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QQ、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平臺,打破了以往信息發(fā)布的時空界限。大學生作為自媒體用戶的主要使用者,在運用媒體接受和傳播信息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大學生自我教育的過程。在自媒體環(huán)境下研究其對大學生自我教育的影響,以及如何利用自媒體加強大學生自我教育,已然成為自媒體時代的一項重要課題。
【關鍵詞】 自媒體 大學生 自我教育
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網絡的發(fā)展和應用,并多次強調要創(chuàng)新媒體的應用和傳播方式?;ヂ?lián)網的發(fā)展,特別是自媒體的出現無時無刻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學習環(huán)境乃至整個社會環(huán)境。大學生作為自媒體的主力軍,在使用媒體的過程中,從某種意義上來看也是自我教育的過程。
一、大學生運用自媒體的主要形式及現狀
(一) 主要形式
作為一種新興的網絡載體,自媒體的廣泛應用對大學生在進行自我教育的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引導和熏陶作用。網絡上的社交軟件,如QQ、微信、微博、貼吧、論壇、美拍及當下流行的抖音等,日益成為當代大學生所迎合的新媒體形式。
QQ是騰訊公司最早開發(fā)的一種網絡軟件。由于開發(fā)比較早,使得90后乃至00后的大學生更是QQ的粉絲,每個人都有一個乃至多個QQ賬號。大學生利用QQ不僅方便聊天,還便于記錄和分享生活。在大學生自我教育過程中,QQ 扮演著信息傳播這一載體的重要角色,不僅方便了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問題,也有利于老師掌握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動態(tài)。
微博(Weibo),包括新浪微博、騰訊微博。它具有三個特征:一是內容簡短,便于瀏覽,即文字要求在140字以內;二是傳播速度快。在信息編輯發(fā)送出去的那一刻,在微博平臺上可以迅速看到瀏覽量;三是自主選擇性。微博用戶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社圈并加以關注。
微信(Wechat)是騰訊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又一網絡通訊平臺。這一網絡平臺,擁有語音短信、圖片和文字、語音視頻通話、文件傳送等功能以及提供公眾平臺、朋友圈等,用戶可以通過“搜索號碼”、“掃二維碼”、“群發(fā)助手”等插件為其帶來服務。由于微信功能眾多,使用方便等特點,截止2018年第二季度,微信已經覆蓋中國95%以上的智能手機,不知不覺間已成為人們生活不可缺少的小助手。
(二)現狀分析
一是智能手機在大學生群體中使用率高。根據2018年CNNIC第41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在年齡結構中,我國網民在20-29歲這個年齡段中達40.8%。[1]可見,大學生已成為自媒體用戶的主力軍。其中,智能手機擁有無線傳送、方便快捷的功能,使其備受大學生的熱捧,在大學生群體中的使用比例為100%,可以說是人手一臺。這些統(tǒng)計數字足以表明,自媒體平臺在大學生中的廣泛普及已成為不容忽視的事實。
二是依賴心理增強?;ヂ?lián)網的應用和普及,使得人們對網絡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且運用方式也呈現多樣化。根據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現有網民數量7.72億,網絡進入尋常百姓家,人民享受網絡帶來的便捷越來越多,特別是網上購物、訂餐、打車的應用率增長最快。大學生作為自媒體用戶的最大群體,其一系列應用已深刻融入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手機控”、“微信控”等各種“控”的出現就是最好的例證。
三是大學生對社會熱點問題缺乏相應的審視能力。據有關調查數據顯示,對自媒體發(fā)布的信息,尤其是對非官方網絡自媒體賬號所發(fā)布的未經證實的信息,就其真實性上,高達70%的大學生表示“稍加考慮”或“從不考慮”。正如尼爾·波茲曼曾在《娛樂至死》一書中寫道:“我們的問題不在于電視為我們展示娛樂性的內容,而在于所有的內容以娛樂的方式表現出來,提供給觀眾的是娛樂而不是信息,這種情況的嚴重性不僅僅在于我們被剝奪了真實的信息,而且在于我們正在逐漸失去判斷什么是信息的能力?!盵2]可見,自媒體在傳播信息的過程當中,使青年大學生不可避免的受到自媒體自身“娛樂性”的影響。
二、自媒體對當前大學生自我教育的影響
(一)重要價值意蘊
一是拓展了大學生自我教育的空間。傳統(tǒng)教育環(huán)境下,大學生獲取信息和知識的途徑一般只能是通過書本和課堂,獲取知識的渠道十分有限。而自媒體的發(fā)展,豐富了大學生自我教育的載體,拓寬了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學生除了在課堂上獲取未知知識外,課下還可以利用自媒體網絡做到擇為己用,以此來夯實課堂所學。利于大學生思想素質水平、文化知識儲備、個性心理發(fā)展等各個方面的提升,以此達到提升自我教育的效果。
