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當代社會加速度理論的源流、理路與批判

      2019-06-11 04:30:37代利剛??
      社會科學 2019年2期
      關鍵詞:拜物教馬克思

      代利剛??

      摘要:社會加速度理論作為西方馬克思主義與社會批判理論的最新進展,有著自身生成和演化理路:在維希留的相對論速度學與羅薩的結構速度學的基礎上,沿著加速度合理性討論、自我異化理論和時間政治學三條進路推進。社會加速度理論延展了歷史唯物主義的“歷史”概念的時間維度,然而,代表性文獻的詞頻學考證表明,西方社會加速度理論把馬克思的社會理論理解為社會達爾文主義,導致批判社會加速度的理論反而成為新的速度拜物教。走出困境的方案在于,把對馬克思思想的達爾文式借用推進到商品拜物教理論層面上,進而以馬克思的自由理論尋求治療方案。這種實證診斷和治療方式提升了馬克思的思想和社會加速度理論的研究空間。

      關鍵詞:速度學;加速社會;馬克思;拜物教

      中圖分類號:B08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257-5833(2019)02-0130-08

      作者簡介:代利剛,江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江蘇無錫214122)

      “諸多學者①均認為速度是現(xiàn)代性的核心,并且對于政治有著重要影響”②,威廉·舒爾曼③(William Scheuerman)甚至指出 “加速度是當代社會發(fā)展的主要、顯著特征”④。不但如此,他們把吐爾干、韋伯和齊美爾主張的現(xiàn)代性稱為現(xiàn)代性進程Ⅰ,以速度為核心的新的現(xiàn)代性稱為現(xiàn)代性進程Ⅱ。從思想推進上看,新的速度學研究改變了對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歷史概念的理解,對此,哈特穆特·羅薩(Hartmut Rosa)認為,“馬克思的方法……的前提是歷史能夠加速(或被加速),然而,歷史唯物主義的歷史圖像是基于線性的歷史時間概念,這一概念或多或少具有封閉性” Hartmut Rosa,Social Acceleration:A New Theory of Modernit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3,p.163.。從國內(nèi)學術研究來看,速度學研究日益成為國內(nèi)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理論等領域關注的熱點。因此,基于最新文獻群的分析,筆者考察了社會加速度理論的源流及理路并將其置于馬克思的思想中進行批判與重構。

      一、現(xiàn)代性進程Ⅱ:維希留的相對論速度學與羅薩的結構速度學

      保羅·維希留保羅·維希留(Paul Virilio)曾任教于歐洲研究院,法國文化理論家、美學家、哲學家,以研究技術與速度的關系問題而聞名于世,創(chuàng)立速度學,并使之推廣到建筑、藝術等領域。其代表著作有《速度與政治:速度學散文》(Speed and Politics: An Essay on Dromology)、《戰(zhàn)爭與電影:知覺的邏輯》(War and Cinema: The Logistics of Perception)等。(Paul Virilio)和羅薩是速度學創(chuàng)立過程中的代表人物。維希留首次把愛因斯坦相對論引入社會學領域,創(chuàng)立相對論速度學,在此基礎上,羅薩為速度學建立結構性體系。維希留是速度學的奠基人,以基本命題形式從方法論、認識論、功能論三個維度為速度學做了基本定位。從方法論上看,“速度學是一門(關于速度的)具有“透視”意義的隱性科學”,是在邏輯學意義上對生活科學的互補和補充科學,與生活科學、物理學、自然科學不能混淆,它有著特別的研究視角:“速度學作為一門科學有著類似運輸工具的功能,是決定最終結果的運輸工具和變速器” Paul Virilio, M. Degener trans. Negative Horizon, London:Continuum,2005,p.132.,通過這一視角,我們可以看清楚社會生活的“具體經(jīng)驗”。

      從認識論的維度看,“速度學是涉及到認識論的‘認知系統(tǒng)”,伊恩·詹姆斯(Ian james)就把維希留的速度學定義為“一種涉及到速度塑型和速度決定表象的認知系統(tǒng),這一系統(tǒng)的基礎是以速度作為導向型基調(diào)進行的概念化的重塑和語體上的創(chuàng)新” Ian James,Paul Virilio, New York: Routledge, 2007,p.42.。從速度學的功能來看,“速度決定社會現(xiàn)象”,他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的重要名詞類比和解釋社會領域的速度功能,提出新的速度空間(Speed space)范疇,其含義是社會變化的速度改變著我們對于空間的經(jīng)驗。

