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凈水廠工藝改造設計與運行效果分析

      2019-06-17 02:55:58陳歡球
      供水技術 2019年6期
      關鍵詞:加氯蝶閥泵房

      陳歡球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第六設計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230088 )

      1 項目概況

      淮南某水廠始建于1998 年,1999 年1 月一期工程投入運行,設計供水能力為2×104m3/d,2003 年二期工程進行擴建至4×104m3/d,工藝流程見圖1。

      圖1 改造前工藝流程FIg.1 Process flow chart before modification

      水廠水源采用存在季節(jié)性微污染的瓦埠湖下游東淝河水,除夏季高藻期化學需氧量、氨氮及高錳酸鹽指數略超III 類標準外,全年Ⅱ~Ⅲ類水占比92%。

      2 改造技術標準

      2.1 水量標準

      維持水廠現有的4 ×104m3/d 的供水能力。

      2.2 水質目標

      出廠水提升至滿足《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GB 5749—2006)要求,其中耗氧量<3 mg/L,濁度達到0.5 NTU。排泥水上清液和干化場滲濾尾水符合《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二級標準,即SS <200 mg/L。

      2.3 水壓目標

      水廠地形、地勢總體較為平緩,供水范圍主要為老城區(qū)和城南新區(qū)。老城區(qū)為古城墻范圍保護區(qū),建筑層集中在4 層以下,供水壓力不低于24 mH2O;城南新區(qū)供水壓力不低于28 mH2O。

      改造后的工藝流程見圖2。

      圖2 改造后的工藝流程Fig.2 Process flow chart after reconstruction

      3 改造方案設計

      3.1 取水泵房改造

      水廠主要從位于廠區(qū)西北角2 km 外新建的潛水泵房取水,泵房土建及設備均已按照4 ×104m3/d規(guī)模一次性實施。由于潛水泵的效率較離心泵低,改造中降低新泵房取水規(guī)模至2 ×104m3/d。老泵房內現有2 臺離心泵,流量分別為1 260 和1 500 m3/h,揚程分別為16 和20 m。老泵房一直處于備用狀態(tài),設備和閥門銹蝕嚴重,故更換2 臺離心泵和管配件,更換后的水泵參數如下:Q,917 m3/h;H,16 m;功率,75 kW;效率,≥86%。

      3.2 應急粉末活性炭

      由于瓦埠湖接納的地面徑流范圍較廣,農田中農藥、化肥雨季沖刷污染嚴重。為應對水源東淝河水突發(fā)性出現污染物質增高、異臭異味等突發(fā)狀況,在取水頭部老泵房附近新建1 座活性炭投加間,濕式投加,依靠水泵、管道充分混合進行接觸吸附。

      采用老泵房現有的管理用房隔間,進行防爆改造設計,室外設1 座6 m3密封活性炭料倉儲存罐,碳鋼材質,壁厚4 mm。料倉上部配吸料器、除塵器、安全閥,其中除塵器、吸料器頂部由高壓氣體定期沖洗上部粉炭,料倉底部設1 臺螺旋喂料機,將粉炭輸送至3 m3的溶解管內,配置濃度為5% (按重量計)。通過軟管泵投加至新老泵房吸水管道,再通過2.1 km 長的管道充分混合,進入機械混合池內。

      3.3 混合池改造

      現有的新泵房至水廠的原水輸水管為1 根DN800 聚乙烯管道,在進入絮凝池前總管直接分為2 根管道,分別進入一期和二期絮凝池,無任何配水設施,藥劑直接加入絮凝池起端池,無混合時間。

      工程在2 座折板絮凝平流池起端的中間位置新建1 座機械絮凝池,將DN800 進水總管改造進機械混合池中間格,通過可調節(jié)堰分配進入中間池兩側的機械混合池,中間水池容積為31.6 m3,調節(jié)堰寬1.6 m,堰上水頭為0.20 m。機械混合攪拌設備采用豎直攪拌軸形式,攪拌軸設2 層間距為1.2 m 的槳板,垂直分布。為防止水流共同運動僅產生漩渦,池壁四周設固定水擋板,槳板與擋板的間距為0.3 m,擋板距離池底0.50 m,距離液面0.50 m,混合時間為45 s,攪拌速度梯度G =55 s-1,體積循環(huán)1.3 次,攪拌均勻度為90%,經機械混合后進入折板絮凝池。機械混合池一方面可以實現一期和二期配水作用,另外一方面可以使PAC 迅速分散,不僅更好地發(fā)揮混合階段的凝聚作用,還可以使加入到水中的混凝劑濃度均勻保持一致,有利于混凝劑水解生成較為均勻的聚合物,提高混凝效果。

