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艷
【摘要】 目的 探討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護理中心理護理方法的應用效果。方法 72例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 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36例。對照組患者采取一般護理方法, 觀察組患者則加強心理護理干預。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兩組患者護理前的SAS評分、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jīng)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和SDS評分分別為(14.5±2.3)、(15.9±2.4)分, 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8.9±2.1)、(28.6±1.8)分,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7.741、19.807, 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為94.44%,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1.11%,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571, P=0.001<0.05)。結論 針對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 實施心理護理的效果顯著, 可促進患者焦慮、抑郁等心理狀態(tài)的改善, 進一步提高護理滿意度,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心理護理;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心理狀態(tài)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6.109
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是眼科常見疾病之一, 此類疾病患者的臨床癥狀較多, 主要包括眼痛劇烈、視力急驟下降、虹視、伴同側頭痛、惡心嘔吐以及發(fā)熱等[1]。為了改善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生存質量, 需采取及時有效的醫(yī)護干預方案。近年來, 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不佳, 需在護理工作中加強心理層面的護理干預, 使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得到有效改善, 進一步提高在醫(yī)護期間的依從性及配合度[2]。鑒于此, 本研究重點探討分析心理護理在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現(xiàn)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72例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眼科學》[3]中關于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疾病的診斷標準, 此外排除嚴重精神障礙及不愿積極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將所有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6例。觀察組患者中, 男15例, 女21例;年齡41~79歲, 平均年齡(62.8±6.3)歲。對照組患者中, 男13例, 女23例;年齡42~78歲, 平均年齡(62.6±5.5)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一般護理方法, 根據(jù)眼科一般護理流程開展相對應的護理工作, 及時處理護理期間出現(xiàn)的異常問題。觀察組患者則加強心理護理干預, 具體內容如下。
1. 2. 1 認知心理護理 為了提高患者對疾病及相關知識的認知水平, 有必要加強認知心理方面的干預。加強和患者之間的溝通及交流, 對其存在的心理疑問加以了解, 進一步耐心解答患者的疑惑, 為其排憂解難;并對患者講解有關疾病、治療方法等相關知識, 使其對疾病、醫(yī)治方法的認知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1. 2. 2 心理疏導 在疾病的困擾下, 患者的不良心理較為明顯, 比如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較為常見。因此, 需加強對患者的心理疏導, 及時評估其心理情況, 采取積極有效的干預措施。為了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 可以轉移其注意力, 也可通過音樂療法得以實現(xiàn);為了增強患者對抗疾病的自信心, 可以列舉醫(yī)治成功的案例, 綜合多種方法, 以達到疏導患者不良心理的目的。
1. 2. 3 家庭支持干預 相關護理人員需經(jīng)常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交流, 指導患者家屬在日常多關愛患者, 并指導其按醫(yī)囑服藥, 多注意休息, 加強運動鍛煉等, 使患者在受到家屬呵護及關心的情況下, 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溫暖, 從而增強其對抗疾病的自信心, 從而達到促進康復的目的。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采用SAS、SDS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心理狀態(tài)變化進行評分, 評分越低表示心理癥狀改善越顯著[4]。②通過本院自制調查問卷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 分為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3個等級, 總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shù)×100%。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SD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的SAS評分、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經(jīng)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和SDS評分分別為(14.5± 2.3)、(15.9±2.4)分, 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8.9±2.1)、(28.6± 1.8)分,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7.741、19.807, 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滿意 24例, 基本滿意10例, 不滿意2例, 總滿意度為94.44%;對照組患者對護理滿意8例, 基本滿意14例, 不滿意14例, 總滿意度為61.11%。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571, P=0.001<0.05)。
3 討論
急性閉角型青光眼作為眼科常見的一種疾病, 主要是因前房角突然關閉而引起眼壓急劇升高的一種疾病。目前, 該疾病的發(fā)病機制尚不完全明確, 患者常伴有顯著的眼痛、視力下降等癥狀, 同時會出現(xiàn)同側偏頭痛及惡心嘔吐等臨床表現(xiàn), 如果未能及時醫(yī)治, 會對患者造成較大程度的生活影響, 比如出現(xiàn)短期內失明等[5, 6]。因此, 有必要采取及時有效的醫(yī)護干預方案。本次提到的心理護理方法側重改善患者的消極心理狀態(tài), 比如焦慮、抑郁等, 使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能夠健康、積極, 從而提高在醫(yī)護期間的配合度。此外, 國內有學者經(jīng)臨床研究表明, 心理護理干預方法的應用能夠改善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 提高對護理服務工作的滿意度[7, 8]。
本研究結果顯示, 兩組患者護理前的SAS評分、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jīng)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和SDS評分分別為(14.5±2.3)、(15.9±2.4)分, 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8.9±2.1)、(28.6±1.8)分,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7.741、19.807, 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為94.44%,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1.11%,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571, P=0.001<0.05)。由上述結果可以看出, 心理護理措施的實施具有可行性及必要性。
綜上所述, 針對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實施心理護理的效果顯著,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等心理狀態(tài), 進一步提高護理滿意度,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丹. 心理護理在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護理中的應用價值.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8, 16(13):278-279.
[2] 卜建芬. 分析并研究心理護理在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 2017, 1(8):235-236.
[3] 侯璐璐. 心理護理在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護理中的應用體會.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6, 14(29):255.
[4] 關曉霞, 張小鳳. 研究心理護理在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5, 15(87):202, 204.
[5] 石梅, 杞仲美. 心理護理在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護理中的應用.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 2015, 31(4):152.
[6] 黨麗杰. 心理護理在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護理中的應用.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6, 14(4):280.
[7] 刁麗娥, 葉清建, 吳紅梅. 心理護理在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護理的應用.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 2015, 9(11):213-215.
[8] 王麗梅. 研究心理護理在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中國保健營養(yǎng), 2016, 26(16):228.
[收稿日期:2018-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