于持球隊員進行個人突破或者分球、傳球完成進攻以及隊伍其他無球隊員的配合。相反假如進攻隊員都在籃下,防守隊員也會因為跟防也聚在籃下,這樣會造成在混亂的陣型中被對方抓住漏洞從而創(chuàng)造契機反攻。
無論任何進攻戰(zhàn)術和陣型,要想突破對方的嚴密防守,使其防守變得混亂并出現(xiàn)防守漏洞,使隊伍有機會順利的進攻得分,在進攻中無球隊員的牽制作用特別重要。無球隊員通過跑動技術的運用引起防守隊員的注意力,逼迫他來跟防,不僅可以減輕持球同伴的壓力,而且也破壞了對方的協(xié)防配合,可以達到牽制的作用,也是一種很好的進攻,是不可抹除的一項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在比賽中需要合理運用“攻防平衡”來牽制對方。
目前青少年普遍在對籃球比賽中進球得分上一直存在誤區(qū),就是盲目的認為持球隊員是關鍵,進球得分的人最厲害,導致場上每個人都想能夠拿球在比賽中拔得一籌展現(xiàn)自己的實力,有時候可能因為一直拿不到球而懊惱,從而會有消極比賽的情況發(fā)生,沒有意識到自己沒有持球也是能為團隊做出貢獻的,正是不清楚無球隊員的跑動技術帶來的作用而導致的結果。
針對我國青少年籃球運動中,在進攻中無球隊員普遍出現(xiàn)的跑動技術方面的問題,對青少年的無球隊員跑動技術的訓練上多做練習,做到每個隊員都能心領神會在不同情況下該如何跑動并且清楚跑動的意義。然后在具體的教學訓練比賽中能夠靈活運用本文中針對的攻守轉換、掩護、穿插、接應、搶板和技術運用,采取理論方法來進行系統(tǒng)的指導。使每個隊員都能夠在自己沒有持球的情況下,清楚自己的任務,做到分工明細,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