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黎黎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又被稱為非潰瘍性消化不良, 是消化內(nèi)科臨床中最普遍的病癥之一, 主要癥狀為上腹痛、上腹脹、惡心、嘔吐、早飽、噯氣、食欲不振等不適癥狀[1]。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 運用護理干預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 降低其心理障礙, 使其可以積極主動地配合醫(yī)生和護士進行臨床治療及護理[2]。環(huán)境溫度、不良飲食習慣、精神不良刺激和心理改變均會引發(f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fā)生[3]。在功能性消化不良臨床治療的過程中, 由于很多患者對疾病的了解不夠透徹, 會產(chǎn)生很多負面心理負擔, 使其病情逐漸加重, 以致出現(xiàn)惡性循環(huán)[4]。因此, 本文對綜合護理干預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焦慮抑郁改善效果進行了探討分析, 現(xiàn)將研究結(jié)果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2 月~2018 年4 月在本院消化內(nèi)科進行治療的36 例功能性消化不良且伴有焦慮抑郁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本研究已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且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18 例。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給予綜合護理干預, 具體內(nèi)容如下:①在住院期間, 護理人員應該多與患者進行溝通, 在第一時間內(nèi)對患者的內(nèi)心情緒以及心理情況進行實時了解, 針對患者已經(jīng)產(chǎn)生的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狀態(tài), 護理人員應有耐心、負責任地進行疏導, 幫助患者重新樹立對抗病魔的信心, 正確面對自身疾病, 幫助患者克服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狀態(tài), 使其積極主動地配合醫(yī)生、護士進行治療與護理。②在治療期間, 護理人員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患者詳細講解消化道功能及自身的疾病狀況, 講解時避免使用生硬的專業(yè)術語, 以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日常護理及康復注意事項。③安靜舒適的環(huán)境可以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癥狀, 此外, 護理人員還要叮囑患者家屬盡量避免在患者面前討論病情或表露出消極情緒。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生活作息表, 幫助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指導患者在睡前可以多聽歡快節(jié)奏的音樂或收看快樂的綜藝節(jié)目等, 避免看情節(jié)緊張的電視劇, 睡覺前不宜過多飲水等。④睡覺前, 可以建議患者聽一些舒緩的音樂, 并在收聽過程中指導患者緊閉雙眼, 再根據(jù)音樂的節(jié)奏放松其面部、額頭、眉心、肩膀、手臂, 深呼吸后再放松四肢, 可以幻想自己在碧海藍天中沐浴, 使其全身心放松, 可輕而易舉地進入淺眠狀態(tài)。患者也可根據(jù)自身情況自行練習。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評分。根據(jù)《焦慮抑郁量表》[5]進行評分, 總分為10 分, <5 分為無焦慮、抑郁, 6~7 分為可疑存在焦慮、抑郁, 8~10 分為焦慮、抑郁。分數(shù)越低表明患者焦慮、抑郁程度越輕。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 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 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759、3.962,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 ±s, 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 ±s,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 a P<0.05
組別 例數(shù) 焦慮評分 抑郁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18 8.78±1.15 6.38±1.57 8.52±1.29 6.55±2.11觀察組 18 8.45±1.21 4.21±1.13a 8.11±1.53 4.18±1.41a t 0.839 4.759 0.869 3.962 P >0.05 <0.05 >0.05 <0.05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內(nèi)科臨床中最普遍的病癥之一, 主要癥狀為上腹痛、上腹脹、惡心、嘔吐、早飽、噯氣、食欲不振等不適癥狀, 給患者的胃腸功能造成了嚴重的損傷, 與此同時, 患者的心理也承受了很大的打擊, 很多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均伴隨不同程度的焦慮和抑郁等負性心理。
在臨床治療中, 不僅要注重藥物治療, 還應該對患者的自身需求以及心理狀態(tài)給予重視。在藥物治療的同時給予心理護理, 內(nèi)外兼治, 雙管齊下, 及時實施正確合理的護理干預能夠提升患者配合治療的依從性和治療效果[7,8]。本研究在對觀察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時, 醫(yī)護人員需要耐心傾聽患者的心聲并及時對其進行心理疏導。此外, 醫(yī)護人員需要對患者自身病情進行詳細講解, 使其對疾病狀況有正確的理解和認識, 防止因溝通不到位及理解偏差產(chǎn)生誤會, 從而給患者造成心理負擔。安靜舒適的環(huán)境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焦慮及抑郁等負面情緒, 制定生活作息表有助于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同時指導患者進行放松練習, 在舒緩的音樂中將身體逐步放松, 使其身心保持輕松舒緩的狀態(tài), 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就醫(yī)依從性和康復信心, 有助于減輕焦慮和抑郁等負性情緒。
綜上所述, 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顯著, 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 促進患者的盡快康復, 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