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綿鈺, 趙 迪, 黃 翀, 李麗穎
(天津工業(yè)大學 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天津300387)
染料廢水的成分十分復雜且種類多樣,尋求經(jīng)濟有效的去除方法刻不容緩[1-5]。光催化過程能使電子和空穴產(chǎn)生氧化還原活性,是去除空氣和水中污染物的有效途徑。TiO2是經(jīng)常使用的環(huán)保光催化劑,具有較強的催化活性、強氧化力,性質(zhì)穩(wěn)定且不會對環(huán)境造成負擔等優(yōu)點,得到廣泛的使用和研究[6-7]??紫督Y(jié)構(gòu)穩(wěn)定、孔隙度高、比表面積高的介孔多孔生物材料是新興的吸附材料,可在多孔生物材料中摻雜入鈦,采用吸附和光催化方法處理染料廢水[8-9]。多孔生物材料的生物活性和TiO2的清潔無污染性能,能避免對環(huán)境的二次污染[10-14]。筆者研制了一種二氧化鈦-二氧化硅復合材料,采用溶膠-凝膠法制備復合材料,使用投射電子顯微鏡(TEM)、掃描電子顯微鏡(SEM)、比表面孔徑分布(BET)和元素能譜分析儀(EDAX)等表征手段,分析材料的形貌、結(jié)構(gòu)、元素組成和含量,并考察了其對水中亞甲基藍的吸附和光催化降解效果。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CTAB)、正硅酸乙酯、硝酸鈣、硝酸鈉、氫氧化鈉、磷酸三乙酯、鈦酸丁酯、亞甲基藍,均為分析純。
SHA-B 水浴恒溫振蕩器、SP -1920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RJ - TDL - 40B 低速臺式離心機、Gemini SEM500 熱場發(fā)射掃描電子顯微鏡、HitachiH7650 透射電子顯微鏡、Autosorb -iQ -C 全自動物理化學吸附儀、XRD-6100 X 射線衍射儀。
準確稱量0. 73 g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CTAB),將其加入18.0 mL 去離子水中,磁力攪拌至透明后加入0.255 g 硝酸鈉(NaNO3)。攪拌1 h,將硝酸鈣(Ca(NO3)2·4H2O)、正硅酸乙酯(TEOS)和磷酸三乙酯(TEP)按照不同配比依次逐滴加入。最后迅速加入10 mL 含有1 g 酞酸丁酯的無水乙醇溶液,繼續(xù)攪拌10 min 后停止,測量pH 值。
將反應(yīng)物放置冰箱中,在10 ℃下儲存6 d,取出并進行抽濾,得到的樣品依次用去離子水和無水乙醇洗滌干凈。將洗滌后的樣品放置60 ℃的烘箱干燥8 h。烘干后的樣品在馬弗爐中于300 ℃焙燒2 h,以2 ℃/min 升溫至800 ℃后燒焙6 h,得到編號為S-1 至S -5 的白色樣品,其n(Si)∶n(Ca)∶n(P)依次為:100 ∶0 ∶0,90 ∶5 ∶5,80 ∶15 ∶5,69.5 ∶25.5 ∶5 和65 ∶30 ∶5。
在盛有20 mL 亞甲基藍染料(濃度為40 mg/L)的螺口瓶中,加入20 mg 樣品。做好標記后分別放入恒溫振蕩器中,溫度調(diào)整至30 ℃,震蕩速率為120 r/min。對溶液進行離心操作,間隔一段時間分別取樣,靜止后取上清液。使用分光光度計測定并記錄吸光度,計算去除率和吸附量,確定平衡時間。再稱取多組20 mg 樣品,以計算得到的平衡時間作為反應(yīng)時間,分別考察濃度、pH 和溫度對吸附的影響。
準確稱量樣品0.12 g,量取120 mL 亞甲基藍溶液(濃度為20 mg/L),將樣品與溶液混合均勻后置于避光環(huán)境下,磁力攪拌2 h,達到吸附平衡。取出磁力攪拌子,并用紫外光照射,間隔一段時間取樣,考察光催化時間對吸附的影響。
量取多組20 mL MB 溶液(20 mg/L),用HCl 溶液和NaOH 溶液調(diào)整pH 值分別為2,4,6,7,8,10,11 和12。均加入0.02 g 樣品,在紫外光照射下靜置2 h,分離取樣,測量吸光度。
在樣品吸附達到飽和后,對溶液進行抽濾并將吸附劑放在烘箱中烘干。稱取20 mg 干燥后的樣品,用酸堿溶液(常用0.05 mol/L HCl 或0.05 mol/L NaOH)進行解吸。將解吸后的樣品放入恒溫振蕩器中,分階段對溶液取樣、測定。
將吸附達到飽和并干燥后的吸附劑放置在馬弗爐中以500 ℃焙燒2 h,得到干凈潔白的再生樣品。準確稱量20 mg 樣品并加入至20 mL 染料溶液(40 mg/L)中,在恒溫振蕩器中反應(yīng)。吸附達到平衡后取上清液并測量吸光度,進行多組實驗,考察材料的再生性能。
從圖1 可以看出樣品本身的形貌特征并不規(guī)律,但樣品的孔隙結(jié)構(gòu)排列規(guī)矩且密集。
圖1 復合材料的TEM 與SEM 圖Fig.1 TEM and SEM images of the composite material
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對復合材料打點得到的能譜,能準確表征材料中的元素。分析圖2可知,材料中存在C、O、Si、Ti 這4 種元素,分布均勻且成分含量都與實驗設(shè)計配比基本一致,說明在復合材料中摻雜鈦元素成功。