      羅薩是另外一位速度學的代表性學者,他對維希留速度學的創(chuàng)新在于,為加速社會理論的淵源、表象、成因和理療提供系統(tǒng)性、結構性的方案。首先,他把以往對于現(xiàn)代性的研究定義為四個重要方面組成了“現(xiàn)代性進程Ⅰ”:涂爾干的差異性(Disintegration)理論、韋伯的合理化(Rationalization)理論、齊美爾的主體性(Individualization)理論與馬克思的馴化(Domestication)理論。但是四位思想家對現(xiàn)代性的診斷都會陷入悖論,涂爾干的社會結構的差異化理論會走向解構主義;韋伯針對社會文化的合理性解釋會陷入工具理性的牢籠;齊美爾針對個體提出的主體性思想會走向文化多元論,而馬克思提出的對自然的馴化會陷入環(huán)境災難。

      羅薩明確指出,以往研究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是,我們對現(xiàn)代性的研究忽視了時間維度,“如果我們不能為我們的分析加入時間維度,那么我們就不能充分地理解現(xiàn)代性的本質(zhì)和特征以及現(xiàn)代性的結構和文化演進”Hartmut Rosa, Social Acceleration: Ethical and Political Consequences of A Desynchronized High–speed Society, Constellations, 10.1 ,2003,p.4.。由此他把融入速度的現(xiàn)代性研究稱為現(xiàn)代性進程Ⅱ。他認為,從思想的直接來源來看,速度學承接了哈維的“時空壓縮”理論參見David Harvey, 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 Oxford: Blackwell ,1999.,即空間的壓縮必然帶來時間密度的增加。以此,空間理論銜接著時間理論,學者約翰·艾倫(John Allen)清楚地洞視了這一聯(lián)系:“在某種程度上,時間維度的缺乏與空間障礙的清理相聯(lián)結”John Allen, Chris Hamnett, Introduction,In John Allen, Chris Hamnett (Eds.), A Shrinking World?Global Unevenness and Inequalit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p.9.。

      羅薩把現(xiàn)代社會的加速度分為技術、社會、生活步伐三重加速度。首先,技術加速度包括交通和交流的加速與產(chǎn)品的加速迭代,他認為這些都深刻地影響空間。他在吸收了馬克·歐杰(Marc Augé)的“非地方性”(NonLieux)和哈維的空間理論基礎上參見Marc Augé, NonLieux, Introduction à une Anthropologie de la Surmodernité, Paris:Seuil,1992,此書中,哈維也指出時間在改變著空間。,提出技術壓縮的“時間正在逐步壓縮和摧毀空間”Hartmut Rosa,Social Acceleration: Ethical and Political Consequences of A Desynchronized High–speed Society, Constellations, 10.1 ,2003,p.6.。其次,關于社會變革的加速度思想,羅薩吸收了赫爾曼·魯波(Hermann Lübbe)的“現(xiàn)在的收縮”(Gegenwartsschrumpfung)思想根據(jù)赫爾曼·魯波的思想,社會加速度導致過去和未來不再持存和有效,時間被壓縮。Hermann Lübbe, Gegenwartsschrumpfung, in Klaus Backhaus and Holger Bonus (Eds.),ie Beschleunigungsfalle oder derTriumph der Schildkrte, Stuttgart: Schffer/Pschel,1998, pp.129-164.,提出社會的“現(xiàn)在的收縮”滲透到政治、職業(yè)、規(guī)范、文化等各個方面,“通過現(xiàn)代的時間跨度的壓縮,社會的經(jīng)驗和預期衰退率在增長”John Allen, Chris Hamnett, Introduction,In John Allen, Chris Hamnett (Eds.), A Shrinking World? Global Unevenness and Inequalit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p.7.。最后,關于生活步伐的加速度,羅薩在萊文等學者的“時間地理學”關于時間地理學,參見Robert V. Levine, A Geography of Time, Basic Books,1997; Georg Simmel, On Individuality and Social Forms,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71; Georg Simmel, T. B. Bottomore, D. P. Frisby, The Philosophy of Money, Routledge, 2011。基礎上,把生活步伐的加速度對個體的時間經(jīng)驗的影響分為兩個方面:主觀方面表現(xiàn)在人們在時間的壓力下產(chǎn)生時間焦慮;客觀方面表現(xiàn)在人們花費在吃穿住等家庭生活上的時間被壓縮。

