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樂章
摘 要:面對當今文化發(fā)展浪潮的迅速高漲,普通百姓對文化水平的要求也逐步上升,他們從享有者的身份逐步在向文化傳播者轉變,他們要求更專業(yè)的文化服務,作為群眾文化的組織者從服務質量到服務形式在不斷的總結完善中歷久彌新。琵琶重奏組合是文化大發(fā)展下孕育的更為專業(yè)化的組合形式。從創(chuàng)建初期到現在小有成績經歷了3年的時間。筆者針對老年重奏團隊排練特點從節(jié)奏速度的穩(wěn)定、氣息的運用、音樂風格的把握等幾點中談了排練中出現的弊端和解決方法。為以后這類排練積累了寶貴經驗。同時,重奏類器樂排練的出現為以后的專業(yè)化發(fā)展指明了方向。同時能夠滿足人們對于文化發(fā)展的更高需求。
關鍵詞:琵琶重奏 老年群體 河西文化館 老年琵琶重奏隊 音樂風格 文化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J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7-0-02
習主席在《治國理政》第二卷<努力實現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這篇文章中指出“民間文藝、群眾文藝等各個領域都要跟上時代發(fā)展、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動的筆觸、優(yōu)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創(chuàng)作生產出人民喜聞樂見的優(yōu)秀作品,讓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斷邁上新的臺階”。隨著群眾文化的大力開展,人民群眾對文化的要求也從“文化快餐”向“文化大餐”轉變。而在文化館這樣的文化平臺上除了讓老百姓享受著文藝工作者為他們準備的“饕餮盛宴”外,我們這些一線的群眾文化工作者們也大力的普及和傳授文化藝術技能在各自領域的開拓創(chuàng)新,讓文化發(fā)展融入進人們的日常生活,在享受文化的同時傳承文化。讓每一位愛好文藝的老百姓也拿起手中的接力棒為文化發(fā)展做貢獻!
一、老年重奏隊的組建初衷
1.老年朋友對民族器樂熱愛程度趨向專業(yè)化,他們希望加入一支琵琶專業(yè)的隊伍
琵琶是中國傳承了近兩千年的民族樂器,它歷史悠久,擁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可以說是中國民族樂器中的一件瑰寶。而古代文人墨客筆下的“琵琶情懷”更讓這件被譽為“彈撥樂之王”的民族樂器賦予了神秘、典雅的藝術魅力。從老年大學的琵琶培訓班,到現如今大型民樂隊中的琵琶聲部,有越來越多的老年朋友希望變對琵琶的“泛泛之交”為“專業(yè)的演奏者”。在文化館工作的6年間,筆者擔任過老年大學的琵琶教師2年,帶過3支大型的民族樂隊,并在樂隊中擔任琵琶聲部首席。通過溝通,很多老年朋友向筆者表達過希望加入一支專業(yè)的琵琶隊伍這樣的夙愿。他們有的懷揣兒時未完成的夢想,有的被琵琶的藝術魅力深深吸引,他們期待更加專業(yè)的排練和更好的舞臺展示自己。愉悅自己也服務他人。而筆者作為天津音樂學院一名琵琶專業(yè)的碩士研究生,又是基層文化站線上的一名民樂干部,有義務也有責任組織好一支屬于老年琵琶愛好者的較為專業(yè)的琵琶隊伍。
2.民族器樂的文化傳承和發(fā)展應多途徑進行
除了專業(yè)的藝術院校的傳承外,群眾自發(fā)的擁護也能更好的將這種文化保留和傳承。通過琵琶重奏可以使琵琶得以更好的普及和傳承。琵琶作為“彈撥樂之王”其演奏技法在入門階段比較難,不易上手,初期學習過程比較枯燥。初見成果的時間較長,而且較難堅持。在天津很多藝術培訓機構都不會開設琵琶課程,很多的兒童學者在選擇課外藝術課程的時候很少選擇琵琶這門樂器。而筆者作為文化館的一名群眾文化工作者,希望通過長期對業(yè)余群眾的排練指導,總結琵琶教學經驗,把更為豐富的琵琶表現藝術傳授給每一個琵琶愛好者。抓住一切可行的機會讓更多的朋友真正的了解琵琶。在民族器樂領域做好文化傳承的奠基人,讓更多的群眾文化參與者擔任起文化普及和發(fā)展的責任。開拓文化發(fā)展的另一個新徑。
二、河西文化館琵琶重奏隊的概況
