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平
【摘要】農村數學建模教學使用較少,學生建模意識較弱;部分教師對數學建模比較模糊,不能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教學效果較差。文章通過對農村數學建模的優(yōu)、劣勢因素進行分析,對留守兒童學習興趣進行干預和指導,并從實際中抽象出數學問題,構建數學模型,增強應用意識,提高數學素養(yǎng),為教師建模教學提供依據。
【關鍵詞】數學建模;農村學校;影響因素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越來越多,留守子女也越來越多;同時,部分富裕起來的農民把子女送進城里就讀。農村初中學生底子薄,基礎差,而城市學校有相對充足的教育資源,吸引著農村的學生,尤其優(yōu)秀生。一些資源充足的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更是不擇手段,在學生入學時許下重愿,導致學生普遍流入城市,農村生源嚴重流失。再者,農村學生家長多數學歷較低,知識層次較低,造成家庭教育失衡。部分教師的專業(yè)意識不強,專業(yè)精神匱乏,專業(yè)能力得不到及時提高,個別教師心態(tài)浮躁,學風教風不扎實。這種情況導致農村學校生源不足,學生對學習缺乏積極性,得過且過,特別是對數學學習的影響更為嚴重,嚴重制約了農村數學的教育,導致農村數學建模教學以及學生建模能力都非常薄弱。如何把數學建模推廣到農村數學課堂中,及時干預和指導,為留守兒童學習興趣的提高提供幫助,從而增強學生應用意識,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將是我們在數學教學中認真重視和面對的一個問題。
一、農村數學建模的優(yōu)勢因素
(一)最大的優(yōu)勢——生源少
農村學校班額遠遠小于城市學校班級的規(guī)模,表面看起來是農村的劣勢,但是如果換個角度看待這個問題,其實也是一個優(yōu)勢。
我們的教育正在逐步改革,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張揚個性,進入了“人性化教育”時代。通過人文關懷,培養(yǎng)學生獨特的個性,用“人”的方式去對待人,理解人,關懷人。人性化是教育的必然走向,這就要求尊重學生,必須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最終目的,使學生成為獨立的價值主體。這樣實施數學建模的關鍵在于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學生越少,教師越容易掌控課堂教學,更容易進行建模教學??梢娙诵曰逃寝r村教育的希望和必經之路。
(二)國家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促進農村教育發(fā)展
為促進教育均衡發(fā)展,近年來國家逐步加大對農村學校各種設施的投入,進行校舍改建、擴建,對農村學生實行“兩免一補”,進行營養(yǎng)餐的發(fā)放與改善,為農村住校生提供住宿補助,為貧困生提供政策扶持,配備信息化教育教學用品,為農村教育打造一個良好的平臺,為農村學生就近入學提供通道,也為在課堂中滲透數學建模提供優(yōu)質的環(huán)境。因此,數學建模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多。
(三)國家政策調控
為縮小教育的城鄉(xiāng)差別,促進教育公平,實現教育均衡發(fā)展,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教育政策,為農村教師的成長提供了優(yōu)越的條件。每年國家從大學畢業(yè)生中招聘大量特崗教師充實到農村一線,地方招聘教師也全充實到農村一線,鼓勵城市優(yōu)秀教師下鄉(xiāng)支教。他們年輕有為,富有朝氣,充滿理想,思想活躍,思想先進,善于鉆研,為農村教育撐起一片藍天。落實師范生免費教育政策,鼓勵高校師范畢業(yè)生去農村支教,提高農村教師經濟待遇,農村教師工資比城市提高一定的百分比,為農村教師提供農村教育補貼、教齡補貼,為擁有三十年教齡的農村教師頒發(fā)榮譽證書。評選、晉級等各種榮譽一律向農村教師傾斜,降低農村教師晉級的條件等,以便教師能招進來、留得住,促進城鄉(xiāng)教師的均衡。為農村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一個平臺,突破數學建模教學的瓶頸,并根據數學課程的顯著特點——內容抽象,如何在知識傳授過程中讓學生少走彎路,是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需要經常思索的問題。數學建模能改善這種狀況。
(四)提供教師教育教學技能發(fā)展平臺
為提高農村教師教學水平,國家實施“農村教師素質提高工程”,實行一籃子培訓計劃,開展國培、省培、地方培訓等,投入大量的教育培訓資金,采取鄉(xiāng)村教師進名校、城鄉(xiāng)教師交流、送教下鄉(xiāng)等,形成城鄉(xiāng)之間資源共享和交流的長效機制。在培訓中,一律向農村一線教師傾斜,以新理念、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為重點,以提高教師實際教學能力為主要內容,使教師學會學習,熱愛學習,終身學習,提升教師技能,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及理念,為鄉(xiāng)村教育發(fā)展提供平臺,更為數學建模教學提供有力保障。
(五)農村教師素質提升為數學建模教學提供保障
數學教學的關鍵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這就要求學生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數學建模的合理設計與使用,促使學生通過觀察、歸納發(fā)現規(guī)律,進一步提高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嚴禁在課堂上搞“滿堂灌”“一言堂”。建模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改變了傳統教學中學生的被動地位,讓學生做到自主、充分和有效學習。數學建模能分散難點,突出重點,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提高數學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農村數學建模的劣勢因素
(一)認識上不足
目前農村數學建模的發(fā)展剛剛開始。由于數學教學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大,轉變沿用多年的傳統教學思想,陳舊的教育觀念,過時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再者,由于激烈的升學競爭,教師在這種重壓下往往搞“題海戰(zhàn)”,造成學生負擔過重。不少教師對數學建模教學的認識膚淺,或持消極態(tài)度,存在“漠視”或“麻木”思想,甚至抵觸。
(二)設計、運用水平不足
數學建模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實驗操作能力。但是教師由于自身專業(yè)知識和業(yè)務水平所限,不能靜下心來認真學習、研究教育教學理論及方法,對教育教學目標認識欠缺,更不能對數學建模有較高的認識,造成能力不夠,課堂教學水平不高。
(三)重建模,忽視師生交流
部分教師認為,建模教學就是把課堂教學中的師生關系轉化為模型與學生的關系。他們認為,有了成功的模型,上課最容易,做好一個模型,課前不需要做任何認真準備就可輕松走向講臺,打開電腦,動動鼠標,敲敲鍵盤,演示教學內容并講解,甚至可以不講,相當一部分教師在教學中也確實是這樣做的。這是不正確的,這樣的建模教學僅僅看重的是建模的程序,使教學程序化,課堂教學成為一潭死水,缺乏生機,缺乏師生的情感交流,忽略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忽視了教師的一舉一動對學生的啟發(fā)、誘導作用,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更不利于教師創(chuàng)造性工作及教師自身的發(fā)展。
本文通過對農村學校數學建模情況的分析,挖掘影響農村初中生數學建模能力的優(yōu)勢因素和劣勢因素,為農村初中生提高數學建模能力尋找解決途徑,解決數學教師在數學建模教學中的困惑,并為提高農村初中生數學建模能力提供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張思明.理解數學:中學數學建模課程的實踐案例與探索[M].福州:海峽出版發(fā)行集團,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2]李小桂.義務教育階段城鄉(xiāng)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比較研究[D].南寧:廣西師范學院,2011.
[3]王惠貞.初中數學探究教學現狀的調查與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