      羅薩還給出了加速社會的三條動因。首先是經(jīng)濟方面的動因,他借用了本杰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時間與金錢相等理論”和馬克思的超額利潤理論,指出資本追逐超額利潤引起技術的競爭,導致生產(chǎn)、分配、消費三重社會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競爭。羅薩關于文化動因的分析基于弗里德里?!ぐ泊穆。‵riedrich Ancillon)的幸福學懸設:好的生活就是要過現(xiàn)世滿足的生活19世紀的安茨隆在上帝觀念崩塌之后認為好的生活就是要過現(xiàn)世滿足的生活。Hans Blumenberg、Marianne Gronemeyer、Gerhard Schulze對這一觀點做了推進。。但是,當現(xiàn)實的提供與個體的追求形成深刻的二律背反,世界時間與個體的生活時間形成嚴重的分離(Blumenberg)時,為彌合分離,個體生活必然以加速度追趕社會加速度帶來的現(xiàn)實的提供,但是人永遠無法得到滿足,于是處于深度的操勞之中,在此意義上,安茨隆的幸福學假設并不能帶來真正幸福。第三個動因是結構性動因,在借用了尼克拉斯·盧曼(Niklas Luhmann)的社會學系統(tǒng)理論基礎上,羅薩認為社會加速度的動因是功能差異體(Functional Differentiation)構成的基本結構,結構本身不是分層的等級結構,而是由政治、科學、藝術等不同功能的系統(tǒng)交織而成的“紋路”參見Niklas Luhmann, Stephen Holmes and Charles Larmore tra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ociet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2.,該結構的相互聯(lián)系性導致整個社會系統(tǒng)都要加速度。

      另外,羅薩給出了以減速為核心的治療術,這個治療術有五個重要原則。第一,從自然和生理屬性上看,由于人類的大腦和身體的認知進程的生理局限,人類有著“人類學速度限制”(Anthropological speed limits),不能無限加速度。第二,減速度的理想形態(tài)是回歸到烏托邦式的田園生活中,這是后現(xiàn)代加速社會遺忘的“減速綠洲”(Oases of deceleration)。第三,現(xiàn)代社會的機能失調(diào)是一種無意識的減速度,比如交通擁擠,經(jīng)濟發(fā)展過程中的結構性失業(yè)等。第四,有意識的減速度是對抗加速社會的重要手段,包括兩種方案:其一是有限和臨時的減速形式,比如修道院的短期修行、銀行的延期償還等;其二是原教旨主義的反現(xiàn)代性社會運動,諸如皮特·格羅茨(Peter Glotz)參見Peter Glotz, Kritik der Entschleunigung, in Backhaus and Bonus, eds., Die Beschleunigungsfalle oder der Triumph der Schildkrte, SchfferPoeschel Verlag,1998,pp.75–89.等學者發(fā)起的極端環(huán)境保守主義運動。第五,羅薩悲觀地認為,“事實上實質(zhì)性的改變不可能發(fā)生,現(xiàn)代性的系統(tǒng)可能被關閉,歷史將終結于‘極度加速度停止(Hyperaccelerated standstill)或‘極慣性矩(polar inertia)” Hartmut Rosa,Social Acceleration: Ethical and Political Consequences of A Desynchronized High–speed Society, Constellations, 10.1,2003,pp.16-17.,我們對“停止或癱瘓”無能為力 Paul Virilio, Jean Baudrillard, and Francis Fukuyama等也持這樣的觀點。福山在關于后歷史學(posthistoire)的討論中,針對加速社會的困境,提出我們要回到科耶夫和黑格爾的保守政治學。。

      二、推進速度學的三條進路:網(wǎng)絡決定論、異化自我和時間性政治

      當代西方學界沿著三條進路推進維希留和羅薩的速度學:朱迪·瓦克曼(Judy Wajcman)等學者對速度學的合理性和基本特征進行討論;埃里克·徐(Eric L.Hsu)等學者向自我心理領域延伸;羅伯特·哈桑(Robert Hassan)等向政治領域擴展,提出時間性政治學。

      瓦克曼看到羅薩加速度理論中的二律背反,即羅薩認為技術加速度會縮短人們工作和生活的時間,產(chǎn)生更多的休閑時間,進而導致生活節(jié)湊的減慢,但是,他又提出了生活節(jié)奏的加速度。為解決矛盾,瓦克曼給出了比羅薩的時間密度增加理論更為復雜的時間和技術理論,他認為,信息與通訊技術(ICTs)的變革使人的休閑時間以及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增多,然而出現(xiàn)時間恐慌的原因是“移動通訊方式可以創(chuàng)造新的時間實踐形式,改變了交往的質(zhì)”Judy Wajcman, Life in the Fast Lane? Towards a Sociology of Technology and Time, Th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59.1,2008:p.70.。具體而言,通訊技術并不能取代面對面的交往,但是創(chuàng)造了一種模糊地“在場和非在場”意義上的“聯(lián)結關系”或社會關系,這種關系導致了“時間變位”(Timeshifting),即由于非在場的關系對象通過通訊手段使得對方的工作計劃被推遲、耽擱或提前,進而導致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出現(xiàn)多重任務疊加的非組織性狀態(tài)。

