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崇輝
【摘要】 眾所周知,語文是學生學習各門功課的基礎,而作文教學又幾乎占據(jù)了整個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可見作文教學有多重要。然而,在在農(nóng)村小學中,卻有不少學生寫不好作文,十分害怕寫作文,甚至于連一些語文教師都害怕教作文,一到上作文課就犯悚。“作文難,難于上青天”,“作文難,難作文,一見作文就頭疼”,是不少農(nóng)村小學的真實寫照。由于筆者也是一名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師,經(jīng)過多年的觀察和分析,我覺得在農(nóng)村小學中之所以有不少人愄懼作文,是因為在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中存在著不少誤區(qū),從而導致了作文教學上的高耗低效、積重難返。那么,到底農(nóng)村小學的作文教學中普遍存在著什么樣的誤區(qū)呢?
【關鍵詞】 小學語文 作文 誤區(qū)
一、農(nóng)村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誤區(qū)
(一) 總是暗示寫作文是一件很難的事,從而導致學生對作文產(chǎn)生愄懼心理
綜觀許多語文老師在教孩子們寫作文時,無不一再向?qū)W生強調(diào)作文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同時它又有多難?要寫好它是多么不容易?再加上每次寫作文時又總會向?qū)W生規(guī)定出許多的條條框框,比如至少要寫多少個字,中心一定要健康、突出,語言要盡量寫得生動有趣些,不能記流水帳,不能平鋪直敘,如果出現(xiàn)錯別字、病句將會如何被扣分等等等等,正是因為這些先入為主心理的影響和過多過嚴過細的寫作要求的束縛,才使得孩子們對作文失去了寫作的興趣和信心,產(chǎn)生了恐懼的心理,這種心理從他們接觸到作文起就開始陪伴著他們,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還逐步增強,最后有些學生甚至會達到“談文色變”的程度。
(二) 教師只是空講寫作理論,自己卻很少動筆寫作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語文教師教學生作文。要是老師經(jīng)常動筆,或者跟學生作相同的題目,或者另外寫些什么,就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加快學生進步?!边@就是通常所說的“下水文”,也就是說教師用學生的口吻,按學生的認識水平和能力,以學生身邊的事物為典型材料來記寫的文章。它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實際情感,并在作文教學中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然而,在現(xiàn)在的農(nóng)村小學中,還有多少語文教師在教學生寫作文時能夠做到親自“下水”作文呢?教師不親自“下水”試一試“水”的深淺,怎能體味得出學生為文之甘苦,指導好學生寫好作文呢?
(三) 作文訓練太盲目,目標不明確,缺乏系統(tǒng)性
由于小學沒有一套獨立的專門作文訓練教材,而農(nóng)村小學的語文教師跟班的又普遍較少(比如我的一位同學幾十年來就一直任教畢業(yè)班語文) ,因此,每位學生小學階段教他們寫作文的老師通??倳腥膫€,而這些教師在教學作文時往往又各自為政,很少有人會特別用心去研究一下之前和之后的教材里安排過哪些作文訓練,而是經(jīng)常隨意地想讓學生寫什么就寫什么,因此有時候同樣的一個作文題目(比如“記一件難忘的事”) ,三年級的老師曾經(jīng)布置過,四年級的老師也布置過,而到了五年級、六年級后,老師又會再次讓學生來寫。而每一次的訓練究竟是要讓學生達到什么樣的目標呢?似乎又都不太明確,造成學生越寫越煩,而寫作總體水平卻徘徊不前。
二、突破作文教學瓶頸的有效策略
(一) 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管學習什么知識,如果能讓學習者對所學的東西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在教學生學習作文時,一定要努力想辦法讓學生喜歡上作文。在這一點上,著名的作家肖復興就給我們作出了良好的榜樣,他在兒子剛?cè)雽W時就開始教兒子肖鐵寫作文,當時肖鐵認識的字還很少,于是肖復興就讓肖鐵對著錄音機說話,說后就和孩子一起聽,并且告訴他這就是作文啦。肖鐵一聽,覺得不難嘛,就整天對著錄音機說個沒完沒了。肖復興再慢慢地幫他把說出來的話用文字表達出來,于是,肖鐵對寫作的興趣越來越濃,作文也就越寫越好。當然,激發(fā)寫作興趣的方法還有很多很多,比如多鼓勵表揚他們,獎勵他們一些小禮品,引發(fā)他們的興趣。讓學生把自己的“佳作”大聲地朗讀給全班同學聽,或者把它貼到學習園地里,甚至推薦到報刊上去發(fā)表,都能極大地激起學生的寫作欲望。
(二) 明確課標中對各個學段習作的不同要求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即便不能做到對每個年級的每次習作要求都了然于心,但至少也應當了解一下《課標》中對各個學段的作文教學要求,比如第一學段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寫話興趣,引導學生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學習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在寫話中樂于運用學到的詞語,學習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第二學段是引導學生樂于和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印象深刻的地方寫具體,在習作中運用平時積累的詞句,學習修改作文;第三學段是主動能過寫作進行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在習作中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學寫讀書筆記和一些常見的應用文,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作文,有一定的寫作速度。教師只有清楚地把握好各個學段的習作要求,教學中才能進行有針對性地輔導,提高作文教學的成效。
(三) 引導學生進行課內(nèi)外閱讀,讓學生養(yǎng)成積累語言的良好習慣
課堂上要引導學生多讀多背文章中的妙語佳句、精彩片段,把自己喜歡的語語句、片段摘抄下來,還要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等相關的寫作知識。課后,要指導學生多讀有益的課外書籍、報刊雜志,拓展學生的視野,并要求學生邊讀邊寫讀書筆記,能使他們在更大的范圍內(nèi)獲取和積累習作素材。
(四) 上好作文評講課,培養(yǎng)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修改完學生的作文后,我都會根據(jù)學生實際習作的情況認真地寫好作文評講課教案。講評作文時出示具有普遍性缺點的習作讓學生點評,再集體修改。例如:在教學生寫人教版五年的下冊第四單元作文《令人感動的一件事》時,我發(fā)現(xiàn)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未能表達自己受感動時的內(nèi)心感受,讓學生集體修改。一位學生用積累的一個好句“我的內(nèi)心微微一震,似乎有什么東西緩緩流入心間,哦,那是一份感動,濃濃的感動”來寫出自己的感受。老師給予充分的肯定,然后讓其他學生仿照著寫出自己的心理活動。學生修改后的作文不再干巴巴,而是有血有肉,情感豐富了許多。
習作后的講評較之習作前的指導更有的放矢,也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對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