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丹
摘 要:現(xiàn)階段的初中音樂課堂,并不是我們所期望的“循規(guī)蹈矩”,而是遠遠超出了課堂本身的“規(guī)律”,散亂、無章成為音樂課的普遍現(xiàn)狀,通過怎樣的方式改變這種現(xiàn)狀,有效地激趣音樂課堂是我們每一個老師需要思考的。
關鍵詞:初中音樂;激趣;素質;音樂教師
現(xiàn)階段的初中音樂課堂,出現(xiàn)兩個極端現(xiàn)象:一種是“暴亂式”的音樂課堂,整堂課學生紀律混亂,不受控制,教師堪比紀律委員有過之而無不及;另一種是“形同虛設”式的音樂課堂,學生帶作業(yè)進入音樂課堂,與老師明爭暗斗,進行地戰(zhàn)式游擊。因此,怎樣有效激趣音樂課堂,讓音樂課堂變得妙趣橫生,是每一個老師所關注的點。針對此問題筆者從以下幾方面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一、有趣的音樂課堂來源于高素質的音樂教師
什么是教師魅力,為什么有些講座現(xiàn)場爆滿,有的門庭冷落,這都離不開教師的魅力。同樣作為音樂教師,應發(fā)揮藝術魅力,讓學生一聽到是音樂老師的課就熱情高漲,激情飽滿,而不是一聽到老師的名字就嗤之以鼻。
首先,筆者認為老師的高素質魅力來源于文化修養(yǎng)。博學多才,學科交叉,是文化修養(yǎng)的基本要求。只有老師文化修養(yǎng)深厚,才能做到靜水出波瀾,真正達到幽默式課堂的效果。
其次,老師要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技能,一專多能是目前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基本素質。聲樂、器樂、舞蹈、創(chuàng)作最好都要涉獵,讓教師的專業(yè)技能輕松駕馭課堂,讓學生對教師的技能瞠目結舌,自發(fā)產生興趣。
再次,老師也要拓展音樂知識范圍,做到對課本簡單的知識拓展化,而不是干巴巴地學唱一首歌這么簡單。每一首歌都有它的內涵和美好,只有老師知識寬廣,才可能教會學生去欣賞去理解,帶學生徜徉音樂文化的世界。
最后,教師語言形態(tài)也是有效激趣音樂課堂的重要方面。筆者在課堂上親身體會到,老師講話要有審美價值,課上老師說的任何一句話都要經過萬般思量。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階段,思維活躍,教師的任何一句不得體的話都會成為學生混亂的導火線。另外,教師要結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積極有效地評價學生,尊重學生的自尊,加強學生的自信心。得體的審美語言、有效的評價機制也是有效激趣課堂的重要方法。
有效地激趣音樂課堂,老師的藝術素養(yǎng)至關重要,必須不斷地充實自己,加強自己的文化修養(yǎng)、專業(yè)技能,拓展自己的音樂知識范圍,注意自己的形態(tài)語言。只有自己全面發(fā)展學生才可能崇拜你,才會因為你而喜歡你的課。
二、音樂與其他學科交叉的暖場效果
一提到音樂背景知識,哪怕是老師自己都可能覺得枯燥無味,但是很多人忽視了受教人群。你所教授的對象是小學生還是初中生還是高中生,這非常重要。小學生,對于文字知識沒有絲毫興趣,是其本身年齡所致,其興趣點不在靜態(tài)知識方面,而是動態(tài)知識;高中生,有一定的文化積淀,而且背景類型的知識可能對高中生已經沒什么吸引力,又或者,你所教授的背景知識很多高中生已經熟知,所以倘若反復贅述,學生必定認為無新奇可言,課堂必定不會活躍,達不到你所預期的結果;但是初中生相對于前兩類學生有很大的不同,初中生介于兩者之間,他們是小學的延伸高中的過渡,尤其是初中開始加入了地理、歷史等學科,學生很有新鮮感,恰好音樂知識一般都跟語文、歷史、地理知識有很深的聯(lián)系,學生聽起來津津有味。例如陜北民歌《信天游》,初中語文課本有“民風民俗”一個單元,講的就是陜北的信天游 ,現(xiàn)代詩歌《回延安》就是運用了信天游的形式寫的,當你講到陜北民歌《信天游》時可以結合語文內容,學生必定積極發(fā)言。如果你給學生介紹黃土高原、窯洞、陜北文化的厚重。學生恰巧剛剛地理才學過,運用到音樂課堂上反而效果出奇的好,學生氣氛積極熱情,對后面的民歌教學有很大的幫助。這就是所謂的暖場。
現(xiàn)在是知識綜合的年代,學科交叉范圍寬泛,學生反而不喜歡單一的課程教學。音樂是動態(tài),文化知識是靜態(tài),動靜結合學生反而能更好地接受,用文化知識來為音樂課暖場,效果更好。
三、充分利用流行音樂活躍課堂,貼近學生需求
