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 斐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 主任醫(yī)師
劉恩茂 北京健澤中醫(yī)診所
孩子好動、厭學,令許多家長頭痛。育兒多年的父母們肯定聽過這樣一個順口溜:“一歲兩歲是心肝,三歲四歲有點煩,五歲六歲老搗蛋,七歲八歲狗都嫌”。在5~8歲這個階段,孩子往往精力旺盛,喜歡調皮搗蛋。有些孩子的頑皮可能是性格使然,有些卻可能是得了多動癥。如何判斷孩子是不是多動癥?孩子得了多動癥,“棍棒”教育有用嗎?
目前,與兒童疾病有關的問題越來越多。為什么總會丟東西?為什么有些孩子的協(xié)調能力較差?以上種種表現(xiàn),很多家長沒有在意,這很可能是孩子生病了。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認真聽講、經常丟東西、學習困難,很可能是患上了多動癥。
家長不免產生疑問,孩子好動,也是天性,稍微管管就可以了,怎么跟疾病扯上了關系?
根據(jù)《中醫(y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兒童多動癥(修訂)》(下文簡稱《指南》)的介紹,兒童多動癥是兒童時期較常見的神經發(fā)育障礙性疾病,最主要的表現(xiàn)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常伴有學習困難、品行障礙甚至是心理問題。所以,得了多動癥的孩子,并不是天性頑皮、故意搗亂。
從發(fā)病的原因上來說,目前對多動癥還沒有確切的結論,相關研究認為多與遺傳、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環(huán)境因素等相關。
遺傳因素是相對比較明確的因素之一。在患有多動癥的孩子中,可以發(fā)現(xiàn)具有明顯的家族遺傳性。
在母親孕產期,母親的身體素質對于孩子的健康狀況非常重要,如果母親的心理壓力和身體狀況較差,可能會導致孩子出現(xiàn)多動癥。根據(jù)相關研究,孕婦早產、窒息、外傷等情況均可能導致兒童期出現(xiàn)多動癥。
家庭環(huán)境是影響孩子心理發(fā)育的重要因素,長期家庭氛圍緊張、不良親子關系等情況的出現(xiàn),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心理負擔,影響日常生活中的行為習慣。父母教育不當,可能會使孩子出現(xiàn)精神不集中、個性不穩(wěn)定和失落情緒。此外,內向型兒童由于溝通交流能力較差,在進入社交群體后,會出現(xiàn)異常的焦慮、抑郁等情緒,進而影響行為習慣,易導致疾病的產生。
飲食營養(yǎng)對于多動癥的孩子也有影響。相關研究提出,在整個生長發(fā)育過程中,不同元素的缺乏或過度攝入,都可能會對孩子的智力、神經發(fā)育等問題產生影響。
“好動”不代表就是多動癥,什么樣的“好動”屬于性格使然?哪類的“好動”是疾病的表現(xiàn)呢?根據(jù)《指南》,多動癥主要有以下具體表現(xiàn)。
一部分多動癥兒童可表現(xiàn)為多動沖動:多動難靜,不能自控;坐立不安,常離座位;不分場合,跑來跑去;玩耍時過于興奮,無法安靜;經常忙個不停;多言多語,自說自話;問話未完,搶著回答;很難按序排隊;干擾別人,擅拿他人物品。
但多動癥并非只表現(xiàn)為“好動”,有些可能以神思渙散(即注意力缺陷)為主要癥狀:粗心大意,做事馬虎、不重細節(jié),時常出錯;神思渙散,難以集中;心不在焉,似聽非聽;興趣多變,難按要求完成任務;做事凌亂,沒有條理,做事拖拉;懶散懈怠,缺乏恒力;丟三落四,有頭無尾;不耐干擾,易于分神;記憶力差,容易忘事。
多動癥的孩子還可能會出現(xiàn)性格沖動的問題,經常會做事不計后果,不知道危險,興起時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甚至跟同齡的小伙伴發(fā)生打斗。沒有耐心也是多動癥的典型表現(xiàn),不能完整的聽完別人講話、隨意插嘴或打斷,不能夠耐心地做完一件事情。
多動好動和注意力缺陷是多動癥的主要特征,各有9種癥狀,臨床符合6種以上的癥狀超過6個月才能診斷。由于孩子的癥狀不一定特別明顯,而且也沒有完全明確的病理表現(xiàn),所以當出現(xiàn)上述癥狀且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時,家長應當密切觀察,與醫(yī)生及時溝通,協(xié)助診斷。
多動癥影響孩子學習,輕度表現(xiàn)為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嚴重甚至會導致厭學、逃學、輟學等后果。許多家長缺乏對多動癥的重視,導致治療滯后甚至不治療,對孩子進行責罵、體罰,使親子關系更加緊張,孩子對家長以及社會更加抵觸,產生逆反心理,在青少年階段產生犯罪沖動,給自己和家庭帶來危害。
幼兒是培養(yǎng)孩子健康人格以及人生觀的重要階段,此時產生的種種心理問題,很可能為成年后的性格缺陷、不良行為埋下禍根。
多動癥并非孩子的本性,不是靠打罵就能解決的問題。
家長需要認識到,多動癥不是壞毛病,并非孩子的本性,不是靠打罵就能解決的問題,積極就醫(yī)是解決多動癥的唯一選擇。孩子的心理發(fā)育尚不完全、較為敏感,對外界的刺激易產生多種不良反應。此時,無論孩子是否生病,都應當注意其心理保護。
當孩子出現(xiàn)問題時,即使癥狀較輕、不能明確診斷,家長也應學習如何改善親子關系,關心和體諒孩子,保持良好的耐心,對于孩子的學習任務不應當過于苛刻。注意保證孩子的合理作息,適當鼓勵孩子,參與到孩子的心理康復訓練中。維持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不僅有利于孩子個性特質的形成,還會對其人生觀、價值觀、時間觀的塑造產生正面影響。在飲食上,應當合理膳食,不讓孩子有飲食偏好,不過分食用刺激性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