      總體而言,瓦克曼關于加速社會的解釋帶有強烈的技術決定論色彩。這被哈桑洞察并予以反駁。在哈桑看來,技術決定論由于忽視了個體和公眾關系與技術的關系,已經(jīng)被科學社會學拋棄,需要用“網(wǎng)絡決定論”取代技術決定論,因為網(wǎng)絡對于人生存方式的決定作用更為根本針對哈桑的批判,瓦克曼進行了積極的回應并捍衛(wèi)“技術決定論”,他認為科學社會學沒有簡單地取消技術決定論,而是“對于技術和社會之間的關系做了新的定義”(Judy Wajcman, Further Reflections on the Sociology of Technology and Time: A Response to Hassan, Th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61.2 ,2010,p.378)。。“自從20世紀70年代晚期開始,手機是波瀾壯闊的社會信息與技術革命的組成部分。這個變革也是數(shù)字邏輯作用效果的一部分,這種系統(tǒng)的能量先在于任何單個的技術”Robert Hassan,Social Acceleration and the Network Effect: A Defence of Social “Science Fiction”and Network Determinism, Th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61.2 ,2010, p.369.,也就是說,相對于間接和抽象的網(wǎng)絡邏輯(logic of the network),技術本身是次要的。

      在哈??磥恚W(wǎng)絡化已經(jīng)成為人的本質(zhì)生存狀態(tài)。網(wǎng)絡空間的存在使得人們生活在可以同時進行成千上萬連接的空間中,其時間特征是同時性,幾乎取消某一單獨事件的持存,多重連接代表的多重任務使得我們的生活時間比鐘表顯示的時間要快。哈桑借用海德格爾的技術批判思想,認為這種生活狀態(tài)的后果是,人們看似有更多的交流和選擇,但是大量的信息引起信息災難,致使人沒有思考時間,失去批判思考能力,進而導致人沒有選擇和自由。事實上,哈桑的技術決定論和瓦克曼的網(wǎng)絡決定論之爭從深層推進了加速社會理論研究。類似這種本源性理論研究也在日趨增多,如萊因哈特·勒克(Reinhart Koselleck)從人類的時間概念角度反思是否存在加速度 Reinhart Koselleck, Is There An Acceleration of History, HighSpeed Society: Social Acceleration, Power, and Modernity,113 ,2009. ;格奧爾格·齊美爾(Georg Simmel)從貨幣經(jīng)濟的角度對于加速社會的原理做了深層探析See Georg Simmel, The Pace of Life and the Money Economy, in Hartmut Rosa, ed. Highspeed Society: Social Acceleration, Power, and Modernity,Penn State Press, 2010.。

      埃里克·徐和安東尼·艾略特(Anthony Elliott)的“自我”進路把蒂莫西·歐文斯(Timothy Owens)的社會心理學理論與羅薩等人的速度學理論相融合。在歐文斯看來,自我是“思想、感覺、身份和動機構成的有組織、交互式的系統(tǒng),這一動機源于(1)自我反思性及其表達;(2)人們對自身的社會定位;(3)對人類具體存在方式的刻畫”Timothy J. Owens,Self and Identity, In John Delamater (Ed.),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New York: Kluwer Academic/Plenum Publishers,2003,p.206.,顯然,歐文斯把自我刻畫為社會的產(chǎn)物,這就給埃里克·徐等敞開了社會加速度理論融合的空間。他進而提出了加速社會下自我的四種生存狀態(tài):冷漠自我(Detached self);反身性自我(Reflexive self);重塑自我(Reinventive self);停滯自我(Stationary self)。