分析復合材料的BET 圖譜,從測試結(jié)果可以得出材料吸附曲線為IV 型氮氣吸附脫附曲線,具有有序的介孔孔道結(jié)構(gòu)。材料的孔徑為1.5 ~2.5 nm,比表面積為618.7 m2/g,孔隙體積為0.4 cc/g,制得的材料具有介孔結(jié)構(gòu)特性。
圖2 復合材料的EDAX 圖Fig.2 EDAX images of the composite material
復合材料進行5 min 震蕩吸附后,吸附效率約為55%;60 min 時吸附效率達到99%,基本處于吸附平衡的狀態(tài),與普通的多孔生物材料幾乎相同,如圖3 所示。分析試驗數(shù)據(jù)認為,鈦的摻雜對多孔生物材料的孔道結(jié)構(gòu)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材料仍然有良好的孔道結(jié)構(gòu)。
采用準一級和準二級吸附動力學模型對吸附過程進行擬合。從表1 可以看出,復合材料的二級準動力模型擬合良好,這表明吸附過程主要是化學吸附,并且初始濃度對吸附有很大的影響。
圖3 吸附平衡時間Fig.3 Equilibrium time of adsorption
表1 亞甲基藍吸附動力學擬合Tab.1 Kinetics fitting of adsorption of methylene blue
從圖4 可以看出,鈦摻雜生物活性受初始亞甲基藍濃度的影響較大。初始濃度大于40 mg/L 后,吸附能力逐漸下降。
圖4 亞甲基藍初始濃度對吸附的影響Fig.4 Effect of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methylene blue on adsorption
采用Langmuir 和Freundich 吸附等溫方程對吸附過程的擬合結(jié)果表明,對于該復合材料Freundich方程模型是較好的擬合模型,如表2 所示。
表2 吸附等溫方程擬合Tab.2 Fitting of adsorption isothermal equation
pH 值為2 和4 時,復合材料對亞甲基藍的去除率僅在38%左右。此后,隨著pH 值的升高,吸附去除率顯著上升,均在90%以上,如圖5 所示。這說明復合材料在中性和堿性條件下的去除效果都較好。但對于未摻雜二氧化鈦的普通材料,吸附去除率在強酸或強堿條件下均出現(xiàn)明顯下降。
圖5 pH 對吸附效果的影響Fig.5 Effect of pH on adsorption effect
復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測試表明,鈦的摻雜使材料獲得了光催化性能,但吸附時間超過60 min后,降解基本達到平衡,去除率約為34%,見圖6。
圖6 光催化活性測試Fig.6 Test of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復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受pH 影響較大,堿性條件有利于對亞甲基藍的吸附,使去除率穩(wěn)定保持在99%左右,如圖7 所示。
圖7 pH 對光催化性能的影響Fig.7 Effect of pH on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試驗結(jié)果表明,復合材料最適宜的解吸液濃度為0.02 mol/L,見圖8。同時,解吸率隨著試驗的進行迅速升高,60 min 后基本達到飽和,解吸率在24%左右。
圖8 鹽酸濃度對復合材料解吸的影響Fig.8 Effect of concentration of hydrochloric acid on desorption of composite material
圖9 所示為復合材料的再生測試曲線,首次再生后的材料對亞甲基藍的去除率約為92%。經(jīng)過之后的3 次再生,去除率逐漸下降,但仍能保持在較高水平,說明復合材料能更好地保持多孔生物材料的穩(wěn)定結(jié)構(gòu)。第4 次再生后基本達到平衡,去除率約為90%。
圖9 材料再生性能測試曲線Fig.9 Test curve of performance of material regeneration
① 在中性條件下制備了二氧化鈦-二氧化硅復合材料,TEM 表征和BET 測試表明該材料比表面積在618.7 m2/g 左右,孔徑為1.5 ~2.5 nm,具有良好的孔道結(jié)構(gòu)。通過EDAX 測得樣品中含有鈦元素,說明材料摻雜鈦成功。
② 所制備的二氧化鈦-二氧化硅復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光催化活性。復合材料在水溶液中吸附亞甲基藍60 min 后達到吸附平衡,去除率約為99%。
③ 吸附過程符合準二級動力學模型和Freundlich 等溫吸附模型。材料具有光催化活性,吸附飽和后能在紫外光照的條件下進一步去除染料。樣品的再生性能良好,再生8 次后對染料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