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洋 楊小蕾 高佳樂 劉楊
[摘? ? ? ? ? ?要]? 在醫(yī)學學歷繼續(xù)教育中,輔導員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利用層次分析法(AHP)構建醫(yī)學成人高等教育輔導員評價指標體系,使用模糊綜合評價法(Fuzzy)驗證體系的可行性,形成由思想政治教育、溝通交流工作、日常管理工作、自我修養(yǎng)4個方面15個子項為核心的工作框架。評價指標體系能對醫(yī)學成人高等教育輔導員工作進行數(shù)據(jù)上的量化,該體系能夠直觀地反映輔導員工作情況,評價結果與事實基本相符,評價主體信度與體系內部一致性良好,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方案具有實用性。
[關? ? 鍵? ?詞]? 醫(yī)學成人高等教育;評價體系;成人教育輔導員
[中圖分類號]? G724?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04-0034-03
輔導員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直接影響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水平。醫(yī)學成人高等教育輔導員(以下簡稱成教輔導員)是高校輔導員群體中的一員,對他們工作的評價是醫(yī)學院校成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鍵,對醫(yī)學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具有指導性作用。成教輔導員工作除高校輔導員常規(guī)工作外,還有醫(yī)學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內容,三者相互關聯(lián)又相互制約,很難使用純定性或定量的方法進行分析。本文通過層次分析法對成教輔導員工作評價指標體系進行構建研究,為成教輔導員工作過程質量監(jiān)控的數(shù)量化及精細化發(fā)展提供參考。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昆明醫(yī)科大學成人高等教育輔導員工作評價指標體系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層次分析法。20世紀70年代,由A.L. Saaty提出的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是對復雜問題的層次化解決方法,能夠充分融入各學科專家的集體智慧[1],適用于成教輔導員工作評價體系的構建。
2.模糊綜合評價法。1965年,L.A. Zadeh提出的模糊數(shù)學方法(Fuzzy),能對無法清晰界定的對象,通過創(chuàng)建隸屬函數(shù)來判定對象的綜合水平[2],適用于評價工作的綜合分析。
3.問卷調查法。為了確定成教輔導員評價的各項指標及其權重值,采用問卷的方式對評價的各級指標的重要性程度進行了調查。
4.訪談法。為了掌握成教輔導員工作內容及評價指標的權重,對昆明醫(yī)科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輔導員和學生管理工作專家進行了訪談,征求他們對指標體系構建的意見。
5.文獻資料法。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為評價元素的選擇提供參考,同時掌握分析方法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二、結果與分析
(一)構建元素框架
元素框架的構建是AHP方法的重要基礎,因此,我們對輔導員工作相關文件要求、評價的文獻研究思路及成教輔導員的實際工作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
梳理相關政策后發(fā)現(xiàn),《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提出了專職輔導員的數(shù)量、職責、培養(yǎng)、管理及考核一系列要求[3]。《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yè)能力標準》更為詳盡地指出新時代下高校輔導員的職能與要求,并根據(jù)職業(yè)能力的不同要求劃分職業(yè)等級[4]。通過中文科技期刊數(shù)據(jù)庫“中國知網(wǎng)”,以“輔導員”為主題搜索,整理和總結了高校、醫(yī)學院校、成人醫(yī)學院校三個層次的學術期刊,使用Citespace(引文可視化分析軟件)[5]從中截取共現(xiàn)閾值超過10%以上的要素形成統(tǒng)計結果,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溝通、了解學生思想狀態(tài)、日常管理工作、提升自我修養(yǎng)、自主學習與職業(yè)道德。再結合成教輔導員實際工作,對23名現(xiàn)任的成教輔導員進行訪談,歸納出24項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指標,根據(jù)文獻研究結果對各項指標進行匯總,初步形成了一個由4個一級指標、15個二級指標組成的成教輔導員工作評價指標體系的框架。
(二)評價指標體系的初始權重的計算
1.建立判斷矩陣
首先,利用1~9的重要性程度表為參考,對同一層次的指標兩兩比較其重要程度。在昆明醫(yī)科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范圍內隨機選取了10名輔導員和30名學生,發(fā)放40份問卷,并全部回收,有效問卷100%。咨詢6名學生管理方面的專家,綜合輔導員、學生和專家三方面判斷,取各要素重要性程度的平均值,建立判斷矩陣。
2.計算權重
3.一致性檢測