      3.4 反應沉淀池改造

      絮凝沉淀池共計設2 座,單座處理規(guī)模為2 ×104m3/d,均設置單通道異波折板、同波折板、直板三段式。一期折板絮凝寬1.4 m,采用混凝土折板,每段折板的間距相同,無有效的流速遞減趨勢,出水經穿孔配水花墻進入平流沉淀池,二期折板絮凝池寬1.3 m,采用塑料折板,板間流速符合要求。

      本次改造均保留一期和二期絮凝池的土建尺寸,更換一期和二期折板為SUS340 不銹鋼折板,折板夾角為90°。一期折板絮凝池第一段單通道異波折板波峰流速為0.27 m/s,波谷流速為0.12 m/s,G=89 s-1,T =6.12 min;第二段采用單通道異波折板,通道間波峰流速為0.25 m/s,波谷流速為0.10 m/s,G=45 s-1,T =7.39 min;第三段采用直板,通道間流速為0.10 m/s,G =16.3 s-1,T =6.34 min。二期折板絮凝池的設計參數與一期一致。

      一期折板絮凝池配水花墻前增設一道豎直縫隙式配水墻,目的是均勻配水進配水花墻后的反應沉淀池??p隙式配水孔洞共21 個,引水面段孔眼尺寸為50 mm,出水面孔眼尺寸為100 mm,進出水孔眼高2.2 m,過孔流速0.10 mm/s。在池底底板側壁開鑿孔洞,增設ABS 排泥管。

      將沉淀池段出水槽由鋸齒堰排水槽改造為淹沒圓孔出水集水槽,防止沉淀池表面浮渣直接進入沉淀池后端,增強沉淀池末端出水均勻性,提高沉淀池沉淀效率。同時,更換2 座平流沉淀池內的吸泥機。

      3.5 四閥濾池改造

      改造前,水廠一期和二期濾池均采用大阻力“豐”字管單獨水沖配水方式,設計濾速為6.5 m/h,強制濾速為7.2 m/h,反沖洗采用水廠內已建高位水箱進行沖洗,反沖洗強度為15 L/(m2·s),一期濾池設計8 格,雙邊對稱布置。二期濾池格數與一期一致,單格土建尺寸均為4.2 m ×4.2 m。一期濾料厚0.70 m,二期濾料厚0.90 m,反沖洗排水槽均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四閥均為手動閥門。

      擬將工程一期和二期四閥濾池改造成翻板濾池配水配氣形式,濾料采用均質濾料,反沖洗采用氣水反沖洗。

      3.5.1 進出水管路與閥門改造

      一期濾池進水管道緊貼管廊間頂板下沿鋪設,原有的進水長桿蝶閥穿越管廊間樓板進入二層空間。拆除長桿蝶閥并封堵預留孔,更換為DN300 電動蝶閥,將其余清水閥、反沖洗進水閥均更換為電動蝶閥。管廊間內原有DN400 反沖洗水管改造為DN250 反沖洗管道,并在一期濾池兩側池壁距離池底位置開DN150 孔,增加氣管和電動蝶閥。

      將二期濾池進水長桿蝶閥更換為電動蝶閥,清水閥手動閥門、反沖洗進水閥、廢水排水閥全部更換為手動蝶閥,并在濾池兩側增加氣管和電動蝶閥。2座濾池均增加就地控制PLC 控制柜。

      3.5.2 配水配氣改造

      一期、二期濾池底部原配水干管、配水支管均拆除,一期濾池原有800 mm ×400 mm 配水干管布置淺渠,二期濾池池底原有950 mm ×450 mm 淺渠2座濾池渠頂兩側用素混凝土找平加高200 mm,鋪設配水配氣立管定位板。定位板之間采取密封,并在其上安裝垂直布水布氣立管,在一期和二期原有池底布置雙向雙層鋼筋并澆筑200 mm 混凝土,重新找平池底,使定位板和原有渠道形成新的密閉空間配水配氣渠道。

