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昕昕
一、誘發(fā)學習興趣,調(diào)節(jié)閱讀狀態(tài)
小學生天真浪漫,學習往往是興趣使然。在教學中,要格外重視“趣”的激發(fā)與培養(yǎng),讓學生一開始接觸英語這門課程時,就能對它產(chǎn)生好感,留下深刻、良好的印象,鼓勵學生說英語,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閱讀的語言習慣。在繪本閱讀中,要充分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輕松的對話、歡快的歌聲、律動的舞蹈、情境的打造等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放松學生的心態(tài),讓學生以最佳的閱讀狀態(tài)走進繪本課堂。
在《The RunawayBunny》(逃家小兔)這個經(jīng)典繪本故事的閱讀中,抓住情境變化這條故事主線,從小兔子的“逃”以及兔子媽媽的“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通過“run away, swim away, fly away, sailaway……”這些情境動作的模仿入手,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閱讀中,戴上角色頭飾,戴上兔耳朵帽子,扮演起了“兔媽媽”,讓學生扮演淘氣的Bunny,為學生打開一扇扇情境大門。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模仿Bunny逃的動作,模仿游泳的小兔、盛開的小花、飛翔的小鳥等,以動作喚醒學生的情感體驗。為了營造出活脫的教學氛圍,還利用繪本中反復(fù)出現(xiàn)的句式“If you become a…….I will become a……”這個句式,將小兔與兔媽媽的角色及動作,串聯(lián)在一起,以朗朗上口的韻律歌謠,激活課堂。
二、強調(diào)讀圖預(yù)測,挖掘思維活力
所謂繪本,既有繪圖,又有故事,圖文交融,方能彰顯繪本本色。在實際的繪本教學中,不少教師只關(guān)注繪本故事對單元主題或語篇內(nèi)容的補充與拓展,把重點放在對文字的講解,忽略了對繪圖的挖掘與應(yīng)用,導致繪本黯然失色。在繪本閱讀中,要關(guān)注內(nèi)容,更要關(guān)注繪圖,開展豐富多彩的讀圖活動,以圖挖掘?qū)W生的思維潛能。在實際教學中,非常強調(diào)對圖的預(yù)測,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與發(fā)現(xiàn)的方式,挖掘繪本中的關(guān)鍵信息。在深入故事之前,對故事進行大膽預(yù)測,以主動出擊的方式,掌握閱讀先機。
如在《Rat and Snake》這個繪本故事中,就充分利用繪本封面、繪圖這些有價值的圖片信息,開展以問題為導向的預(yù)測活動,引導學生先思考再閱讀,把思放在讀之前。
T:Here is another story about animals. This is the cover of the story book, What can you see?(出示繪本封面)。S:I can see a snake./a big snake./ A very terrible snake……(圈出蛇這個主題,并以簡筆畫形式,將蛇畫在電子白板上)。T:Yes,today we will read a story about the snake and another animal. Now, look at the picture, what can you see?(出示繪本插圖)。S1:I can see a rat, a snake, the sun, and many beautiful flowers.(以簡筆畫形式在白板中補充其他角色形象)。T:Now the snake is hungry, he wants to eat some tasty food, then he meets a rat, what will happen? What is the end of the story?(引導學生預(yù)測故事)。S1:The snake eats the rat. S2:The rat runs away. S3:They become good friends. S4:The rat kills the snake.
三、注重模仿表演,強化情感體驗
繪本最精彩的地方就在于它的故事性。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痹诶L本閱讀課中,要在讀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感知,在感知的基礎(chǔ)上,鼓勵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將故事“演”出來,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把情感釋放出來,把故事演出屬于自己的味道。通過讀與演的方式,賦予英語課堂新的活力,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不一樣的閱讀樂趣。在繪本閱讀中,往往會一改語篇閱讀的嚴謹,將閱讀課變成體驗課,讓學生嘗試更多角色。如在《Harrytrouble》這個繪本故事時,在故事教學的基礎(chǔ)上,設(shè)計了一個小片段,鼓勵學生放飛自己的想象, 以逆向的方式,思考倘若小刺猬沒有了刺,會怎么樣呢?在這個片段教學中,意在培養(yǎng)學生的逆向思維,通過反其道而行的方式,引導學生反過來思考這個故事,想想要是刺猬沒了刺,故事會怎樣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