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時仙,王成珍*
(南京腦科醫(yī)院,江蘇 南京 210029)
體位性低血壓也可以稱之為直立性虛脫[1],主要是因為當體位突然變化時,或者是長時間直立導致的低血壓出現(xiàn),臨床確診特征即是Systolic pressure≥20mmHg,或者是diastolic blood pressure指標≥10mmHg[2],同時直立過程中血壓下降程度≥120s,還伴隨頭部暈眩、眼花、發(fā)慌、面部發(fā)白、暈倒等特征,危害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增加患者的住院率以及死亡率[3]。根據臨床數(shù)據證實[4],因低血壓所導致的跌倒事件會導致患者住院日期延長,提升科室住院率。流行病學研究表明,高血壓患者的低血壓發(fā)生率最高可達到32.0%,針對于此,本文將通過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4月期間所收治的68例高血壓患者作為本次研究資料,分析護理方法。
在2016年3月~2017年4月期間,我院共接收高血壓患者68例,通過測量將34例低血壓組設立為實驗組,另外34例單純性高血壓組設立為對照組。68例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26例,中位年齡(73.5±8.0)歲。納入依據:年齡≥65歲;②平臥>5分鐘同時能夠獨自站立[5]。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如年齡以及性別等對比,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對所有患者予以立位以及臥位血壓測定,測量前患者保持靜息5分鐘,兩次右上臂肱動脈血壓中位值為臥位血壓,而后雙腳著地站立過程中計時,測量站立后即刻以及三分鐘右上臂肱動脈血壓為立位。動態(tài)血壓測定應用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儀,監(jiān)測儀器袖帶固定在右上臂位置,袖帶下緣距離肘窩3厘米左右,其中早上6點到晚上10點為白天血壓指標。晚上10點到早上6點為夜間血壓指標。
68例患者數(shù)據采用SPSS23.0軟件處理,其中兩組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指標分析用(均數(shù)±標準差)的形式表示,行t檢驗,組間對比判定為P<0.05的差異性,證實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
兩組患者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指標分析中,兩組白日中位收縮壓以及中位舒張壓對比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夜間中位收縮壓、夜間中位舒張壓對比高于對照組,詳情見表1。
護理要點:①對年齡在65歲以上的患者進行血壓測量后,詳細詢問臨床病史,掌握患者是否以往存在眩暈的情況。②夜間體位調整:入院后,通過臥位血壓以及立位血壓對低位血壓患者進行篩檢,轉變以往傳統(tǒng)臥位的形式,保持仰臥中凹位,將床頭抬升,讓患者頭部以及軀干斜臥向上保持20°,最大程度避免血壓下降。③對患者進行指導,患者起床后在清醒狀態(tài)下保持2-3分鐘后,在微微坐起;④對服藥時間嚴格控制,對低位血壓患者用藥情況進行分析,降壓藥物依據醫(yī)囑時間嚴格執(zhí)行,護理人員需要在床邊指導患者按時用藥,床頭上應放置警示標志;⑤強化夜間巡防,有部分男性老年患者因前列腺增生問題,造成夜間次數(shù)增加,因此需要為患者準備尿壺,避免下床。⑥心理指導: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予以健康指導,讓患者了解病癥發(fā)生的原因、發(fā)生要點以及臨床反應,強化患者治療病癥的決心,達到自我保護的目標。
表1 兩組患者動態(tài)血壓指標測定結果(mmHg)
綜合以上結論,體位性低血壓造成的不良因素極大,同時多發(fā)生于夜晚,這可能和實驗組患者夜晚血壓上升,直立后血壓馬上下降有關聯(lián)。所以對老年患者進行護理時,也應該強化體位性低血壓的篩查,防止不良因素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