      水沖采用現有的高位水箱,保留出水管至濾池管廊間之間的DN400 管道,并在該管道上設1 根DN250 旁通管道,2 根并聯管道上均設手動和電動蝶閥2 個。手動閥門調節(jié)反沖洗強度,單獨水沖時開啟DN400 電動蝶閥,氣水聯合沖洗時開啟旁通管道DN250 閥門,主管閥門關閉。

      氣沖洗風機采用2 臺羅茨風機,1 用1 備,風機參數:Q,16.87 m3/min;H,0.05 MPa;P,22 kW;r,1 650 r/min,附帶隔音罩。

      氣水反沖洗參數如下:反沖洗開始前停止進水,過濾濾格內水進行降水6 min;氣沖時間為1.5 min,沖洗強度為54 m3/(h·m2);氣水聯合沖洗時間為5 min,氣沖強度和水沖洗強度分別為54 和10. 8 m3/(h·m2);單獨水沖時間為5 min,水沖洗強度為21.6 m3/(h·m2)。

      3.5.3 濾料與排水槽改造

      移除原一期和二期濾池全部承托層、砂濾濾料,更換為厚400 mm 的新承托層,均質濾料厚度為1 250 mm。拆除原鋼筋混凝土排水槽,改造為不銹鋼排水槽,一期和二期排水槽槽頂標高分別抬高300和350 mm。

      為防止配水配氣沖刷均勻粗砂濾料,同時增加布水布氣均勻性并防止濾料流失,濾料底部設置400 mm 承托層,由下至上依次為:厚100 mm,粒徑為6 ~25mm;厚100 mm,粒徑為8 ~16 mm;厚100 mm,粒徑為4 ~8 mm;厚100 mm,粒徑為2 ~4 mm。

      濾料參數如下:有效粒徑d10=0.9 ~1.2,不均勻系數K80=1.35,厚度為1 250 mm;均勻系數:Cu<1.6;真實直接密度:2.4 <dr<2.7;抗藥性:Rc <2%;抗磨損度:在1 500 沖程試驗下,重量損失F <10%;硅含量大于或等于96%。

      改造后,一期和二期布局和單格土建尺寸類似。

      3.6 二級泵房改造

      二級泵房及配電間土建完好,結構穩(wěn)定,空間足夠改造需要。改造中土建維持原貌,僅同步更換泵房內水泵和水泵基礎。

      泵房內現有5 臺水泵,運行2 臺350S44 水泵:Q,1 260 m3/h;H,44 m;P,220 kW。實際運行發(fā)現,出廠水壓力偏高,水泵效率偏低。其余3 臺250S -39II 水泵Q =500 m3/h,H =45 m,N =90 kW,運行揚程偏高。

      現有的二級泵房配電間為低壓室,變壓器原為室外桿式變壓器,后經改造成為室外箱式變壓器,在水廠內緊鄰二級泵房布置,供電安全性差。因此,將二級泵房南側的原有加氯間改造作為高壓配電間。

      對二級泵房5 臺水泵和管配件均進行改造,改造后Kh=1.4,更換后水泵參數如下:大泵2 臺,Q=1 300 m3/h,H=35 m,P≤220 kW,1 用1 備;小泵3臺,Q=700 m3/h,H=35 m,功率P≤110 kW。

      3.7 加氯加藥間改造

      水廠原有加氯間及加藥間分建,改造后加氯間采用液氯消毒,加藥間采用固體PAC 投加方式。由于設備老舊,將原有加氯間改程高配間,加藥間改成機修倉庫間,新建1 座加氯加藥間。

      改造后采用液體PAC 投加,將30%液體PAC藥液調配至10%濃度后直接投加,最大投加量為20 mg/L。設投加點1 個,考慮當地的藥液運輸條件,設計最大儲存原液量按30 d 計。儲液池和溶液池均為2 個,1 用1 備,其中儲液池為地下式,2 格獨立運行,總有效容積為80 m3,單格土建凈尺寸為4 m×4 m,有效深度為2.65 m,超高0.35 m。

      維持現有的液氯消毒,加氯間內設噸級氯瓶4個,5 臺6 kg/h 加氯機互為備用。投加點5 處,最大投加量均為1 mg/L,其中預氧化前加氯1 處、濾前加氯和清水池前加氯各2 處。

