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木英
【摘要】想象是跨越時間、空間的一種思維方式。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一切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都是基于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而開始的。想象力是人們根據(jù)現(xiàn)有的知識儲備對事物進行不斷創(chuàng)造的內在驅動。新課標明確指出要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創(chuàng)造潛力及想象力的激發(fā)與培養(yǎng),賦予教學更高的價值。
【關鍵詞】激發(fā);培養(yǎng);想象力;教學
教學的旨趣不僅在于讓學生掌握知識,習得學科技能,更多的是要培植學生的思維想象力。首先,要基于孩子的本性,啟發(fā)孩子的天性,激發(fā)思維潛力。其次,要基于教學本質,以新課改提出的要求及目標為依據(jù),在教學實踐中,實現(xiàn)理論教育與想象能力培養(yǎng)并重,幫助孩子積累想象表象,通過還原想象,展開表象操作等,屏蔽孩子的錯誤想象,激發(fā)有價值的創(chuàng)造性想象[1]。知識是無窮的,想象力也是無限的。課堂教學理應扎根于兒童想象力的培植,讓學生乘著想象的翅膀飛向更廣闊的天空。
筆者從教33年,分管教學14年,每年都會帶頭上一節(jié)研究課。隨著教學設備的不斷更新完善,學校這幾年的教研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在“361”有效課堂教學模式探究中,教師們探究的積極性也很高,電子白板的運用讓課件越來越生動形象??墒强傆X得這些課表演成分多了些,少了一些實在的東西,其實就是在先進的教學手段面前,一些傳統(tǒng)的思想和方法在消失。而且作文教學這一塊沒有什么起色,在課堂教研活動中,想象作文無人敢上,都說農(nóng)村孩子沒什么想象力(我校農(nóng)村孩子占95%以上)。多年的語文教學經(jīng)驗讓筆者知道問題的癥結在哪,準備讓老師們眼見為實。
筆者采用隨意點班上課,為了更有說服力,對該班的老師、學生都沒透露教學內容。上課時間到了,全校語文老師到齊了,學生好奇地盯著我,不用預習、準備的課是學什么的呢?孩子們眼里盡是“?”。筆者先輕松地與孩子們交流,然后讓他們觀察教室里能找到哪些圖形。對于五年級的學生而言,這不比吃豆腐還容易?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然后讓孩子們聯(lián)系生活,說說哪些物品呈幾何圖形,這自然難不倒他們。筆者見他們已將物品與圖形聯(lián)系起來,便故意神秘地說:“我要考考你們?!焙⒆觽儽M是興奮、期待的表情。筆者隨手在黑板上畫了個“○”:“這是什么?”幾個孩子爭先恐后地說:“數(shù)字0?!薄坝⑽淖帜窸?!惫P者并不滿意,但微笑著點點頭,滿懷期待地問:“還可以是什么?”有個學生大聲地說:“月亮。”我笑了,說:“你太會觀察想象了!”得到表揚,學生們的思維開始活躍,說出了“太陽”“雞蛋”“月餅”“老師的眼鏡”“牛眼”“圓桌”“球”……用同樣的方法,筆者讓孩子們充分想象“△”“│”是什么。最后讓他們將“○”“△”“│”組合成任意圖形,想一想這個圖形像什么。孩子們興趣盎然地在稿紙上比劃著……筆者看到聽課的老師們也不乏興趣地在聽課筆記本上比劃著。筆者進一步引導:“你的圖畫可以表達怎樣的意思?或包含一個怎樣的故事?”問題出來了——“用‘○‘△‘│組成一幅畫,然后發(fā)揮想象,可以寫一段話,也可以編一則小故事。”各組學生興致勃勃地交流著……筆者穿插在各小組之間,看看,聽聽,與孩子們交流,時機成熟后,開始讓他們上臺展示成果,并作簡要介紹。內容是多樣的,下面是他們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和標題:
從表情上就可看出,孩子們的畫及想象讓聽課老師們折服。有的老師悄悄合上了聽課記錄本,我不知道他畫了什么,更不知道他是否想到,不是農(nóng)村孩子沒有想象力,而是自己喪失了想象力。
事實勝于雄辯。在課后教研會上,通過交流,大家一致認為:想象能力沒有城鄉(xiāng)差別,但想象力不是逼出來的,需要有效地激發(fā)。沒有想象,如何寫作?一節(jié)很樸實傳統(tǒng)的課,沒有課件,只用了展臺,激發(fā)出來的是孩子們的想象力,開啟了他們的文思文采,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孩子是善于想象的,這是不爭的事實。作為一門基礎性、工具性學科,語文教育在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方面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孩子的年齡特征及心理特征,在想象的過程中難免會因為對知識的概念不清,表象判斷不準確而產(chǎn)生錯誤想象。如果老師多給孩子一些空間和指導,孩子們勢必會爆發(fā)自己的“小宇宙”,產(chǎn)生讓很多大人都無法想到的效果。老師應當正視孩子在想象過程中產(chǎn)生的錯誤,勤明察,多糾正,幫助學生屏蔽錯誤想象,及時洞察孩子的想象心理,給予包容、理解與耐心引導[2]。
寫作是小學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渠道。新課標明確要求小學階段的學生要能寫紀實作文,能寫想象作文,轉變以往只注重寫實而忽略寫虛的狀態(tài)。然而,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新課標的該項意見依舊沒能很好地得到貫徹并落實到語文教材的編寫當中,如此一來,在作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也便更加困難了。作文想象力的訓練形式是豐富多樣的。我們可以通過看圖寫話,對課文內容進行擴寫、續(xù)寫,對童話故事結局進行改寫等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創(chuàng)作選擇,對學生的想象能力進行全方位激發(fā)與培養(yǎng),讓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展開豐富的想象,填補教材的文本空白,在頭腦中構建想象意境,使得學生的這種再造想象更加具有目的性與針對性,從而不至于產(chǎn)生錯誤的想象或者演變成毫無意義的空想。
什么是想象力?想象力是孩子進行思考的另一扇窗。想象力是最杰出的一種學習品質,是現(xiàn)代教育應有的發(fā)展向度。什么是教學?生本教育是教學,素質教育是教學,能力培養(yǎng)亦是教學,孩子們在寫作學習中需要發(fā)揮想象進行探索,在探索實踐的過程中,激發(fā)孩子對于知識的求知欲方是真正的教學[3]。
激情啟迪激情,真誠激發(fā)智慧。微笑、真誠、信任、溝通和激勵,才能放飛每個孩子的想象!
想象力是孩子的天賦,是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新事物的動力源泉。每個孩子都是祖國的花朵,孩子的想象力及創(chuàng)造潛力是無窮的,這一點無關城市或農(nóng)村。小學教學不僅僅指的是知識的傳授與技能的習得,更講究的是對孩子想象力的培植,啟發(fā)孩子的思維天性。在教學當中,要通過賦予學生正確的想象方法,給予適當?shù)目臻g引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潛力,讓學生對事物形成推想、聯(lián)想、動態(tài)想象的能力,豐富學習樣態(tài),讓學生學有所思,思有所想。
【參考文獻】
[1]徐民彥,Aimee.教育的最佳方式是言傳身教,教育的最佳結果是知書達理[J].祝你幸福(下旬刊),2017(12):8-9.
[2]宋明東,張艷平,張艷華.教師應以身教和言傳來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6(01):99.
[3]蔡蕭楠.論想象力培養(yǎng)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7(0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