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威 傅蓉 鄒宇 姚蘭
(遼寧省藥品檢驗檢測院,沈陽 110036)
羅紅霉素為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抗菌譜與紅霉素相仿,對敏感菌株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耳鼻喉科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及軍團菌感染有較好的療效[1]。羅紅霉素(roxithromycin)由法國Roussel-Uclaf公司研制,1987年在法國首次上市,商品名為羅力得(rulide)。國內浙江震元制藥有限公司于1995年生產上市,目前已有數(shù)十家原料藥和制劑生產企業(yè),非國家基本藥物。目前,羅紅霉素原料藥國內生產企業(yè)生產工藝主要為化學合成,不涉及發(fā)酵[2-4]。羅紅霉素片是2017年國家藥品抽驗品種。本文通過對羅紅霉素片的標準檢驗和探索性研究,從安全性、有效性及質量可控性等方面對其進行全面質量分析評價。
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數(shù)據(jù)庫查詢,截止到2017年8月國內羅紅霉素片生產企業(yè)36家,批準文號54個。本次抽驗涉及31個省市自治區(qū),抽到樣品327批次,涉及生產企業(yè)21家,占該品種國內生產企業(yè)總數(shù)的58.3%。327批次樣品的分布率分別為生產企業(yè)8.6%,經營企業(yè)87.4%,醫(yī)療機構4.0%。本次抽樣的羅紅霉素片共4個規(guī)格,分別為50、75、150和300mg(以羅紅霉素計)。原研藥法國賽諾菲公司羅力得片(150mg)。原料藥共收集到6個生產企業(yè)的樣品。
羅紅霉素(含量96.0%,批號:130557-201604,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紅霉素(含量928u/mg,批號:130307-201417,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羅紅霉素系統(tǒng)適用性對照品(歐洲藥典標準物質,批號2.1),鹽酸紅霉素肟(含量85%,批號:140226-QCS-34,輝瑞提供)。
乙腈(色譜純,美國天地公司),磷酸二氫銨、三乙胺、氫氧化鈉、鹽酸、無水乙酸鈉、磷酸二氫鉀(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硝酸(分析純,北京試劑化學研究所)。
Waters e2695系列高效液相色譜儀;Waters XBridge C18色譜柱(250mm×4.6mm, 5μm);沃特斯Symmetry C18色譜柱(150mm×4.6mm, 5μm);Agilent 708-850DS全自動溶出儀;天大天發(fā)ZKT18真空脫氣儀;XRD-6100型X射線衍射儀(日本島津公司);Spectro 2型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Perkin Elmer公司);pyris 6 dsc型差示掃描量熱儀(Perkin Elmer公司);ALC-1100.2型和R225D型電子天平(Sartorius公司)。
按照中國藥典2015年版二部進行法定檢驗。
根據(jù)專題調研、文獻檢索和標準檢驗結果及分析等情況,開展了有關物質、溶出曲線、晶型研究等方面的探索性研究。
1.6.1 有關物質
分別采用中國藥典(ChP)2015年版[5]和英國藥典(BP)2016年版[6]有關物質檢查方法,對21家生產企業(yè)的抽驗樣品、6批原料藥和強制降解樣品進行了有關物質考察,研究雜質來源,對2種方法進行比對及對結果進行評價。
1.6.2 國產羅紅霉素片與原研藥溶出行為一致性研究及溶出度方法的建立
選取原研藥及本次抽驗工作涉及的21家生產企業(yè)樣品,進行溶出曲線的研究,采用f2因子比較法評價國產藥品與原研藥品的一致性。并且對pH1.2條件下,15min時羅紅霉素片的釋放量進行考察。
1.6.3 羅紅霉素晶型研究
原料藥的不同晶型可能會影響到藥物的溶解速率及溶出度等,從而影響到制劑的穩(wěn)定性、生物利用度及療效。采用X射線粉末衍射法,紅外分光光度法和差熱分析法對羅紅霉素可能存在的不同晶型進行研究,并探討不同晶型與溶解速率以及溶出度之間的相關性。
羅紅霉素片現(xiàn)行法定標準為中國藥典2015年版二部,檢驗項目包括性狀、鑒別、有關物質、溶出度、重量差異和含量測定。依據(jù)法定標準對抽取的327批樣品進行全檢,其中326批樣品均符合規(guī)定,合格率為99.7%,有1批樣品不符合規(guī)定(不符合項為溶出度檢查),不合格率為0.3%。對產品質量密切相關的主要檢查項目如有關物質、溶出度、重量差異和含量測定等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1.1 有關物質