河西文化館“琵琶行”重奏隊參與者大多數是60歲左右的退休老人,琵琶演奏水平參差不齊,大多數的老年朋友沒有扎實的基本功,也沒有較為專業(yè)的演奏水平。其中有一部分的琵琶愛好者是因為參與大樂隊的排練需要而自學的琵琶?;A相當薄弱。河西文化館琵琶重奏隊從2016年組建至今已有近3年的時間。他們從最基礎的琵琶技法開始訓練之后逐步加入專業(yè)的重奏練習曲,筆者根據隊員的實際情況和重奏需要又安排隊員對兩至三首琵琶專業(yè)曲目進行了學習。目前這支隊伍演奏的基本功明顯加強,并且通過長期的重奏訓練已在重奏意識、配合程度、音樂處理等方方面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梢匝葑嗟某善非坑小督鹕呖裎琛贰ⅰ杜谜Z》、《小月兒高》、琵琶四重奏《游擊隊之歌》、琵琶二重奏《三六》、琵琶五重奏《綠島小夜曲》等十余首曲目。其中《金蛇狂舞》《琵琶語》等部分曲目是筆者根據聲部需要由齊奏改編為分聲部演奏的重奏曲目,形式簡單屬于初級的訓練曲目。這支隊伍組建以來已參加河西文化館文化惠民演出20余場,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演出30余場。并在2018年的第八屆民族器樂大賽中榮獲重奏組三等獎的好成績。
該隊伍的演奏曲目除了有融入現代元素的《琵琶語》《綠島小夜曲》外,大部分是以琵琶的傳統(tǒng)曲目為素材改編的重組曲目如《三六》、《金蛇狂舞》以及未來要涉及的《春江花月夜》等,該種形式的重奏排練在一定程度上對傳統(tǒng)的曲目進行了改編和創(chuàng)新,既保護了古曲的韻律韻味又在形式上進行了改革,為更好的傳承琵琶古曲創(chuàng)造了條件。
三、要實現民族器樂的全面發(fā)展,在老年群體中開展重奏組合很有必要
老年群體由于肌能的老齡化,和思維的老齡化在琵琶的演奏中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琵琶基本功在速度上的張力較差,爆發(fā)力薄弱等等。同時老年朋友固定的練琴時間較少,社會活動比較多,堅持力和體力都相對跟不上,如果只通過老年培訓,或者只進行獨奏曲目的教授,很難從根本上解決以上問題。而重奏的排練形式能夠在排練的過程中通過彼此的配合以及難度不太大的分聲部訓練將存在的劣勢弱化,大大的降低了生理和心理局限,以及對老年朋友實現琵琶藝術水平提高的難度。同時又能夠在排練中享受琵琶的藝術魅力。
四、針對老年琵琶重奏的具體排練方法
1.節(jié)奏、速度的穩(wěn)定感培養(yǎng)是重奏排練中最為重要的核心點
首先,對于業(yè)余演奏者特別是老年朋友來說節(jié)奏容易搶拍是通病。由于業(yè)余的老年朋友在學琴之初沒有經過嚴格的節(jié)拍器固定節(jié)奏訓練,導致心中沒有節(jié)奏感而容易造成越彈越快的毛病。琵琶本身是一種點性樂器,如果控制不好節(jié)奏很容易搶拍。在琵琶重奏的排練初期,甚至從曲目的開始直至曲目結束大概能快出20個拍點那么多。所以在重奏的排練之初應教會老年朋友如何使用節(jié)拍器來固定拍子,并長期堅持訓練,使演奏者在心中形成穩(wěn)定的節(jié)拍感。其次,對于一些比較特殊的節(jié)奏型,如:切分音、附點八分音符、附點四分音符,甚至是連線、三連音等等。需要進行拆分講解后進行困難片段的反復訓練。在琵琶重奏隊排練過程中遇到附點八分音符節(jié)奏型時,筆者用肢體模仿瘸子在走路,來表達附點的節(jié)奏特點。并讓老年朋友一起模仿來加深記憶。筆者運用較為形象的語言和肢體動作讓老年朋友感悟節(jié)奏特點。既增加了排練的趣味性又能有較為深刻的記憶,可謂一舉兩得。
2.琵琶重奏對老年朋友在速度和強弱的控制力及二者協(xié)調能力上要求更為嚴苛
首先,當曲譜中出現漸強、減弱這樣的力度符號時老年朋友對音量強弱的具體定量概念模糊。一方面老年人琵琶輪指顆粒感差和強度不夠的問題在強弱力度的自如運用上本身就受局限。而另一方面在對音樂符號的具體理解上不夠細致明確,就會出現力度強弱張力不夠的現象,從而影響排練效果。對于這樣的問題應當引起排練者的高度重視。應分別對p、pp、f、ff、Sf等等這樣的力度符號進行反復訓練。其次,在排練過程中容易出現音量和快慢統(tǒng)和失調。例如有需要強弱變化的時候老年朋友會自行加入速度變化。二者只會連接使用而不能夠單獨使用。簡言之,慢時不會強,而弱時又不會快。反之亦然。這跟琵琶基本功息息相關,一般琵琶輪指、滾奏、遙指的訓練力度不夠用易導致這種控制力出現問題。因此針對這一現象筆者建議在基本功訓練的同時加入強弱訓練。例如滾奏訓練分別進行強滾奏持續(xù)訓練及弱滾奏持續(xù)訓練。并在滾奏耐力訓練時加入由強至弱,由弱至強的訓練方式。并適當的在困難片段中加強練習。