二是豐富了大學生的教育載體。主要體現在:第一,豐富了大學生的學習載體。與傳統(tǒng)學習方式不同,大學生在自我教育的過程中,當有不懂或有疑問之處可以隨時通過自媒體網絡這個平臺進行搜索和提問,及時解開困惑。第二,豐富了學生的活動載體。利用自媒體開展一些有教育價值的網絡活動,如網絡征文等,通過開展此類活動,引導學生利用自媒體活動載體的便利性進行自我教育??梢哉f利用自媒體這種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教育載體,實現了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的結合,增強了自我教育的良好效果。
三是深化了大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主要體現在:第一,新型師生關系,促進了主體意識提升。隨著自媒體的應用,拉進了師生間的距離,師生不僅在課上還是在課下,都可以利用自媒體載體進行溝通交流,使得大學生的主體意識自然得到了提升。第二,新教育理念促進了大學生能動性的發(fā)揮。黨中央的文件是我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方向標,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自媒體的發(fā)展為發(fā)揮大學生在自我學習過程中的能動性提供了重要的載體。大學生利用自媒體進行網絡學習、開通便民信息公眾號等形式,在實踐的過程中培養(yǎng)自己的思維能力、組織能力。
(二) 負面因子
一是大學生主流價值觀出現偏差。自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處于各種信息沖擊的洪流之中,當面對網絡上傳播良莠不齊的網絡信息時,很難對其進行辨別,一定程度上可能導致大學生在道德認知、道德選擇、思想觀念上遭到負面沖擊?,F在很多大學生存在對演藝、對八卦的追捧和熱衷,而對知識、科技的吝嗇和漠視。此外,自媒體平臺在時空上的無限性、道德上的無約束性等不足,容易造成大學生在自媒體平臺中做出法律意識淡薄、重金錢利益、忽視個人誠信等非理性行為。
二是大學生自學能力受到挑戰(zhàn)。主要表現在:第一,學習內容選擇的盲目性。面對自媒體提供的海量化信息,大學生在選擇學習內容上,缺乏針對性,分不清哪些是有價值的學習,哪些是無價值的。第二,學習方法單一。大學生在利用自媒體進行自我教育的過程中,往往一味依賴于網絡,易被自媒體的便利性所吸引,而忽視書籍等其他形式的學習資源。第三,學習動力不足。自媒體時代各種信息以不同的方式映入大學生眼簾,使得學生的興趣中心不在學習上,而是轉向自己更加感興趣的奇聞異事、影視明星、游戲等,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和學習計劃,這不利于大學生自我教育進程的推進。
三是影響大學生身心健康。主要表現在:第一,自媒體的虛擬性,造成大學生人際關系冷漠。在網絡“虛擬世界”的“自由”王國里,大學生長期面對自媒體客戶端進行學習或互動都不是面對面進行,而是盡享自在自為,長期下去勢必會對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 第二,自媒體的隱秘性,使大學生的安全感降低。由于自媒體平臺載體的多樣化,使得大學生在利用自媒體載體時,尤其是在與陌生人進行網聊的過程中,絕大多數人都以虛擬的網名來代替自己的真實身份,種種不確定性使得大學生的安全感降低。
三、自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自我教育的路徑探討
(一) 加強大學生自身素質建設
一要培育大學生的媒介素養(yǎng)?!懊浇樗仞B(yǎng)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修養(yǎng),它泛指大眾使用媒介的頻率、參與媒介的活動力和對媒介的信息評估能力?!盵3]培育大學生的媒介素養(yǎng)要從以下方面入手:首先,樹立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在利用自媒體進行自我教育時必須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跟國家主流意識方向。其次,加強道德觀教育,形成道德判斷力。目前自媒體平臺中,尚存在道德監(jiān)管不到位的漏洞。因此,大學生要加強自身的道德判斷力,運用自己的理性去識別、判斷具體行為是否符合道德標準。最后,做到嚴以律己。大學生時刻要以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待人待事,始終銘記肩負的時代重任,勇于承擔社會責任,腳踏實地、兢兢業(yè)業(yè),善于學習,努力做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要提高大學生的甄別能力。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我們要不斷增強意識形態(tài)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盵4]這句話同樣也適用在青年大學生身上,大學生對任何事物都不能抱著聽之任之的態(tài)度。一方面要促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自媒體應用觀念,當面對新事物的時候,不能是好的壞的都來者不拒,要將“不好”的網絡信息進行選擇性的屏蔽,以防止不良信息的惡心循環(huán)。另一方面,高校教師要加強對大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使大學生按照網絡和社會規(guī)范的要求正確使用自媒體,從而更好地完善自我,參與社會生活,了解社會,認識世界。