4.構建權重表
使用相同的方法構建二級指標判斷矩陣和權重,根據(jù)一級指標所占權重進行層次總排序,最終得出各指標在成教輔導員工作評價指標體系中的權重。
(三)評價指標體系的實證應用
1.評價主體的選擇
從成教輔導員工作內容看,只有在學院黨政組織的指導、學院學生工作處的領導及學生的支持配合三方面協(xié)作下,輔導員才能做好學生工作。據(jù)此認為,評價主體應涉及以上的三個方面。
2.評價主體權重分配
通過查閱的眾多高校輔導員評價文獻,結合學生管理專家意見,最終確定了成教輔導員工作評價體系的主體權重為:學院黨政組織占25%、學生工作處占25%、學生占50%。
3.選取模糊綜合評價對象
以昆明醫(yī)科大學3名成教輔導員(X、Y、Z)為對象,根據(jù)評價體系框架,形成可操作的具體任務,測評三位輔導員的工作。
4.建立指標集合U和評價集合V
建立指標集合U,U={U1政治教育,U2思想教育,U3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U4了解學生心理狀況,U5學校事務傳達,U6學生意見反饋,U7常見問題解答,U8學籍管理,U9班級管理,U10學費收繳,U11學習監(jiān)督,U12檔案管理,U13培訓學習,U14自身學習,U15職業(yè)道德}。
將評價分為5個等級并賦予分值,評級集合V={優(yōu)秀,良好,一般,較差,差}={100,72,50,25,0}。
5.確定權重集合A
依據(jù)權重總表,確定對應的權重集合A={0.0959,0.0792,0.1019,0.0510,0.0448,0.0461,0.0632,0.0742,0.0689,0.0544,0.0521,0.0464,0.0746,0.0685,0.0788}。
并依據(jù)不同的評價主體,分別建立各自的評價指標集合:
A學院黨政組織={0.0959,0.0792,0.0742,0.0689,0.0544,0.0521,0.0464,0.0788};
A學院學生工作處={0.0959,0.0792,0.0510,0.0448,0.0461,0.0742,0.0689,0.0544,0.0521,0.0464,0.0746,0.0685,0.0788};
A學生={0.0959,0.0792,0.1019,0.0510,0.0448,0.0461,0.0632,0.0742,0.0689,0.0544,0.0521,0.0464,0.0788}。
6.建立模糊綜合評價矩陣
選取學院黨政領導4名,學生工作處4名管理人員,每名輔導員各帶班級內隨機學生10人填寫評價表,根據(jù)各主體評價指標集合的評分百分比,建立結果矩陣W={W學院黨政組織,W學院學生工作處,W學生}。
取R為評價分值,建立評價矩陣R=V·W,將三個評價主體的分值進行標準化處理。利用U、V、R構成模糊綜合評價模型B=A·R,再結合主體在綜合評價中所占的權重,得到B=(25%B學院黨政組織+25%B學院學生工作處+50%B學生)×100。
7.評價主體信度檢測
8.評價體系內部一致性檢測
9.實證結果
最終得到三位輔導員的評價成績BX=93.329,BY=88.205,BZ=87.887且有BX>BY>BZ。此外,從各項測試數(shù)據(jù)來看,輔導員Y、Z思想政治教育得分與X有一定差距。事實上,X為當年學院所評優(yōu)秀輔導員,有十年以上輔導員工作經(jīng)驗;Y和Z為近三年新聘輔導員工作時間較短、工作經(jīng)驗不足,在當年學院考核中獲得良好。三位輔導員所獲分值與實際情況基本一致,評價結果具有一定的客觀性。
三、結論
成人高等教育輔導員工作評價體系包含思想政治教育、溝通交流工作、日常管理工作、自我修養(yǎng)4項一級指標及15項二級指標。評價結果經(jīng)過了Kandall和諧系數(shù)和Cronbach的檢驗,具有較好的主體信度與內部一致性。評價與實際工作情況相符,并能對成教輔導員工作進行數(shù)據(jù)上的量化,利用該評價體系,能夠客觀地反映輔導員工作情況并及時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方案具有良好的實用性。
參考文獻:
[1]張意忠.教育評價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83-192.
[2]謝季堅,劉承平.模糊數(shù)學方法及其應用[M].4版.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3:37-41.
[3]羅軍,韓云金,張葉平.基于發(fā)展性理念構建高校輔導員工作質量評價體系[J].高教探索,2014(1):173-176.
[4]申曉敏,韓秀景.“職業(yè)能力標準”視角下高校輔導員工作評價體系構建[J].教育與職業(yè),2016(4):56-59.
[5]C.Chen,F(xiàn).Ibekwe-SanJuan,J.Hou.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co-citation clusters:A multiple-perspective co-citation anal-ysi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10).
[6]邢紅宇.基于AHP法和Delphi法的網(wǎng)絡課程評價指標體系設計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6(9):78-81.
[7]Jeng-Fung Chen.Evaluating teaching performance based on fuzzy AHP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pproach[J].Appled Soft Computing,2015,28(3):100-108.
[8]邵志芳.心理統(tǒng)計學[M].3版.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389-390.
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