對流行音樂的評價一直褒貶不一,分人群而言。對學生來說,學生喜歡流行、時尚的音樂,對音樂課本上單一陳舊的音樂不是很感興趣,對老師而言,其實老師也喜歡流行音樂,但是無奈書上是根據(jù)課標來設置的音樂曲目,老師也只能按照課本來上課。長此以往的刻板、不知變通,導致了老師上課沒動力,學生學習沒興趣。音樂課堂本該是氣氛歡樂的課堂,但卻變成了鴉雀無聲或者噪音紛亂的場所。但是換一個角度考慮,如果老師能夠充分地利用流行音樂為自己的音樂課堂服務,那音樂課堂所呈現(xiàn)的將是另一番局面。例如,初中音樂課本有賀綠汀的作品,賀綠汀最有名的作品除了《牧童短笛》《游擊隊歌》,還有《四季歌》等著名的歌曲,但是你是否知道,曾經紅極一時的《南山南》就曾經引用了賀綠汀的《四季歌》作為歌曲的一部分。學生當時對《南山南》的喜歡程度不亞于周杰倫的歌曲,所以當你講到賀綠汀的時候,如果給學生講到《南山南》曾經引用了賀綠汀的作品,試想一下學生的興趣會不會一下子提起來,課堂的氣氛不會不會活越起來。
因此,老師在欣賞流行音樂的時候,不是單純地聽歌曲好不好聽,要帶著發(fā)現(xiàn)問題的眼睛,去尋找流行音樂是否有可用的元素,是否可以運用到自己的音樂課堂,豐富自己的課堂??v使課本上的音樂知識枯燥乏味,學生不喜歡,但是老師怎樣設計才能讓學生喜歡,是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音樂課堂與流行音樂結合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四、課堂教學方法的現(xiàn)代化
教學方法不只是教具的使用與教學方式的安排,有時候更是思維的轉變。新時代新思維,新課標新思維,新老師新教學方法,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現(xiàn)代化,是我們一直推崇的。把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結合是一種很好的體驗方式,當然這不同于教學內容的現(xiàn)代化,教學內容的現(xiàn)代化筆者后面會有敘述。例如,在初二年級有一單元是“山野放歌”,講到陜西的《信天游》,倘若只是單純的學習,學生是萬般不愿,因為山歌的音調與學生的音樂生活沒有任何的交織,并且山歌都帶有年代感和地方特色,學生不喜歡也在情理之中。但這時候如若有個影視作品出來,有情節(jié)有歌曲,試問有哪個學生不喜歡。影視劇《血色浪漫》講的就是陜北的故事,里面所有的歌曲都是陜北民歌經典,并且自帶解釋,學生很快可以了解陜北民歌的特點和所要表達的情緒,學生不禁驚嘆,民歌也有如此動聽的深入肺腑的感動,興趣不請自來。對于比較有文化內涵的音樂,口頭的敘述總不能表達心中所想,而且學生也未必實際聽到心里,但是通過影視的方法這種擔心不攻自破。再例如課本上的西方的浪漫主義音樂,外國的你不熟悉,但是中國的浪漫主義你熟悉,中國的浪漫主義詩人你也熟悉,李白就是浪漫主義詩人有名的代表。最近的電影《妖貓傳》中有李白為楊貴妃作詩一情節(jié),就很好地展現(xiàn)出了李白的狂傲不羈,恰好西方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就有此特點,個人主義強烈,中西方正好遙相呼應。
另外公開課所展現(xiàn)出來的效果是我們常態(tài)課所期望的結果,或者說課堂展示目標。對于初中老師來說,常態(tài)課就是與學生磨成公開課一個很好的轉變過程。初中老師一般教一整個年段的學生,也就是說一堂課要不斷地重復八遍,如果前面的七節(jié)課都變成與學生磨課的過程,把第八遍變成公開課的展示課,豈不是一個很好的過程。每一節(jié)磨課的過程都是用心的過程,都是學生和老師積極配合的過程,也都是有效有趣的過程。磨課是有效地解決沉悶的、無聊的、凌亂的常態(tài)課的重要方法。對學生對老師都是一個規(guī)范化、有效化、積極化的過程,讓課堂在規(guī)范中帶有效率和趣味。
老師要善于運用你現(xiàn)有的資源知識和新的教學方法去填充你的課程,盡量轉變思維,把教學方法現(xiàn)代化,學生更加接受現(xiàn)代的知識,你的課堂會更加生動有趣。
綜上所述,有效地激趣初中音樂課堂,主要從三方面著手:教師有效激趣化;學生有效學習化;課堂方法創(chuàng)新化。這幾方面如同鐵三角一般,缺少其中任何一條邊都不會完整,達不到穩(wěn)定的效果。音樂是很好的通過欣賞聆聽、肢體動作反射人文精神重要內涵的重要過程,因此音樂課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也是我們的目標追求,如何達到此效果,有效的激趣方法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曾霖聲.小學音樂學科研訓一體化模式研究與實踐[J].教育現(xiàn)代化,2015(17):278-279.
[2]韓韋韋.如何提高音樂學科校本教研的實效性[J].考試周刊,2013(17):159-160.
[3]黃燕,金林萍.同伴互助激發(fā)潛能智慧共享——音樂學科校本教研“續(xù)課”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2(8):3-7.
[4]王誠忠.音樂學科跟進式同課優(yōu)構的實踐策略[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4(12):3-4.
作者單位:
中山市良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