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鳳華,潘玉嫦,郭繼榮
(東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廣東 東莞 523320)
COPD是常見的一種呼吸系統疾病,指的是氣道受阻、病情發(fā)展緩慢、肺組織出現慢性炎癥的一種肺部疾病,具有較高的病死率,若未能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可發(fā)展成肺心病、呼吸衰竭等嚴重事件,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1-2]。本文主要研究連續(xù)性協同護理在COPD穩(wěn)定期患者中應用后對其肺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9月-2018年5月我院接收的COPD穩(wěn)定期患者92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及對照組,每組均46例,其中對照組男25例,女21例,年齡48-78歲,平均(62.65±6.27)歲,病程1-10年,平均(4.86±1.23)y;研究組中男24例,女22例,年齡48-79歲,平均(62.63±6.26)歲,病程1-101年,平均(4.87±1.24)y;兩組基線資料(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即患者出院時對其進行康復指導,針對用藥、飲食、家庭氧療等進行正確指導;研究組接受連續(xù)性協同護理,主要內容有:①成立護理小組,出院后通過電話、上門等方式對患者進行隨訪,電話每周1次,上門隨訪每月2次,同時叮囑患者每月回院復查1次;②依照患者實際的恢復情況進行呼吸指導,避免呼吸道發(fā)生感染,提醒其盡可能不去人流密度大的地方,同時叮囑患者按照醫(yī)囑進行用藥,勿擅自停藥或更改用法用量;③患者由于長時間的治療,加上對治療費用的擔心,心理極易出現不良情緒,在與其進行溝通時,需用鼓勵性語言關心患者,同時鼓勵家屬參與到護理中,多陪伴和關心患者;④依照患者的康復進展進行家庭氧療,氧流量設置為1-2L/min,吸氧時間維持于15h/d,需定期對吸氧裝置進行消毒;⑤掌握患者的康復進程,進行針對性的康復訓練,包括步行、爬樓梯、上肢運動等,每次20min左右,運動需適量,勿運動過量。
記錄兩組護理前后肺功能及血氣指標情況,肺功能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VC)、肺活量(FEV1)及第一秒時間肺活量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血氣指標包括SpO2、PaO2及PaCO2;同時記錄兩組生活質量情況,應用SCL-90進行評定[3],包含認知功能、社會功能、軀體功能和情緒功能。
全部數據以SPSS 20.0統計包分析,計量單位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檢驗;例數(±s)表示計數,計數資料組間率(%)比較采用 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意義。
兩組護理后各項肺功能均優(yōu)于護理前,且研究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肺功能對比 (±s)
表1 兩組護理前后肺功能對比 (±s)
注:與對照組相比,aP<0.05。
組別 FVC FEV1 FEV1%研究組(n=46) 2.67±0.37a 1.95±0.31a 74.23±10.85a對照組(n=46) 2.34±0.38 1.43±0.32 64.96±12.57 t 4.2200 7.9159 3.7863 P<0.05 <0.05 <0.05
研究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活質量對比 (±s,分)
表2 兩組生活質量對比 (±s,分)
注:與對照組相比,aP<0.05。
組別 社會功能 認知功能 軀體功能 心理功能研究組(n=46) 76.42±4.85a 66.48±3.27a 75.73±4.67a 72.41±3.26a對照組(n=46) 61.86±5.32 53.48±3.52 62.36±3.45 61.33±3.24 t 13.7174 18.3156 15.6179 16.3500 P<0.05 <0.05 <0.05 <0.05
護理后兩組各項血氣指標與護理前比較均有改善,且研究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前后血氣指標對比(±s)
表3 兩組護理前后血氣指標對比(±s)
注:與對照組相比,aP<0.05。
組別 SpO2(%) PaO2(mmHg) PaCO2(mmHg)研究組(n=46) 0.93±0.05a 73.13±3.27a 53.15±3.87a對照組(n=46) 0.70±0.03 62.07±3.32 63.82±4.56 t 26.7527 16.0972 12.0999 P<0.05 <0.05 <0.05
COPD病程長,起病慢,主要臨床表現有胸悶、氣短、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難等。急性發(fā)作后臨床癥狀得以緩解,但肺部功能急速下降,加上患者大多為老年人,機體免疫力低,合并較多基礎疾病,病情易反復發(fā)作,出院后需長期臥床休養(yǎng),易出現各種不良心理,對其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4]。
本次研究結果發(fā)現,護理后研究組改善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同時該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連續(xù)性協同護理應用于COPD穩(wěn)定期患者的效果顯著,能明顯改善其血氣指標與肺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原因分析為:連續(xù)性協同護理屬于開放性護理的一種,是將護理服務由院內延伸至出院后,體現了人性化的護理特點,加強院后護患間的溝通交流,為患者提供延續(xù)性、及時性、全面性的護理服務,有利于促進患者康復進程[5]。該護理方法有下列優(yōu)點:①呼吸訓練屬于一種全身性運動,能對四肢的肌肉力量進行鍛煉,可有效改善骨骼肌的功能,家庭氧療能明顯改善患者肺泡質量,提升其肺部組織的供氧能力,減輕其肺動脈壓;給予患者家庭氧療和呼吸訓練結合護理,可有效提升其腹部、膈肌與下胸部的肌肉活動,提升呼吸肌的做功能力和肺部通氣的功能;②為患者及時解答存在的疑慮,同時針對其出現的負性心理進行疏導,用積極、開朗的語言鼓勵患者,為其傳播正能量,有效解除其存在的負性心理,建立治療的自信心,提升依從性;③對患者用藥、飲食等情況進行及時掌握,發(fā)現錯誤后及時進行糾正,同時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可使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升用藥依從性;④通過評估患者的康復情況,指導其進行適宜的訓練,可有效提升其免疫力,加快康復進程,同時降低復發(fā)的風險;⑤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連續(xù)的護理服務,最大可能滿足其需求,增加護患間的交流,有利于提升其生存質量[6-8]。受樣本數量與時間等因素限制,關于兩種護理模式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滿意度等方面的分析,有待臨床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COPD穩(wěn)定期患者實施連續(xù)性協同護理的效果優(yōu)越,能夠有效改善肺功能和血氣指標,且對患者生活質量起到明顯的提升效果,臨床可行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