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洪昌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倡導實施“圍繞議題,設計活動型學科課程的教學?!弊h題式教學是圍繞議題進行的教學,通過議題的解決培養(yǎng)學生應對各種復雜社會生活情境問題的能力。議題式教學的實施將使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實現(xiàn)由知識導向型向素養(yǎng)導向型轉(zhuǎn)變。
教學設計是議題式教學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因為一堂課如何上,其實就是設計思維的表現(xiàn)。在議題式教學中,議題、情境、活動是三大要素。其中議題是靈魂,情境創(chuàng)設和活動設計都要圍繞并服務于議題;情境是載體,議題的解決和活動的開展都要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進行;活動是關鍵,直接關系到議題式教學能否落實活動型學科課程的主旨。因此要實施議題式教學就必須圍繞這三大要素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
1 議題設計,依據(jù)目標,實現(xiàn)抽象到具體
議題,既包含學科課程的具體內(nèi)容,又展示價值判斷的基本觀點;既具有開放性、引領性,又體現(xiàn)教學重點、針對學習難點。因此在議題的設計上,要依據(jù)學科知識內(nèi)容和學科核心素養(yǎng)目標,結合學生可能的學習障礙與困難,設置層層遞進的系列化子議題。
在進行《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教學設計時,我以“文化為什么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為議題,這個議題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而又直接指向文化認同、科學精神這兩個素養(yǎng)目標,但這個議題比較抽象,具有綜合性,學生在學習時會遇到生活經(jīng)驗、情感體驗不足等障礙,因而我設置了相關子議題。1.列舉中泰兩國民族節(jié)日,人們慶祝傳統(tǒng)節(jié)日為什么不一樣?2.中泰兩國人民慶祝新年時,有什么共同點?3.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是什么樣的關系?4.我們應怎樣對待文化的多樣性?這四個子議題之間從現(xiàn)實材料到感性認識,再從感性認識經(jīng)過思考上升到理性認識,再來思考回答現(xiàn)實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由淺入深,不斷突破思維障礙,進而升華學科知識,形成學科素養(yǎng)。民族文化有其自身文化個性,因而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并且培育好、發(fā)展好本民族文化。文化是社會實踐的產(chǎn)物,世界各民族的實踐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規(guī)律,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規(guī)律,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因而各民族文化是平等的,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才能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
2 情境設計,身臨其境,實現(xiàn)學生思維碰撞
根據(jù)議題的實踐價值,結合學生經(jīng)驗或社會熱點,創(chuàng)設豐富多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對子議題進行思考,實現(xiàn)思維碰撞。
在設計《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時,播放中泰兩國的春節(jié)活動畫面,讓同學們在視覺沖擊下讓自己置身于中。再歸納兩國春節(jié)慶?;顒拥南嚓P內(nèi)容:中國春節(jié):貼春聯(lián)、倒貼“?!弊?,祭灶、祭祖,吃年夜飯,放煙花爆竹、舞龍,相互祝福等;泰國春節(jié):宋干節(jié),它源于佛教中的灑水祈福儀式,人們除了相互潑水外,還會互相在臉上抹上一層白粉表示祝福。在感受熱鬧的活動場面后,冷靜地進行思索。結合子議題思考:同是慶祝春節(jié)的活動,為什么不同?兩國人民慶祝自己的春節(jié),有沒有共性的內(nèi)容?不同是因為產(chǎn)生文化的實踐各異,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但在各異的慶?;顒颖澈螅钟泄残缘臇|西,如都體現(xiàn)宗教信仰、反映當?shù)氐娘L土人情、表達祝福等。通過情境設計以及對這兩個子議題的分析,加深了對“文化為什么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這個議題的理解。
3 活動設計,系列處理,實現(xiàn)學生合作互動
根據(jù)目標和教學線索,統(tǒng)籌議題涉及的主要內(nèi)容和相關知識,序列組織活動,既可采用社會實踐活動,也可在校內(nèi)進行實踐體驗式活動和實踐模擬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將學科知識內(nèi)化為核心素養(yǎng)。
在設計《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時,對“文化為什么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這一議題,通過系列活動,層層推進。
(1)開展微型詩會,由師生互答關于我國重陽節(jié)、中秋節(jié)、春節(jié),泰國宋干節(jié),故宮、泰大王宮的詩句,同時呈現(xiàn)圖片,領略民族文化的不同。
(2)我的好奇:中泰兩國文化差異的原因是什么?由學生思考回答,得出“文化是民族的”。
(3)我的困惑:世界漢詩協(xié)會聯(lián)合主辦的2017一帶一路中泰國際詩會在曼谷帝日大酒店隆重舉行。中國的詩歌為什么會流行到泰國?思考“文化又是世界的”,對中泰兩國過新年的描述,找出其共性,加深對“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理解。
(4)我的思索:由赴泰國旅游的注意事項,導出“我們要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學生結合教材思考:為什么要尊重?怎樣尊重?
(5)我的探究:《朗讀者》第一期壓軸出場的是96歲高齡的著名翻譯家許淵沖先生,他在國內(nèi)外出版譯著包括《詩經(jīng)》、《楚辭》、《李白詩選》、《西廂記》等六十本,是有史以來將中國歷代詩詞譯成英、法韻文的唯一專家。許老先生盡畢生之力所做的,就是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之美。運用文化多樣性的知識,說明中外名著為什么可以互譯共存。
(6)我的豁然:世界文化是多樣的,我們要認同本民族文化,樹立文化自信、文化自覺,同時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斷加強文化交流和文化創(chuàng)新,讓世界文化充滿生機與活力,不斷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活動設計中,以議題為線索,層層組織活動,讓學生在互動中將學科知識內(nèi)化為素養(yǎng)。
開展議題式教學,首要的就是要有設計思維,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究議題、情境、活動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在三者的良性互動中,推動議題式教學的有效實施,并最終落實“活動型學科課程”的目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崇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