      埃里克·徐等學者的冷漠自我揚棄了齊美爾的理論。齊美爾認為,在變化的社會中,“我們不斷地需要一個新的更大能量的刺激”Georg Simmel, The Philosophy of Money, London: Routledge,2004,p.14.,“我們尋求的是在不斷出現(xiàn)的新刺激、新感覺和新外在活動中的片刻滿足”Georg Simmel, The Philosophy of Money, London: Routledge,2004,p.490.。埃里克·徐的推進在于發(fā)現(xiàn)了沉寢在不斷刺激中的人的悲劇:由于人們適應社會規(guī)則等的改變,“對變化本身越來越失去敏感度和關注度”Hartmut Rosa,Social Acceleration: Ethical and Political Consequences of A Desynchronized High–speed Society, Constellations, 10.1 ,2003,p.402.。而反身性自我主要推進了羅薩和吉登斯的自我理論,羅薩認為,“現(xiàn)代的自由觀念就是自我確證,善的生活就是面對外在的障礙、阻礙、不足發(fā)揮主動性的過程” Hartmut Rosa,Social Acceleration: Ethical and Political Consequences of A Desynchronized High–speed Society, Constellations, 10.1 ,2003,p.13.,吉登斯則進一步指出“極度的反身性自我意識是,在擺脫傳統(tǒng)文化枷鎖的情況下個體尋求構建自我認同性(Selfidentity)” Matthew Adams,The Reflexive Self and Culture: A Critique,Th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54(2), 2003,pp.221-222.,而徐和艾略特的進一步推進是,在加速社會的語境中,自我確證和認同與自我本身是相異化的,一方面人們在追趕社會加速度中獲得自我主動性或能動性的滿足,另一方面?zhèn)€體又對外在的規(guī)訓(discipline)和規(guī)制(regulation)感到厭倦和無力。

      埃里克·徐提出的“重塑自我”則在奈杰爾·斯里夫特(Nigel Thrift)的自我重塑和艾略特的意義缺失之間保持張力。斯里夫特高度評價現(xiàn)代社會的自我重塑,認為自我重塑“作為一種創(chuàng)造性能力是一種新的資源……可以提高創(chuàng)新的效率”Nigel Thrift,A Perfect Innovation Engine: The Rise of the Talent World, Distinktion: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Social Theory, 9(1),2008.pp.115-116.。但是艾略特指出,加速社會語境下的重塑自我會導致“價值和意義的喪失”(Obliteration of value and meaning)Ann Branaman, Making the Cut: How Cosmetic Surgery Is Transforming Our Lives, London: ReaktionBooks,2008,p.6.。因此,埃里克·徐綜合重塑自我的積極意義和消極意義,發(fā)現(xiàn)了自我的深刻的二律背反。

      停滯自我理論極具趣味性,加速的社會反而出現(xiàn)了類似于物理學的極慣性矩(Polar inertia)的瘋狂的停滯(Frenetic standstill)。從社會層面看,“當代社會領域缺乏向著一種有意義的方面變革的能力”Hartmut Rosa,Social Acceleration: Ethical and Political Consequences of A Desynchronized High–speed Society, Constellations, 10.1 ,2003,p.13.,社會加速使得社會無目的的改變,從而出現(xiàn)停滯。在此背景下,個人時間的極度缺乏導致人們沒有時間向著確定的、有意義的目標行動,最終導致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地平線崩塌。同時,自我會以“減速”來平衡和對抗加速社會帶來的不適應,如慢速進餐運動和練習瑜伽等活動。

      關于速度學的“政治學進路”,維希留較早地把加速社會理論向政治領域推進,他在《速度與政治》中提出了一個重要命題:沒有工業(yè)革命,也沒有政治革命,只有速度革命。他認為,政府借用速度學意義上作為假肢(Prosthetics)的加速技術來控制民眾,政府成為了一種“機器的變種”(Machinic species),假肢對社會的控制壓制著人性,社會生產(chǎn)的分配和調(diào)度不再以剩余勞動合理運用為根據(jù),而只是為適應社會加速度。這就使政府和社會用適應速度的規(guī)訓消解了階級斗爭。對此,維希留認為,“通過社會的動態(tài)效率(物流學,Logistics),大眾與技術化的工具之間的糾葛已經(jīng)取代了階級斗爭”Paul Virilio, Marc Polizzotti tran., Speed and Politics, los angeles: Semiotext(e), 2006.p.72.。

