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
【摘要】 目的 研究老年消化道腫瘤患者術后接受早期護理干預對形成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影響。方法 36例老年消化道腫瘤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18例。對照組老年患者消化道腫瘤術后接受常規(guī)圍術期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早期護理干預措施。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對照組老年消化道腫瘤患者中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6例, 發(fā)生率為33.33%;觀察組老年消化道腫瘤患者中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1例, 發(fā)生率為5.56%,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4335, P<0.05)。對照組出現2例由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肺栓塞, 觀察組無肺栓塞和死亡病例。結論 對老年消化道腫瘤患者術后加以早期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 促使患者主動配合治療, 利于患者恢復。
【關鍵詞】 消化道腫瘤;下肢深靜脈血栓;早期護理干預;老年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3.095
老年消化道腫瘤患者術后常見并發(fā)癥主要為下肢深靜脈血栓, 據數據顯示約有10%~50%的腫瘤患者術后會形成深靜脈血栓, 遠遠高于非腫瘤患者[1]。老年患者體質較差, 術后恢復能力較弱, 延長了臥床恢復期, 而長期的臥床使得患者下肢血液循環(huán)受阻, 靜脈流速減緩, 極易導致血栓的形成[2, 3]。下肢深靜脈血栓嚴重影響靜脈瓣膜功能, 向心性延伸發(fā)展可能引發(fā)肺栓塞、腎靜脈堵塞、腎衰竭等嚴重并發(fā)癥, 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本文對消化道腫瘤老年患者進行研究, 探討早期護理干預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作用?,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住院接受手術治療的36例老年消化道腫瘤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18例。排除標準:有精神障礙、溝通障礙的患者;伴有血栓或有血栓栓塞病史的患者;未簽署知情同意書無法配合研究的患者。對照組男10例, 女8例;年齡60~80歲, 平均年齡(67.25±5.30)歲。觀察組男11例, 女7例;年齡61~83歲, 平均年齡(68.20±5.45)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征得倫理委員會批準許可。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給予常規(guī)圍術期護理措施, 按照胃腸消化道手術常規(guī)實施基本護理, 監(jiān)控患者術后生命體征, 觀察患者恢復情況。
1. 2. 2 觀察組 在常規(guī)消化道手術護理基礎上進行早期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針對患者病情評估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的高危因素。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為患者下肢血液滯緩、靜脈壁損傷和高凝狀態(tài), 老年消化道腫瘤患者易發(fā)原因包括高齡;腫瘤壓迫;生活無法自理并長期臥床;放療、化療治療影響;中心靜脈穿刺置管術影響;大量使用利尿脫水劑和地塞米松、輸血、感染、手術等影響[4, 5]。應對患者的治療方式評估高危因素, 給予系統(tǒng)化護理, 早期觀察患者病情和四肢狀況, 出現變化及早采取措施防治, 尤其注意高?;颊摺"诩訌娤轮铎o脈血栓的防治教育。a.向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老年消化道腫瘤術后健康教育;b.加強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知識普及, 講解該并發(fā)癥早期表現、發(fā)生因素、嚴重后果以及如何預防等相關知識, 引起重視, 提高患者及其家屬的警惕性, 配合護理工作。③生活方面給予患者正確的飲食指導。老年患者在接受消化道腫瘤手術后胃腸功能都處于極弱狀態(tài), 要特別注意飲食。指導患者盡量少食多餐、戒煙酒, 飲食保持清淡、易消化, 多食新鮮果蔬, 忌食辛辣、油膩、高脂和高膽固醇食物, 防止血液粘度增高造成堵塞或血液流速減緩。飲水量保持在2000~3000 ml/d, 避免便秘引起腹壓增加阻礙下肢靜脈血液回流[6]。④術后肢體護理。護理人員適時對患者進行按摩護理, 按摩腓腸肌、腹股溝、腘窩以及下肢端, 加快血液循環(huán)防止靜脈血流不暢。臥床時可遵醫(yī)囑活動足關節(jié), 取臥位做屈腿、背伸運動, 下床后控制活動時間, 避免過早負重和意外傷害。⑤防止血液高凝。對于病情嚴重及對化療反應較大的患者要注意給予靜脈補液, 防止脫水, 檢查患者血生化指標等, 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少量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可預防血液出現高凝狀態(tài)。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四肢是否發(fā)生顏色變化、是否出現局部疼痛、是否出現腫脹情況, 評估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情況, 比較兩組患者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并記錄肺栓塞及死亡情況。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照組老年消化道腫瘤患者中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6例,發(fā)生率為33.33%;觀察組老年消化道腫瘤患者中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1例, 發(fā)生率為5.56%,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4335, P<0.05)。對照組出現2例由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肺栓塞, 觀察組無肺栓塞和死亡病例。
