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運其
摘要:語文教學從來都不只是基本知識的學習,更是一種能力的培養(yǎng),而寫作能力正是語文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種,不僅影響著孩子們?nèi)蘸蟮目荚嚪謹?shù),更影響著他們以后在生活中的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在小學的高年級階段,已經(jīng)不屬于入門時期,需要對學生進行作文方面的綜合訓練和拔高,只有教師營造出和諧的課堂氣氛、構(gòu)建和諧的作文寫作環(huán)境,并懂得如何通過科學的方式對孩子加以引導,配合以科學有效的寫作訓練,才能使小學高年級學生能夠建立起好的寫作能力。
關(guān)鍵詞:課堂氣氛;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良好的寫作水平不僅僅需要知識的積累、閱讀量的增加,更需要學生有明確的寫作意識。在現(xiàn)階段,也許學生沒有那么喜歡寫作,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沒有寫作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注意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寫作練習之外,還需要創(chuàng)造出和諧的、有趣的作文課堂,讓學生在比較放松的環(huán)境下進行學習和練習,使用一些有趣的寫作案例來喚起學生對寫作的興趣,讓學生擁有良好的寫作能力。
一、用“講故事”的方式幫助學生借鑒優(yōu)秀習作
如果想寫出能夠讓大家有觸動的優(yōu)秀文章,一定是需要在文章中注入真情實感的,但是小學生畢竟生活經(jīng)歷較少,許多事情或者話題并沒有經(jīng)歷和體驗,就很難寫出真實、能夠打動人的好作文。那么在學生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不足的情況下,則可以通過讓學生了解到更多的優(yōu)秀習作案例的方式幫助學生增加“生活體驗”。讓學生根據(jù)別人的文章內(nèi)容進行仿寫訓練,體會別人在一些事情時的心情,學習他們表達特定心情的句子。體驗過后可以激發(fā)創(chuàng)作意識的萌動,學生才會愿意動筆。但是枯燥的閱讀是不利于調(diào)動課堂氛圍、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的,因此教師可以采取“講故事”的方式來讓學生了解到更多的習作案例。
例如教師可以在每節(jié)課的課前抽出5分鐘的時間,開設(shè)一個“一天一個小故事”的環(huán)節(jié),有時候是教師自己講一個可以用作寫作素材的故事,有時候可以發(fā)動同學們分享自己的見聞或是自己在文章中看到的感興趣的事情。在潛移默化中,學生就會增加許多可用作寫作的儲備素材,并且課前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學生在正式進入課堂狀態(tài)之前進行一個預熱,慢慢進入學習狀態(tài),同時能夠營造比較有趣味性的、比較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們在這個故事分享的過程中是放松并且享受的,這樣長久之后,學生也許會認為文字是一種很神奇、很能夠表達心情的表達方式,會慢慢喜歡上寫作。喜歡是一切事情的前提,學生通過課前的故事分享喜歡上了文字用于寫作,寫作能力的提高自然是不在話下了。
二、增加師生的課堂交流,烘托課堂氛圍
和諧課堂的建立需要學生于教師之間形成良好的交流、建立起較為親密的關(guān)系,學生才越來越敢在課堂上與教師形成互動,才能最終建立起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但是教師要注意的是,在師生交流的時間里并不應(yīng)該是單純的閑聊,而是提供一些有助于學生理解情感、積累生活經(jīng)驗的素材,同時鼓勵學生積極進行寫作,并樹立起他們寫作的自信。
例如教師可以在一節(jié)課開始的時候高興地走進課堂,拿著一袋小零食分發(fā)給學生們,然后告訴學生們自己今天很開心,讓學生們猜猜是為什么。學生們的回答可能會是五花八門的,教師可以擺出很神秘的表情看他們,鼓勵學生們積極參與猜想與討論。在同學們抓耳撓腮猜不出來的時候,教師可以說:“我今天在上班的路上幫助了一位老奶奶給她孫子的班主任寫了一封交流信,她很開心就把零食給我做謝禮啦,我也很開心,所以把零食分享給你們,我們一起享受幫助別人的快樂吧!”
這看似只是教師對學生的一個見聞分享,實際上潛移默化地傳遞了許多有利于學生成長以及寫作的價值觀和寫作素材。例如教師說“我把零食分享給你們”是在教學生學會分享,并且引導學生明白分享是令人快樂的,同時,這件事情是可以作為寫作的素材用到有關(guān)于“分享”或是“一件喜悅的事情”這樣的習作中的。而教師幫助老奶奶的行為則是在傳播“助人為樂”的精神和寫作素材。教師幫助老奶奶的內(nèi)容是寫一封交流信,這里意在引導學生懂得,寫作不僅僅是考試中需要考察的一項能力,更是一件在生活中發(fā)揮著巨大作用的事情,可以幫助交流、建立良好的交往關(guān)系,鼓勵學生多進行寫作并且熱愛寫作。同時,課前這種愉悅的氛圍可以很好地帶動課堂氣氛,讓學生們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接觸習作。
三、引導學生進行發(fā)散的寫作練習
俗話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是指,不同的人即使接觸到同一個事物也會有非常不同的看法,因此雖然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的舉例、講解都是面向全部同學的,但他們必然會有不同的理解。對于這些不同,教師應(yīng)該感到喜悅,只要不是過于偏離主題的想法,都應(yīng)該得到表揚和鼓勵,這些鼓勵可以幫助學生沿著自己的個性發(fā)展,獲取不同但同樣閃亮的成就。
例如我們剛剛提到過的,教師與學生分享自己所經(jīng)歷事件的案例,在分享結(jié)束后,如果教師讓學生們根據(jù)這段見聞寫一篇作文,不同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偏重點。有的學生可能會寫一篇關(guān)于分享的文章、有的同學可能會寫“難忘的一天”,而其他學生可能會寫“寫作的魅力”。這些角度都是正確的,都是值得鼓勵的,但是教師在鼓勵之余也要讓學生們進行作文的交換閱讀,引導學生了解其他人的想法,最終形成更加全面的自己的想法。這樣在以后的寫作中,學生們拿到試題就會習慣用多種角度去思考,就不用擔心學生們不會寫作文了。
結(jié)語:
總之,小學高年級寫作的教學需要構(gòu)建一個比較具有綜合功能的課堂,而這樣的一個課堂的構(gòu)建需要老師們從多個方面著手,建立和諧的課堂氛圍、并且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引導,讓學生通過習作課受益匪淺。
參考文獻:
[1]王逢連.淺談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有機結(jié)合的重要性[J].河南教育,2012.
[2]徐繼林.基于“讀寫結(jié)合”的小學高年級作文學法指導.讀與寫雜志,2014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