      哈桑則進一步指出,“社會的加速變化導致政治記憶的喪失(Loss of political memory)” Robert Hassan, Empires of Speed: Time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Politics and Society, Vol. 4. Brill, 2009,pp.226-227.。在他看來,鮑德里亞消費社會和景觀社會理論解釋了人類對商品虛幻的追求,在新自由主義的影響下,技術和社會的加速運行使得人們對于商品的拜物達到無以復加的程度,最終導致政治記憶的擦除。具體而言,網(wǎng)絡媒體和多元的電子圖像、音響使得社會成為“景觀社會”,創(chuàng)造了一個“多元的現(xiàn)實”,真正的現(xiàn)實政治反而被遺忘,也就是說,“商品拜物教模糊了政權的變動” Robert Hassan, Empires of Speed: Time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Politics and Society, Vol. 4. Brill, 2009,p.193.。本來政治事件和教訓是可以通過代際交流來傳遞,但是現(xiàn)代社會政治記憶的喪失導致政治家可以選擇性地利用政治事件的片段達到自己的目的,經(jīng)過“選擇的政治記憶對于當代的資本主義體系沒有威脅” Robert Hassan, Empires of Speed: Time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Politics and Society, Vol. 4. Brill, 2009,p.227.,這就使得現(xiàn)代性的討論局限在文化理論、文學批判等領域,最終導致政治絕望。

      三、速度學的批判:以馬克思商品拜物教為視角

      從羅薩等學者的引用和注釋來看,社會加速度理論的主要研究者都涉及到了馬克思的思想,那么二者的思想關系如何,這一問題的探索可以拓寬對社會加速度理論的理解,而且可以開拓歷史唯物主義的時間維度的研究?;趯嵶C的考慮,我們將用詞頻學方法對于以上加速度理論的重要學者的代表性文獻進行實證分析。我們檢索的關鍵詞頻是“marx”。維希留在速度學創(chuàng)立之時,較少涉及馬克思,整個著作《否定的地平線:速度學散文》(Negative Horizon: An Essay in Dromoscopy)沒有提及馬克思,他的代表作《速度與政治》中,marx出現(xiàn)17次,與速度和時間有關的9次在批判蘇聯(lián)獨裁和集權時,他認為馬克思的思想是獨裁的基礎,位于第15,54,66,67,117,120,135,136頁, 批判馬克思沒有預料到資本主義的繁榮位于第130頁(Paul Virilio, Marc Polizzotti tran.,Speed and Politics, los angeles: Semiotext(e), 2006)。,其中8次均把馬克思的思想當作蘇聯(lián)集權體制的思想基礎加以批判,一次批判馬克思沒有預料到資本主義的繁榮。瓦克曼在《快速生活軌道——朝向技術和時間的社會學》中兩次提到馬克思參見Judy Wajcman, Life in the Fast Lane? Towards a Sociology of Technology and Tim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Wiley, 2008,p.63.,均在馬克思資本的逐利性意義上強調(diào)時間就是利益。

      羅薩對馬克思的引用較多,在《社會加速度—現(xiàn)代性的新理論》中,他在加速度層面上提出“Marx”的有24處,其中9處承認馬克思同韋伯、吐爾干等都是加速社會理論的起源性思想家。為分析社會加速的成因,15處涉及到馬克思的社會結構理論,4處提出要用馬克思的社會動力學分析社會加速現(xiàn)象羅薩認為馬克思的社會理論是加速度理論起源的,分別位于第xv,xvii,47, 50, 56 ,57 ,123,162,298頁;借用馬克思的系統(tǒng)化、功能化的社會結構理論進行分析,分別位于第xxix,47-49頁(共15次),借用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動力發(fā)展理論(生產(chǎn)關系與生產(chǎn)力的矛盾),分別位于第50,105,93,170頁(Hartmut Rosa, Social Acceleration:A New Theory of Modernit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3)。。值得注意的是,在借用馬克思的結構和動力分析方法之時,羅薩提出了“生產(chǎn)-技術加速度循環(huán)”與“剩余時間利益競爭” 的互動關系,他認為,“馬克思觀察的結論是生產(chǎn)技術會加速度循環(huán),……其中,機器的生產(chǎn)單位產(chǎn)品的工作時間縮短,進而又導致更快的機器和技術的發(fā)展”Hartmut Rosa, Social Acceleration:A New Theory of Modernit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3,p163.,而工人工作時間增多的原因在于“勞動時間的節(jié)約可以被轉(zhuǎn)換為相對剩余價值”Hartmut Rosa, Social Acceleration:A New Theory of Modernit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3, p162.,工廠之間也會形成剩余時間和剩余價值的競爭。

