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園本教研關注的教育教學問題必須是幼兒園教師面臨的真實問題,否則,就會帶給幼兒園教師個體不真實感和疏離感。如果幼兒園教師對問題缺乏真實感,那么其參研興趣、需要與毅力都會成為空談,園本教研也就喪失了存在的基點。那么,什么問題才是真實的幼兒園教育教學問題呢?文章認為,植根于具體的幼兒園教育教學情境的問題就是真問題,其內(nèi)涵至少包含“‘自上而下的問題與‘自下而上的問題統(tǒng)一”“‘需要解決的問題與‘可能解決的問題兼顧”。
關鍵詞:園本教研;真問題;“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需要解決”與“可能解決”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3-10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13-0124-02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古人也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這個“疑”就是疑問,疑問的外化形式就是提出問題。一方面,問題是思考的結果;另一方面,有了問題才會引發(fā)更多的思考和探究,這是一種重要的學習品質(zhì)!如果一個教師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什么問題也沒有,那倒是一個大問題,因為沒有問題的背后,是停滯了思考。
事實上,幼兒園教育教學問題普遍存在,不僅多樣、復雜,而且會隨著教育教學的發(fā)展變化不斷更新和增多。園本教研關注的教育教學問題必須是幼兒園教師面臨的真實問題, 否則,就會帶給幼兒園教師個體不真實感和疏離感。因為幼兒園教師才是園本教研的研究主體,而促進幼兒園教師專業(yè)成長是園本教研最直接、最主要的研究目的。如果幼兒園教師對問題缺乏真實感,那么幼兒園教師的參研興趣、需要與毅力都會成為空談, 園本教研也就喪失了存在的基點。那么,什么問題才是真實的幼兒園教育教學問題呢?
真問題的關鍵在于“真”字?!罢妗弊衷凇缎氯A字典》中的解釋有三個義項:一是真實;二是清楚顯明(確實);三是本性本原。從字義出發(fā),不難發(fā)現(xiàn),對于幼兒園教師而言,植根于具體的幼兒園教育教學情境的問題就是真問題, 其內(nèi)涵至少包含以下兩點。
一、“自上而下”的問題與“自下而上”的問題統(tǒng)一
在園本教研中,所謂“自上而下”的問題,是指學前教育理論工作者、區(qū)域?qū)W前教育教研員、幼兒園園長、部分幼兒園一線教師普遍面臨的、急需解決的幼兒園教師群體遇到的問題,它往往是幼兒園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門話題。這類問題因為有學前教育理論工作者、區(qū)域?qū)W前教育教研員、幼兒園園長、部分幼兒園一線教師的共同關注,就自然而然地處于強勢地位。比如,當下大部分學前教育工作者都很關注的幼兒游戲活動的設計與組織、防止和糾正幼兒教育“小學化”現(xiàn)象、幼兒游戲行為的觀察與支持等,就屬于“自上而下”的問題。而許多幼兒園教師個體在具體的班級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和關注的問題,我們可以把它稱作“自下而上”的問題,也許它并不是熱點問題,有的甚至很不典型,高度個別化,這類問題提出來可能很難引起別人的共鳴,甚至還有可能因為提出這樣的問題而被認為落后于學前教育教學改革的潮流。于是,很多幼兒園教師在提出問題方面就顯得缺乏自信, 常常羞于將自己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真問題提出來。
其實,關注學前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點問題本在情理之中。因為學前教育理論工作者、區(qū)域?qū)W前教育教研員、幼兒園園長畢竟時間有限、精力有限,他們都必須考慮群體的需要,考慮如何面向大多數(shù),因而往往選擇帶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問題加以研究。
盡管這樣,幼兒園教師個體也應大膽提出自己遇到的實際問題,不必羞于將個別化的問題示人。因為隱藏或忽視具體的實際問題,會直接影響教育教學工作的展開,不僅影響保教質(zhì)量,甚至影響正常的保教常規(guī)和秩序。例如,幼兒午睡的管理問題,也許并非當下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但新教師在日常保教活動的組織實施中卻真實遇到,此問題如不解決,不僅影響保教工作正常開展,也會影響孩子的睡眠質(zhì)量,進而影響孩子的身體發(fā)育。
然而,將“自上而下”的問題與“自下而上”的問題統(tǒng)一,是否會形成一對矛盾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雖然立場不同,卻并不矛盾, 關鍵是如何實現(xiàn)兩者的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當學前教育理論工作者、區(qū)域?qū)W前教育教研員、幼兒園園長將“自上而下”的群體性問題放到具體的教育教學情境中作深層次思考, 而幼兒園一線教師將“自下而上”的個體性問題放到學前教育宏觀改革的背景下作拓展性審視,就能實現(xiàn)“自上而下”問題與“自下而上”問題的對接與融合,從而提升園本教研的價值,使之既具有面向群體問題又具有面向個體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特點。
二、“需要解決”的問題與“可能解決”的問題兼顧
在園本教研中,需要解決的教育教學問題可能不計其數(shù),但問題有解決的可能性,才有真實感。
“需要解決”的問題與“可能解決”的問題之間,有時有一段距離, 有時又觸手可及。兩者需要盡可能地兼顧, 而兼顧需要依賴真實的教育教學情景。一次聽評課的教研活動中,一位年輕教師非常從容而流暢地組織了一個區(qū)域活動。點評時, 參研者卻提出了一個爭論了很久的問題,這個問題是:“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為什么不抓住一位孩子的發(fā)言展開,讓活動有動態(tài)生成?”參研者設想了如果動態(tài)生成的種種情景,把自己想要追求的教育教學境界盡情描述出來,似乎非常有道理,也十分美好。但也有參研者提出,描述的畢竟是一種假設,是基于參研者個人的心理審美需要,如果真的動態(tài)生成,孩子的表現(xiàn)真的可能與描繪的一致嗎?如果在導入部分就如參研者所描述的那樣動態(tài)生成,那孩子們進行活動的時間還能充分保證嗎?恐怕“需要”與“可能”之間難以料定。事實上,該教師真實的活動已經(jīng)較好地達成了活動目標,也就是教師已盡可能地達到了區(qū)域活動需要的境界。在此情境下,再提出一個無法驗證的問題,價值有多大呢?真實的教育教學問題是有根據(jù)、有針對性、有意義的,“需要解決”與“可能解決”兼顧,才是園本教研的真問題,也才是園本教研實施的起點和基點。
“統(tǒng)一”與“兼顧”,濃縮成一個“真”字。因為有價值,所以它應該成為園本教研的共同追求。無論是階段性園本教研專題還是某一次園本教研主題,都需要做到“統(tǒng)一”與“兼顧”。因為,把握住園本教研問題的“真”,才能使園本教研的“實”和“效”成為可能。
參考文獻:
[1]周叢笑.教研那些事[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7.
[2]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2009湖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年度報告[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0.
[3]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2011湖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年度報告[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2.
[4] 趙才欣.有效教研——基礎教育教研工作導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5]孫瑞欣.校本教研的7個關鍵點[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