      附屬設施主要包括1 臺單梁懸掛起重機,最大起重量為2 t,跨度為5 m。地下式事故水池1 座,頂板與室內地坪齊平,土建凈尺寸為2.2 m ×1.5 m,有效深度為1.0 m,超高0.4 m。在氯瓶儲存間四周設漏濾吸收溝至余氯吸收間,余氯吸收裝置通風量為5 000 m3/h,配套吸收塔的直徑為2.8 m,高3.2 m,再生箱尺寸為2.4 m×2.2m,高1.6 m。

      3.8 排泥水處理

      3.8.1 排泥水處理現狀

      由于水廠建設年代較遠,現有的反應沉淀池排入廠區(qū)圓形沉淀池內,經簡單靜沉后直接外排至廠區(qū)外溝渠,無回收利用。濾池反沖洗廢水通過廠區(qū)管道直接外排至廠區(qū)北側溝渠內,造成廠區(qū)北側溝渠淤積嚴重,影響過水能力。改造中,擬征用廠區(qū)北側圍墻線三角型空地建設排泥水處理設施,空地面積約為9 333 m2。

      3.8.2 排泥水處理改造

      采用排水池和排泥池分建模式。由于廠區(qū)北側空地本身為閑置水塘和荒地,改造中緊鄰反應沉淀池和濾池分別建設排泥池和排水池及備用池。正常運行工況下,反沖洗廢水和反應沉淀池分別排至排泥塘和排水塘,池底設5%坡度收集排水池和排泥池底部沉泥,底泥通過泵提入自然干化場處理,上清液經DN300 鋼管重力流至回收水泵房水池。

      ① 干污泥量計算

      原水濁度一般為1 ~40 NTU。根據《室外給水設計規(guī)范》(GB50013—2018)[1],綜合考慮水廠原水近3 年平均濁度(15 NTU),排泥水處理保證率取90%,原水濁度設計值擬定為41.55 NTU。絮凝劑采用聚合氯化鋁(PAC),K2取值為1.53,絮凝劑投加量按最大投藥量20 mg/L,最終計算得到水廠干泥量為3.17 t/d。

      ② 排水池

      一期和二期反沖洗廢水經DN500 鋼管重力流至北側八字口排水池,排水池總容積為1 500 m3,其中儲泥容積252 m3,污泥清掏周期為79 d,設計水力停留時間為33.7 h,液面負荷為0.160 m3/(m2·h),沉淀污泥后含水率為96%,凈尺寸為23.0 m ×25.0 m。污泥泵設2 臺,1 用1 備,Q =8.75 L/s,H=10 m。排水池池壁設1 ∶7 斜坡車道,排水池中間設1 條寬3.0 m 的清淤硬化車道,其余池壁設計液面以下均為1 ∶1.5 槳砌塊石護坡,液面以上為草皮生態(tài)護坡。

      ③ 排泥池

      排泥池容積為2 000 m3,有效水深為2.5 m,其中儲泥容積為1 281 m3,污泥清掏周期為21 d,底泥污泥含水率為96%。一期和二期反應沉淀池排泥水DN300 管道重力流至池內。在池子直角兩邊中間各設1 座污泥泵,底泥通過泵提進干化場。4 臺同型號污泥泵Q =40.28 L/s,H =10 m,P =7.5 kW,2 用2備。設1 根DN300 上清液回收水利用管道。

      ④ 備用池

      當排水池或排泥池檢修停運時,臨時應急接納反應沉淀池或濾池排放廢水。上清液回用管DN300與排水池、排泥池上清液回收管道聯重力流至回收水泵房。備用池池壁四周均為1 ∶2 斜坡,有效容積為1 500 m3,儲泥容積、清掏周期和污泥含水率與排泥池一致。污泥泵Q=40.28 L/s,揚程H=10 m,功率P=7.5 kW,1 用1 備。

      ⑤ 自然干化場

      自然干化場面積為1 830 m2,根據當地氣溫、降雨資料,設計干化時間為21 d。設5 格,單格寬5 m,長7.83 ~49.20 m。進泥鋼管管徑為DN200,采用均勻分布多點進泥,間距為5 m。濾床鋪設2 層濾料,下層選擇厚200 mm、粒徑為15 ~20 mm 的粗卵石或礫石??紤]當地實際情況,上層選擇厚250 mm、粒徑為6 ~15 mm 的細礦渣(煤渣),濾床底部設i=0.02 的聚乙烯管,穿孔收集干化場濾液,與干化場上清液一道排至市政污水管道。