      哈桑在《速度的帝國》中也多次提到馬克思。在馬克思與社會加速度理論關系意義上,他的觀點呈現(xiàn)嚴密的邏輯序列(以下幾點在書中呈現(xiàn)的先后序列對應他們之間的邏輯關系)哈桑借用德里達的《馬克思的幽靈》的后馬克思主義觀點,認為馬克思已經(jīng)提及了社會加速度(第5頁),這種提及可分為兩個方面:利益驅(qū)使加速度(第13頁兩處),利益驅(qū)使的加速度是現(xiàn)代性的特征(第36頁三次;第61頁兩次)。在借用哈維的資本的限度思想意義上,資本對于加速度的作用(第59頁兩次; 第60、65、203頁各一次);社會技術推動加速度(第59頁兩次;第140頁和第172頁各一次);速度與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社會結構理論的關系(第60、78、100、225頁);加速度導致傳統(tǒng)階級概念的消亡(第78、188頁);社會的網(wǎng)絡交往關系促進加速度(第225頁);加速度導致社會矛盾(第192、202頁)(Hassan Robert, Social Acceleration:A New Theory of Modernit,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3)。。(1)在德里達的后馬克思主義基礎上,承認馬克思是速度學的起源;(2)社會利益競爭引起的加速度是現(xiàn)代性的重要特征;(3)以哈維的空間理論和馬克思的資本理論,承認資本對加速度的推進作用;(4)把加速度的影響逐步擴展到技術、政治經(jīng)濟、社會交往網(wǎng)絡等領域;(5)社會加速度導致階級意識的消亡與不可調(diào)和的社會矛盾。從(1)→(5)的邏輯序列中,我們可以看出,哈桑借用馬克思思想的根本方面是:“社會利益的競爭是加速社會的基本動因”。

      綜合以上, 維希留把馬克思思想理解為集權的基礎,這基本是一種誤解,羅薩對馬克思的借用基本在“剩余時間的競爭導致生產(chǎn)和技術加速度循環(huán)”層面上,哈桑更多地強調(diào)資本的利益邏輯,而瓦克曼也持同樣的觀點。進一步而言,他們僅僅把馬克思的加速思想理解為資本的邏輯、社會利益競爭、社會加速度三者的互動關系,這顯然是一種社會達爾文主義。對此,哈桑直言不諱地指出,“如果用達爾文主義解釋馬克思,競爭是我們‘人類的本質(zhì)” Robert Hassan, Empires of Speed: Time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Politics and Society, Vol. 4. Brill, 2009,p.207.。羅薩也認為,“根據(jù)馬克思著名的關于現(xiàn)代資本主義時間性的解釋,市場上時間與金錢的直接相等導致生產(chǎn)乃至流通和消費環(huán)節(jié)的加速”Hartmut Rosa ,William E. Scheuerman, Introduction ,in Hartmut Rosa, ed. Highspeed Society: Social Acceleration, Power, and Modernity, Pennsylvania: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2009,pp.8-9.,馬克思的這一思想相當于把“人類的歷史解釋為達爾文式殘忍的時間競爭,最快的競爭者才能走到終點”Hartmut Rosa ,William E. Scheuerman, Introduction ,in Hartmut Rosa, ed. Highspeed Society: Social Acceleration, Power, and Modernity, Pennsylvania: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2009,p.8.。

      然而,西方速度學理論家對馬克思思想的社會達爾文式的理解沒有達到馬克思思想的高度,我們可以將之置于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論和自由理論的框架內(nèi)進行批判和重構。這一批判視角的合理性一方面在于,在馬克思的拜物教理論看來,不管是技術,還是網(wǎng)絡或生活步伐的加速度,從本質(zhì)上來看,不但是對于獲取技術或物的崇拜,而且是對于特定時間內(nèi)獲取更多的技術或者物的崇拜,這是深重的現(xiàn)代性“疾病”。另一方面,西方學者關于加速社會對人的壓迫的治療僅僅停留在使人的生活步伐“加速或減速”的“共振”層面上,這顯然是一種杯水車薪的策略,只有重新回到馬克思的“自由理念”才能找到加速度引起的“真正的虛無”的治療方案。接下來,我們將從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論的認識論和生存論兩個維度上對哈桑等社會學家關于馬克思思想的不完全理解進行批判這里本文吸收了孫亮教授從認識論和方法論兩個層面上解析商品拜物教的觀點。孫亮:《馬克思拜物教批判語境中的“正義”概念》,《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5期。,進而把社會加速度理論置于馬克思的思想中進行重建。