3 討論
據統(tǒng)計, 腫瘤患者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幾率較正常人高出約4倍, 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與惡性腫瘤發(fā)病率關系密切[7]。目前下肢深靜脈血栓已成為腫瘤第二大并發(fā)癥, 惡性腫瘤伴有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病率處于逐年增長狀態(tài), 臨床醫(yī)學研究學者對此越發(fā)重視[8-10]。公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三大病理因素分別為血流速度減緩、靜脈血管壁受損和血液高凝狀態(tài), 腫瘤患者在接受手術、化療等治療中極易發(fā)生這些情況。
抗腫瘤期間, 放射性療法和毒性藥物作用于人體, 可對血管內壁造成損害, 中心靜脈置管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損害靜脈壁, 易產生血栓;老年群體身體虛弱, 長期的臥床治療等因素都會限制下肢靜脈血流, 流速減緩影響靜脈血液循環(huán), 從而易形成血栓;腫瘤細胞產生的促凝因子可使患者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 同時化療藥物、血漿球蛋白含量等都會增加血液粘度, 使血液高凝。因此惡性腫瘤患者極易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11, 12]。本文對觀察組老年患者加以早期護理干預, 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增加對患者形成深靜脈血栓高危因素的評估環(huán)節(jié), 明確了護理方向和重點, 為患者提供個性化護理服務, 具有針對性;健康教育方面體現為并發(fā)癥防治教育, 除腫瘤疾病知識以外向患者及其家屬宣講各類并發(fā)癥的相關知識, 告知誘因、后果和采取措施, 引起重視可促使患者配合護理工作的進行, 提高患者依從性;在飲食方面進行健康指導, 避免由飲食習慣引起血液粘稠的危險因素;重視術后訓練的護理, 加強患者下肢功能訓練, 科學有效的促進患者靜脈血液循環(huán)。在早期護理干預下, 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護理效果較為理想。
綜上所述, 早期護理干預在老年消化腫瘤術后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可有效促進患者血液循環(huán), 減少下肢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由于本研究數據有限, 還需大量觀察臨床試驗結果方可推行。
參考文獻
[1] 董瑞蘭, 吳芬芬. 早期護理干預在老年消化道腫瘤術后的應用分析.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 2016, 7(16):212-214.
[2] 盧懷美, 劉曉燕, 趙強. 預見性護理對消化道腫瘤患者術后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 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7, 26(15):1701-1703.?
[3] 文麗君. 全方位優(yōu)化護理在消化道腫瘤手術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預防中的應用. 哈爾濱醫(yī)藥, 2016, 36(1):92-93.
[4] 張惠敏. 對接受手術治療的老年消化道腫瘤患者實施預防血栓護理的效果探究. 當代醫(yī)藥論叢, 2017, 15(15):227-229.
[5] 王躍琴, 孫金殿, 成迎香. 老年患者消化道穿孔術后深靜脈血栓高危風險的篩查及護理. 河北醫(yī)學, 2016, 22(11):1893-1896.
[6] 盧碧萍. 預防老年手術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護理干預. 基層醫(yī)學論壇, 2012, 16(12):1534-1535.
[7] 歐陽鳳珍, 周少云. 早期護理干預對預防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2, 5(17):118-119.
[8] 秦佩. 早期護理干預對老年消化道腫瘤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5, 15(18):17-18.
[9] 張亞娜, 薛娟, 孫錦華. 護理干預對老年消化道腫瘤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影響效果分析.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8(6):64-67.
[10] 李健清. 早期護理干預對老年消化道腫瘤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 臨床護理雜志, 2013, 12(2):27-29.
[11] 于倩倩, 王培霞, 王培培. 早期護理干預對老年消化道腫瘤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研究.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 2018,9(6):131-132.
[12] 吳健. 早期護理干預對老年消化道腫瘤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研究. 心理醫(yī)生, 2017, 23(13):207-208.
[收稿日期:2018-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