(二) 發(fā)揮學校的教育陣地作用
一要增強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師的人格魅力。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北京師范大學的座談會上提出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并提出“教師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條件”。[5]增強思政理論課教師的人格魅力,首先,思政理論課教師要具備高尚的思想政治素質,做到道德品質崇高、政治信念堅定、職業(yè)素養(yǎng)良好和奉獻精神的無私等,使其既能在大學生自我教育過程中給予大學生正確的引導,又可在理論教育方面幫助大學生更好的完善自我。其次,思政理論課教師要熱愛和尊重學生,做學生學習中的良師,生活中的益友。別林斯基說過“愛應該是教育的工具,又是鑒別教育的尺度”。
二要強化校園網絡環(huán)境建設,營造良好自我教育氛圍。首先,借助于良好的校園網絡環(huán)境,比如利用自媒體平臺,如微信公眾號、校園網等,發(fā)布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討論話題,進行網絡安全知識傳播等讓學生參與其中,在交流中促進自我教育效果的提高。其次,加強校園網絡在信息傳播過程中的監(jiān)管力度,及時清理不良信息在互聯(lián)網信息中的傳遞,引導學生積極向上、健康的參與自媒體平臺之中。最后,構建自媒體網絡學習小組。如英語學習小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技術討論小組等,各學習小組可以在網上運用自媒體進行溝通,也可以進行面對面交流和研討,在不斷交流中提高大家的學習效果。
四、結語
21世紀是一個機遇與挑戰(zhàn),風險與希望并存的世紀。國際上,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fā)展,科學技術、經濟實力等條件在日益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國內上,我國經濟發(fā)展起步晚,底子薄,正處于進入社會主義建設的關鍵時期。面對這一國情家境,大學生肩負著新時代賦予的偉大而艱巨的歷史使命。新時期新時代的發(fā)展需要的是能夠學會自我學習、自我教育的新型人才,所以培養(yǎng)大學生的自我教育意識顯得尤為重要。隨著自媒體時代的到來,網絡信息的蜂擁而至,對大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獲取信息的過程無疑是一個考驗。因此,作為傳統(tǒng)學校教育的補充,探討自媒體對大學生自我教育的影響,以及自媒體環(huán)境下對大學生自我教育的路徑研究,無疑為促進大學生自我教育提供了新的載體和契機。
【參考文獻】
[1] CNNIC:2018 年第41次中國互聯(lián)網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網民結構 [EB/0L].中文互聯(lián)網數據咨詢中心,http://www.cnnic.net.cn/gywm/xwzx/rdxw/20172017/201701/t20170122_66448.htm.2018-01-31.
[2] [美]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M].章艷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 晏萍,裴麗娜.提升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yǎng)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16(3)
[4]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
[5] 人民網:習近平與北師大師生座談 提出“四有”好教師標準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910/c70731-25631746.html.
作者簡介:陳佳(1994-),女,漢族,陜西安康,在讀碩士研究生,重慶師范大學。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與青少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