      從馬克思商品拜物教的認識論視角來看,對馬克思思想的社會達爾文式的理解沒有認識到社會加速度是一種“幻想”和“錯認”。長期以來,由于受到盧卡奇的影響,我們對于商品拜物教的理解一直停留在物化的水平,日本哲學家推動了商品拜物教的理解,廣松涉的《物象化的構圖》區(qū)分出馬克思思想早期的物化與晚期的物象化的不同,平子友長把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的物象化提升為方法論。馬克思認為,“經(jīng)濟學家們把人們的社會生產(chǎn)關系和受這些關系支配的物( Sache) 所獲得規(guī)定性看作物的自然屬性( Ding 即物、東西)”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44頁。,這“把社會關系作為物的內(nèi)在規(guī)定歸之于物,從而使其神秘化”,一定社會關系基礎上神秘化的物被視為自然和永恒,這種錯認才是社會加速度的認識論本質(zhì),可以揭示出資本主義社會的真正加速“幻想”。由此觀之,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對速度的崇拜本身就是一種“錯認”,而對馬克思資本邏輯的競爭和利益思想的單向、碎片理解,不但沒有理解這種“幻想”,而且加劇了這種錯認。

      從馬克思商品拜物教的生存論視角來看,對馬克思思想的社會達爾文式理解沒有認識到社會加速度的深層病理。在馬克思看來,人類的具體勞動創(chuàng)造的是商品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創(chuàng)造的是價值,也是整個資本社會的基底。社會加速度的重要方面是對于技術式商品迭代速度的無限追求,以及飛速的商品經(jīng)濟對于人生活的強制,病理根源在于資本主義社會的思想交往形式。而羅薩等思想家沒有意識到勞動和商品的二重性對于理解加速社會的根源性意義。他對馬克思達爾文式的理解反而會使馬克思變成完全支持加速社會的思想家,在社會層面上形成新的速度拜物教。因此,“通過對馬克思的拜物教概念內(nèi)在的存在論維度( 物象化過程) 與認識論維度( 物化過程) 的理解, 使得我們可以確立這樣的思想原則: 任何脫離‘資本邏輯的批判都不可能真正領悟為這一邏輯保駕護航的各種錯認的‘觀念形而上學的意識形態(tài)特質(zhì)”孫亮:《馬克思拜物教批判語境中的“正義”概念》,《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5期。。

      羅薩等學者為社會加速度的弊端提出的治療方案是為社會中的人減速,以與整個社會形成“共振”。顯然,這一方案只是表層的治療。從根本上說,加速度對人本身的壓制涉及到自由問題,而馬克思的自由觀能為此提供豐富的資源。關于馬克思的自由觀,有不同的理解,卡門卡認為“馬克思的自由觀概念是一種社會的、集體的、積極的自由”張霄:《馬克思自由理論的解釋與重構——評當代英美學界的幾種馬克思主義自由觀》,《江漢論壇》2010年第4期。,佩弗認為,馬克思的自由是包含了積極自由和消極自由在內(nèi)的自我決定的自由觀參見Rodney G. Peffer, Marxism, Morality and Social Justic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0.。事實上,馬克思的思想有著揚棄以上觀點的豐富內(nèi)涵。在馬克思那里,必然、對象性活動和共同體是自由的三重要素,其中,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對象性活動是聯(lián)結自由意識和外在世界的樞紐,每個人的發(fā)展是其他人自由發(fā)展的條件的共同體是自由的社會條件。以此觀之,對社會加速度的拜物教本質(zhì)的認識是走出社會加速對人壓制和規(guī)訓的重要前提,以此為基礎,主體通過對象性活動,把科學、理想的自由社會的理念作用于對象世界,進而構建使個人能力充分發(fā)揮的自由共同體,才是走出加速社會困境的真正路徑。

      (責任編輯:輕舟)

      猜你喜歡
      拜物教馬克思
      馬克思生息資本理論的總體邏輯及其當代視野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寶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與形而上學——對鮑德里亞資本主義批判理論的批判性反思
      一個半世紀后的卡爾·馬克思
      在馬克思故鄉(xiāng)探討環(huán)保立法
      人大建設(2019年2期)2019-07-13 05:41:06
      唯物史觀視閾中資本主體性的僭越與譫妄
      《資本論》視域下馬克思自由觀的再探討
      學理論·下(2017年3期)2017-04-01 09:00:54
      從商品拜物教到景觀崇拜: 德波對馬克思批判理論的新推進
      宁安市| 西贡区| 庐江县| 定远县| 报价| 象州县| 静乐县| 仁布县| 华亭县| 青河县| 达日县| 思南县| 丹凤县| 湟中县| 都昌县| 松滋市| 巴楚县| 山西省| 砀山县| 光泽县| 南岸区| 天柱县| 新干县| 江孜县| 洞口县| 沂源县| 定兴县| 文水县| 安岳县| 灵丘县| 宁化县| 安多县| 枣庄市| 三亚市| 滁州市| 嘉兴市| 于都县| 苏尼特右旗| 苏尼特左旗| 华阴市| 诏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