      ⑥ 回收水泵房

      利用原有的一期、二期反應沉淀池前段圓形排泥池,將其改造為排水池、排泥池、備用池上清液回收水泵房,直徑D =10 m,進水總管直徑為DN600。設2 臺潛水泵,1 用1 備,考慮進水和時空分布均勻性且不對水廠凈水工藝產生沖擊負荷,所設潛水泵Q=145 m3/h,H=11 m,直接回用至機械混合池內。當回收水水質較差時,利用原有的DN300 管道直接外排至廠區(qū)外河道。

      4 改造后的運行效果分析

      ① 2018 年改造調試運行后,水廠濾前水、二級泵房供水均較改造前大幅度降低。近3 個月的檢測數據表明,與改造前相比,沉淀池出水濁度從5 ~8 NTU 下降至3.8 NTU,出廠水濁度從1. 5 ~2. 8 NTU 穩(wěn)定降低到0.5 NTU 以下,原水濁度較低時出廠水能達到0.03 ~0.35 NTU。2018 年7 月藻類繁殖旺季,通過投加粉末活性炭,出廠水耗氧量平均值為1.2 mg/L,完全達到標準要求。

      ② 通過近半年的運行發(fā)現,設計自然干化場由于濾料上層較易堵塞,實際運行效果與設計期望值相差較大。干化場上清液聚集后大部分外排至污水管道,處理效果欠佳。建議設計時盡量考慮機械脫水。

      ③ 保留高位水塔沖洗方式,通過采取加厚濾料、更換為均質濾料等措施后,出廠水濁度顯著降低,過濾周期由18 ~20 h 延長至24 ~36 h。高位水塔單獨水沖和氣水聯合沖洗經反復調試閘門開啟動,濾料沖洗較為干凈。

      5 結語

      ① 設置應急粉末活性炭投加間,投加應急粉末活性炭至一期和二期原水管道部分,經4 km 距離混合后進水廠的方式可行,保證了高藻期的出水耗氧量達標。

      ② 通過機械混合和平流沉淀池處理后,濾前水濁度較改造前下降24%~52.5%,出廠水濁度穩(wěn)定在1 NTU 以下。

      ③ 改造后的四閥濾池全部由現場PLC 控制閥門的開啟,自動化程序大大提高。配水系統(tǒng)倒置“U”型穿孔塑料配水系統(tǒng)方式兼顧翻板濾池配水、配氣形式特點,且濾料采用均質濾料,具有V 型濾池等水頭恒速運行的特點,在新建水廠[2]和此次水廠改造中均取得了較好的運行效果。

      ④ 選擇在用水量較低的冬季進行水廠改造施工,對城市供水的影響大大降低。廠區(qū)改造過程中,一期和二期凈水構筑物互為切換運行。

      猜你喜歡
      加氯蝶閥泵房
      恒壓排氣制動蝶閥的結構及應用簡析
      閔行水廠自動加氯模式研究
      泵房排水工程中剩余水頭的分析探討
      中華建設(2019年3期)2019-07-24 08:48:48
      Predictive factors of histological response of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長江科學院武漢長江儀器自動化研究所有限公司研發(fā)的“一種自來水加氯控制方法和系統(tǒng)”獲國家發(fā)明專利
      凈水廠加氯系統(tǒng)的技術改造與優(yōu)化
      凈水技術(2018年9期)2018-09-28 09:33:34
      原水加氯系統(tǒng)分析
      基于蝶閥的優(yōu)化設計研究
      中國機械(2016年1期)2016-06-17 07:36:32
      小型排水閘站泵房內布置方案比選分析
      南屯煤礦深部泵房硐室群動壓失穩(wěn)機理及控制對策
      煤炭學報(2015年10期)2015-12-21 01:55:27
      上蔡县| 临泽县| 安宁市| 清流县| 满洲里市| 饶河县| 临夏县| 黑河市| 永吉县| 汾阳市| 广平县| 安福县| 墨竹工卡县| 砀山县| 邹平县| 辽阳市| 华亭县| 无锡市| 新疆| 介休市| 镇雄县| 安义县| 无极县| 乌兰察布市| 淄博市| 大兴区| 西华县| 色达县| 莱西市| 铁岭县| 通州区| 保定市| 怀远县| 藁城市| 家居| 海门市| 建水县| 德清县| 马边| 共和县| 自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