所有批次樣品依現(xiàn)行標準檢驗。標準規(guī)定:單個雜質不得過1.5%,總雜質不得過4.5%。各批次檢測結果均符合規(guī)定,合格率100%。典型色譜圖見圖1。
327批次最大雜質含量結果基本分布在0.2%~0.8%范圍內,以每批樣品的最大雜質含量為變量,對327批樣品進行頻數(shù)分布圖(直方圖)分析,見圖2,最大雜質分布呈現(xiàn)出兩個集中區(qū)域。統(tǒng)計最大雜質的結果并結合調研材料發(fā)現(xiàn),采用A公司原料藥生產的制劑產品的最大雜質均為雜質6,含量為0.3%~0.7%;采用B公司原料藥生產的制劑產品的最大雜質均為雜質3,含量為0.2%~0.5%(峰位置指認見圖1)。分析認為最大雜質的量與原料藥來源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圖1 羅紅霉素片有關物質典型色譜圖Fig.1 Related substances chromatogram of roxithromycin tablets
圖2 羅紅霉素單個最大雜質測定結果的頻數(shù)分布圖Fig.2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gram of the main impurity of roxithromycin tablets
327批樣品的總雜質的量均值為1.9%,最小值為0.39%,最大值為3.29%,結果符合正態(tài)分布??傮w來說,各批次產品數(shù)據(jù)較集中,說明現(xiàn)行標準檢驗下的總雜質各生產企業(yè)控制較好。
2.1.2 溶出度
327批樣品中,有326批符合規(guī)定,合格率為99.7%;所有抽樣批次平均溶出量均值為96.02%,最小值為55%,最大值為104%,有93%的樣品溶出量大于90%,說明按法定標準檢驗,羅紅霉素片總體溶出情況較好,測定結果呈正態(tài)分布,溶出度限度設置合理。不合格企業(yè)的樣品溶出度測定結果批間差異最大。該生產企業(yè)生產的其他批次樣品也出現(xiàn)邊緣合格的現(xiàn)象,說明該產品處方工藝上存在一定問題。
2.1.3 重量差異
所有批次樣品依現(xiàn)行標準檢驗,結果均符合規(guī)定。為考察壓片工藝穩(wěn)定性,以每批樣品20片的片重RSD為考察指標,所有批次樣品大致服從正態(tài)分布,片重RSD均值為1.24%,最小值為0.39%,最大值為4.57%,差距較大,說明不同企業(yè)間壓片差異較大。由檢驗結果可見,90%以上的批次片重RSD小于2.0%,說明整體上羅紅霉素片的壓片工藝穩(wěn)定性較好。
2.1.4 含量測定
依據(jù)現(xiàn)行標準對327批羅紅霉素片進行檢驗,結果均符合規(guī)定,合格率為100%。327批樣品的含量均值為99.3%,在95.3%~103.3%(均值±2σ)范圍內共312批樣品,占此次樣品總數(shù)的95.4%。所有結果呈正態(tài)分布,離散程度較小。
2.2.1 有關物質
兩國藥典均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ChP2015采用等度洗脫,BP2016采用梯度洗脫;二者對雜質限量的控制也有所不同。從檢驗結果來看,ChP2015與BP2016有關物質測定結果基本一致。BP2016采用梯度洗脫,雜質分離比較好,檢測靈敏度也比較高,但基線波動較大、不平穩(wěn),流動相鹽濃度大,損耗儀器與色譜柱,柱溫需控制在15℃(否則羅紅霉素與雜質G不能分離),可操作性較差。ChP2015有關物質測定方法色譜條件簡單,測定的重現(xiàn)性好,但不能實現(xiàn)主峰與雜質G的分離,采用ChP2015及BP2016方法測定原研藥有關物質,色譜圖見圖3。本次國家抽驗測定的樣品中,某公司生產的原料藥檢出雜質G含量為0.44%,其他國產原料藥及國產制劑雜質G的含量均小于0.05%。但進口原研藥雜質G含量為0.5%,為其最大雜質。并且,英國藥典將雜質G單獨控制,限度設定為1.0%,而中國藥典對雜質G并未進行控制。此外,原研藥的進口注冊標準中也控制了個別雜質的限量,且最大雜質和總雜質的限量控制要求較高,研究認為中國藥典有關物質方法存在一定的提高空間。
圖3 原研藥有關物質色譜圖Fig.3 Related substances chromatogram of the original roxithromycin tablets
通過本次國家抽驗探索性研究發(fā)現(xiàn),羅紅霉素片的有關物質主要為工藝雜質,其數(shù)量、大小、分布與其原料藥相同,在制劑的生產及儲存的過程中,沒有產生明顯的降解雜質,因此分析原料藥雜質來源、控制好原料藥生產工藝是保證制劑質量的關鍵。