3.琵琶重奏訓練中的“你進我出”是靈魂所在
所謂重奏是指以一個主旋律為基礎的多個聲部在音色、和聲、節(jié)奏上的豐富。而“你進我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針對各個聲部而言,要求每個聲部的演奏者應該清楚明了整曲的哪些個段落是為了突出哪個聲部的主要旋律。作為一個固定聲部的演奏者需要時刻為主旋讓路,需要配合好各個和聲的完成,節(jié)奏的凸顯。以琵琶行重奏組合為例,他們在排練的過程中往往各自聲部只顧自己,無暇聽取主旋,并且一味的要彰顯自己的聲部。在服務于主要旋律的時候如果音色音量超過了主要旋律那么就會大大影響音樂的美感。
4.琵琶重奏中呼吸的一致性、情緒的飽滿度是為樂曲增添光彩的重要一筆
琵琶演奏講究呼吸法的運用,一個好的氣口所帶來的音樂感覺是普通演奏的十倍之多。無論是氣勢磅礴還是涓涓細流,都需要氣息的填補去提升音樂的氣韻奏出曲譜之外的靈動感。而恰恰老年重奏的排練中這種氣息的把握幾乎被演奏者忽略。他們只注重曲譜本身。在重奏隊員的實際排練中,單聲部的排練整體提高后,一旦進行聲部的整合訓練就會出現大量的聲部分歧現象,而隊員們總是百思不得其解?!盀槭裁磫尉氁呀浐芎昧?,合奏就出問題?”這是他們經常抱怨的問題。究其原因是因為氣息訓練相當的薄弱,如果氣口大小,氣口位置不一樣,音樂的連慣性和律動感就會很難被把握。固然很難使音樂的發(fā)展在同一平面。也就不容易合齊。這就證明不加氣息的一味譜面處理是遠遠不夠的。如果想使音樂具有感染力就必須從氣息的把握開始。在樂句間訓練氣息與手指之間的默契程度,訓練氣息與肢體之間的協(xié)調程度。
5.重奏的成功與否取決于音樂處理和風格的把握是否準確
筆者在組織琵琶重奏的排練過程中,首先對作品風格進行分析和定位。其次排練的過程中除對局部進行分練攻堅克難外,同時注重曲目的整體風格處理。在“琵琶行”重奏隊排練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演奏死板,無音樂起伏等一系列的問題所在。究其原因是曲目風格的音樂處理能力還相對較差。所有曲目的演奏如果不能夠把握好作品的音樂風格,再好的音樂作品都會很容易演奏成“練習曲”。無形中被模式化。因此我們在針對作品的排練中應該加強音樂理論的普及,在選曲中也應該讓重奏隊員多涉及不同音樂風格的作品。在不同的音樂風格中訓練隊員的音樂素養(yǎng)。培養(yǎng)好的演奏習慣。
五、組建老年琵琶重奏隊的社會意義
琵琶重奏形式走進業(yè)余團體,對業(yè)余琵琶愛好者是一個挑戰(zhàn),既要演繹琵琶本身,又要在重奏這種形式中訓練一種新型的排練意識。讓老年業(yè)余演奏團體在藝術水平上提高了一個臺階。琵琶重奏的形式無形中帶動了老年業(yè)余團體向專業(yè)化方向發(fā)展。未來越來越多的老年琵琶愛好者即將融入這個群體。在河西文化館“琵琶行”老年重奏隊組建后的今天,在其他區(qū)的文化館中也建立起了琵琶重奏的組合形式,也有越來越多的老年朋友參與到專業(yè)的琵琶排練中來。目前各個區(qū)的器樂業(yè)務干部大部分為專業(yè)院校的畢業(yè)生。河西文化館琵琶重奏的組建可謂在館辦團隊中開辟了重奏的先河。相信不久的將來,二胡重奏組,揚琴重奏組、阮族等等也都會涌進群眾文化生活。
隨著這種的形式的不斷發(fā)展和普及,能夠使民族器樂這種傳統(tǒng)文化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讓百姓自己手中的樂器演繹人們自己的喜怒哀樂,豐富百姓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試想當熱愛音樂的朋友們都可以通過這種專業(yè)化的訓練讓自己所鐘情的樂器有所提高,并且能夠演奏出形式多樣的內容、精彩的音樂,那才是文化發(fā)展帶來的一比財富。同時能夠逐步實現文化自給,實現文化層面上的“共產”。相信文化工作者的每一次嘗試和每一個堅持定會創(chuàng)造出文化繁榮發(fā)展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