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愛芳
(上海閔行區(qū)精神衛(wèi)生中心改良無抽搐治療室,上海 201112)
精神病患者病情相對復雜,會威脅患者自身以及他人生命安全風險,降低患者生活質量。針對精神病主要以藥物治療控制病情,但是尚無特效治療藥物,用藥治療雖可改善患者病情,但是患者用藥依從性較差,影響治療效果。為了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需重視精神病患者護理干預,提高治療效果。相關資料指出,心理護理聯(lián)合語言溝通能夠提高精神病患者生活質量、效果[1]?;诖?,本文就我院精神病患者為例,分析語言溝通聯(lián)合心理護理價值。
實驗對象選自2017年4月-2018年3月,均為住院精神病患者(n=82)。隨機分組,各41例。對照組:男性27例,女性14例;患者年齡區(qū)間18-66歲,年齡均值(40.06±2.50)歲;患者病程區(qū)間1-10年,病程均值(5.50±1.65)年。觀察組:男性25例,女性16例;患者年齡區(qū)間18-65歲,年齡均值(40.12±2.68)歲;患者病程區(qū)間1-9年,病程均值(5.25±1.80)年。2組精神病患者基本資料(性別、病程、年齡等)比較,P>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精神病患者藥物治療控制病情的基礎上進行常規(guī)護理,包括用藥護理、安全管理等。
觀察組: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語言溝通、心理護理。(1)健康教育。為精神病患者開設健康心理講座,強調此類疾病患者發(fā)病原因、表現(xiàn)、注意事項等,鼓勵家屬共同參與,提高患者、家屬對于精神類疾病的認知度以及安全預防、管理能力,發(fā)放知識手冊。另外,和家屬溝通強調多與患者進行溝通的重要性,叮囑家屬觀察患者行為、心理狀態(tài),若發(fā)現(xiàn)患者異常需及時護理,確?;颊甙踩?。(2)生活管理。針對精神病患者工作、生活等個人情況給予其日常生活方面的指導,強調遵醫(yī)囑用藥的重要性,叮囑家屬進行患者用藥監(jiān)督,以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自覺性。另外,若患者出院需以電話等方式進行隨訪調查,在了解患者精神狀態(tài)以及生活質量等方面的基礎上進行延續(xù)干預。(3)心理護理。通過觀察和與精神病患者溝通了解患者心理狀況,溝通中需積極、主動、熱情,建立和諧互動關系的基礎上鼓勵并傾聽患者主訴,建立患者情感關懷、支持,并指導患者音樂、看電視等減壓方式,減少患者負性情緒,鼓勵患者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增進與他人之間的交流,以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記錄精神病患者精神狀況評分、生活質量評分(自制問卷總分100分),進行護理問卷滿意度調查(82份問卷有效收回)。
參考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PRS,分數(shù)高情況下說明精神病患者病情嚴重。
以SPSS21.0軟件包計算82例精神病患者實驗指標。護理滿意度調查結果以%形式表示,x2檢驗;精神狀況評分、生活質量評分均以 形式表示,t檢驗。P<0.05情況下,精神病患者實驗指標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對照組精神病患者精神狀況以及生活質量評分情況見表1。指標評分經(jīng)統(tǒng)計學計算,P<0.05。
表1 精神病患者組間相關指標評分對比(±s)
表1 精神病患者組間相關指標評分對比(±s)
組別 例數(shù) 精神狀況(分) 生活質量(分)觀察組 41 34.55±3.30 85.50±3.65對照組 41 68.05±3.35 62.50±3.05 t值 45.6160 30.9617 P值 0.0000 0.0000
觀察組、對照組精神病患者護理滿意度問卷情況見表2。總滿意度經(jīng)統(tǒng)計學計算,x2=6.2476,P=0.0124。
表2 精神病患者組間護理滿意度對比[n(%)]
當前,精神病已經(jīng)發(fā)展至常見性心理障礙疾病,患者有動作、情感等障礙表現(xiàn),甚至有他殺以及自殺行為。精神病的發(fā)生和工作、生活壓力的增大有關聯(lián)性,發(fā)病幾率明顯增加。為了提高精神病患者的治療效果,需重視患者的護理干預,以提高患者精神健康水平。心理護理、語言溝通能夠改善患者情緒,提高患者以及家屬的意識、安全管理能力、生活管理能力,促進精神病患者預后[3]。張婷研究指出,給予精神患者語言、心理護理,在引導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同時利于負面情緒的改善以及生活質量的提高[4]。
結果顯示:觀察組、對照組精神病患者護理總滿意度(95.12%vs75.60%)、指標評分對比,P<0.05。和史建新,吳國華研究結果有一致性,3個月后實驗組精神病患者精神狀態(tài)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5]。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及語言溝通在精神病護理中作用突出,符合精神病患者護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