2.2.2 國產羅紅霉素片與原研藥溶出行為一致性研究及溶出度方法的建立
采用ChP2015方法測定原研藥溶出曲線時,發(fā)現(xiàn)羅紅霉素片崩解后,輔料黏附于籃網表面,造成籃網堵塞,樣品溶出不完全,造成測定結果不均一,溶出曲線差別較大;而采用進口標準檢測,樣品結果均一,見圖4。
通過對原研藥及仿制藥品溶出曲線的考察見圖5~6,建立了新的溶出度測定法,即采用槳板法,溶出介質為pH6.0磷酸鹽緩沖液,轉速為50r/min。采用新建立的方法測定溶出度,結果均一。在pH6.0和pH6.8條件下進行溶出曲線的考察,并采用f2相似因子法進行比較,結果在兩種條件下,21家生產企業(yè)中,有9家企業(yè)的產品f2因子≤50,認為與原研藥相似。
圖4 3批原研藥2種方法測定的溶出曲線圖Fig.4 The dissolution curve of 3 batches of the original tables by 2 different methods
羅紅霉素在酸性溶液中不穩(wěn)定,極易發(fā)生降解,在胃中停留過程必定影響藥物的釋放和吸收,以空腹時胃排空時間15min為限度,以羅紅霉素溶出量為考察指標對國產羅紅霉素片和原研藥進行比對[7-8]。在對原研藥的考察時發(fā)現(xiàn),原研藥對羅紅霉素在酸中的溶出量進行了控制,15min時原研藥的平均溶出量約為13%,本研究在pH1.2條件下考察了羅紅霉素片15min時的溶出量。結果表明,21家企業(yè)的產品中,有12家產品的溶出量低于或等于13%,認為與原研相似。上述結果表明很多國內企業(yè)處方工藝未對酸性條件下的溶出情況進行控制。
圖5 原研藥4條溶出曲線圖Fig.5 The dissolution curves of the original tablets
圖6 原研及部分企業(yè)溶出曲線圖Fig.6 The dissolution curves of the original tablets and some domestic tablets
通過對羅紅霉素片pH6.0、pH6.8及酸中溶出量的考察,結果表明21家企業(yè)中有4家企業(yè)溶出行為與原研相似,建議企業(yè)對酸中溶出量進行關注,并適當改進處方及生產工藝,使該藥品的使用更加合理有效。
2.2.3 羅紅霉素晶型研究
對本次抽驗工作中獲得的6家原料藥生產廠家的原料藥,通過粉末X射線衍射法進行測定,結果6家原料藥表現(xiàn)為A、B、C 3種晶型。進行紅外光譜掃描時,3種晶型的紅外光譜未顯示出明顯不同。差熱分析結果表現(xiàn)為C晶型的Outset值和Peek值與其他兩種晶型有所差別。通過研磨實驗發(fā)現(xiàn),機械研磨對A、B晶型影響不大,C晶型經機械研磨后,出現(xiàn)向A晶型轉化的跡象,推測機械研磨可以使C晶型發(fā)生轉晶現(xiàn)象。3種方式測定結果顯示C晶型的穩(wěn)定程度略遜于其他兩種晶型。由于本次抽驗涉及到的生產企業(yè)所用的原料藥均來自兩個生產企業(yè),這兩家企業(yè)原料藥為同一晶型,并且原研藥的晶型也沒得到驗證,因此晶型對藥物溶出度的影響沒有得到驗證,需要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
本次國家藥品抽驗采取了法定檢驗結合探索性研究模式對國產羅紅霉素片進行評價,從藥品實際檢測情況到質量標準及質量的影響因素等方面進行了較全面的分析評價。由法定檢驗情況可知,327批次樣品中有1批檢驗結果不符合規(guī)定,合格率為99.7%,可以認為目前國內生產的羅紅霉素片總體質量較好,標準可行。
經探索性研究試驗發(fā)現(xiàn),羅紅霉素片現(xiàn)行標準中,按照現(xiàn)行有關物質檢查項下色譜條件檢驗,主峰與雜質G不完全分離,會導致對雜質G的判定遺漏。雖然本次抽驗的國產制劑雜質G的含量均小于0.05%,但有一家國內原料藥企業(yè)的雜質G含量為0.4%,進口原研藥的雜質G為其最大雜質(含量為0.6%),因此有必要對雜質G進行控制。
從本次抽驗獲得的按標準檢驗結果看,國產原料藥和制劑有關物質測定結果均遠遠低于“最多雜質不得過1.0%(制劑:1.5%),總雜質不得過4.0%(制劑:4.5%)”限度規(guī)定,因此可參考國外藥典,結合穩(wěn)定性試驗的數(shù)據(jù),適當提高中國藥典有關物質的限度標準。
通過比較原研制劑與國內生產企業(yè)羅紅霉素片樣品在pH1.2鹽酸溶液、pH6.0和pH6.8磷酸鹽緩沖液3種溶出介質中溶出行為的一致性結果以及按照擬修訂溶出度檢查方法對國內生產企業(yè)樣品進行檢測的結果,提示國內較大部分企業(yè)樣品與原研樣品處方工藝存在差異,國內生產企業(yè)應關注處方合理性,進一步優(yōu)化處方及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