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火光
【摘要】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聽課能力是一項重要內容,是踐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關鍵,符合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課程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從興趣、習慣、方法三個方面加強對學生聽課能力培養(yǎng),讓學生聽的明白,養(yǎng)成主動去傾聽的習慣,從而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堂 聽課能力 培養(yǎng)措施
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四個重點,也是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根本。其中傾聽能力并不是指啟動聽覺器官接收語言信息的能力,更確切地說是指“聽得明白”,是為了接收信息從而更好交流,因此培養(yǎng)學生聽課能力就是要讓學生聽懂課堂教學內容,更好地接受課堂信息,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可以從培養(yǎng)學生傾聽興趣、習慣、技巧等方面入手,培養(yǎng)學生聽課能力。
1. 激發(fā)小學生傾聽興趣
1.1豐富課堂語言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通過師生對話而不斷推進的,要激發(fā)學生傾聽興趣,首先就要確保其聽到的內容具有趣味性,讓學生產生想認真傾聽的欲望,而這就要求教師的課堂語言需具備較高的藝術性。
1.1.1教師課堂語言富有感染力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只有富有激情的語言才能感染人心,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望廬山瀑布》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時通過配樂朗誦這首詩的詩句,利用極富有感染力的音樂,包含深情的詩句,真實的圖景,配上動情的朗誦,營造濃厚閱讀氛圍,通過充滿感情,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引起學生對詩文的好奇心,從而激發(fā)學生聽課興趣。此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應適當運用齊整的排比句式,擬人句式豐富課堂語言,增強課堂語言表達效果,從而將所要講述的內容突顯,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我是什么》一文教學中,教師在講解課文內容時,可以這樣說:有時候很溫和、有時候很暴躁,有時候做好事、有時候做壞事,有時候待在池子里、有時候飛到天上……通過排比、對比的語句豐富課堂語言,突顯教學內容,使得課堂語言更富有感染力,激發(fā)小學生傾聽興趣。
1.1.2教師語言生動形象、風趣幽默
低年級小學生認知能力尚地,語言接收能力不強,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身心特點精心組織自己語言,使得語言貼近學生生活,使得課堂語言生動形象、通俗易懂,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導入課堂中,如猜謎語、念童謠等,激發(fā)學生學習樂趣。例如:指導學生在田字格中寫字時,教師可以編寫“田字格、四條邊,文字寫中間,不靠上下左右線,行列整齊一線牽”這樣的歌謠,朗朗上口,讓學生記憶深刻。此外,教師的語言還應風趣幽默,啟迪學生智慧,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幽默的課堂語言就像課堂“這鍋菜”的調料,適量投放,會讓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在發(fā)笑的同時,感受到語言的魅力,達到活躍課堂氣氛的目的。
1.2適當應用多媒體元素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應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利用視頻、動畫、圖片等多媒體元素點綴課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和情趣,從而引發(fā)學生求知欲,激起學生傾聽欲望。例如:在《動物王國開大會》一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各種動物的聲音,讓學生們仔細聽一聽,猜猜都是什么動物的聲音,激發(fā)學生聽課興趣。
2. 培養(yǎng)小學生傾聽習慣
“聽”不僅僅是一種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更是一種習慣。要培養(yǎng)學生聽課能力,首先就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點抓“口語交際”這部分教學內容,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傾聽習慣。在口語交際中,訓練小學生“說”的同時,也要將“聽”作為重點,要求學生在說之前要認真傾聽,聽清楚要求,聽懂內容,聽明白評價,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才能真正進行“交際活動”,鍛煉學生口語能力、傾聽能力[4]。例如:在單元訓練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講童話故事”這一口語交際活動,將全體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選好組長,然后在各組長的安排組織下,各組員輪流講自己準備好的童話故事,其他學生認真傾聽,最后選出組內講故事最棒的學生,然后讓各組講故事能手PK,由全體學生評出班級“故事大王”。在講故事過程中,教師要求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并能夠復述出大體意思,強化學生聽的意識。通過這樣的口語交際活動激發(fā)學生說的興趣,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傾聽的好習慣。
3. 培養(yǎng)小學生傾聽技巧
傾聽能力是以“聽力”為基礎,但不代表學生“聽清楚”就能理解內容,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味地進行聽寫訓練,可以嘗試多種問法,如“同學們從老師剛剛的那句話中聽出了什么?”,只有當學生能“聽出什么”的時候,才能代表其不僅聽清內容,更經過了大腦思考,是真正運用傾聽技巧來完成傾聽過程。例如:在《曹沖稱象》一文教學中,講到眾人束手無策,曹沖站出來,說“我有辦法”時,教師可以將“我有辦法”說的更大聲,并營造突然安靜的氣氛,讓學生聽出這樣讀課文的用意,通過這種富有變化的朗讀,培養(yǎng)學生傾聽技巧。
4. 結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聽課能力是一件需要長期持續(xù)性進行的教學任務,教師要根據小學生身心特點和語言水平設計培養(yǎng)方案,從培養(yǎng)傾聽興趣、習慣、技巧等方面入手,提高學生聽課能力。
參考文獻
[1] 吳益民.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聽課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華夏教師,2018,11(16):32-33.
[2] 陳如波.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3(12):171.
[3] 蔣麗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傾聽能力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3(12):75.
[4] 藍曦.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傾聽能力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