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佳
小說的本質是對生活中事物的生動體現(xiàn),是一種富有想象力的演出,這是對于自己生活的拓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有不少小說作品,教師也要把握住小說的本質,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走入到小說的情境中,進行“自我生活”的介入。這樣有助于創(chuàng)造出一種生命在場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和作者、小說中的人物形成情感共鳴,進而促使學生真正走入小說,感受小說的魅力。
一、想象演讀,填充空白
誦讀是一種閱讀小說的好方法,教師在指導學生誦讀小說時,可以鼓勵學生嘗試采用想象演讀的方式,嘗試體驗小說中人物的人生,感受小說人物的眼神、表情、動作、心理變化。這樣有助于促使學生更好地感受人物,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彌補其中的空白,對小說的人物形象產(chǎn)生更深刻的理解。
在學習《祝福》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演讀其中祥林嫂問“我”人死后是否有靈魂的片段,然后嘗試展開想象,思考兩個人物當時會做出怎樣的表情,會有怎樣的動作,內心的情感會如何。如有學生提出當祥林嫂問“你回來了”時,必然帶著一種緊張的心情,十分想問“我”,但是又不知道該如何開口。當“我”回答“是的”時,必然心中有一種詫異感,不知道祥林嫂會對自己說什么,當祥林嫂說出要問自己事情時,“我”感到更加詫異,但是祥林嫂將“我”稱為“識字的”,認為其有見識時,“我”內心會產(chǎn)生一種滿足感,想要幫助祥林嫂解決問題。當“我”聽到祥林嫂問出“一個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沒有魂靈的”這個問題時,“我”必然覺得十分為難,想要推卻,但是又覺得自己不應該這樣做,因此才會答出一個模棱兩可的答案。在這種揣摩式的演讀中,學生對于人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學者孫紹振認為對于文章分析來說最重要的不是段落大意,而是找出文中最關鍵的段落,找出其中矛盾的端倪。然而,要找出矛盾并非易事,教師如果能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讓學生在想象中感受人物,則能有助于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感受中解決矛盾,進而理解人物。
二、模擬對話,體會性格
模擬對話的方式能促使學生很好地理解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點,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想象成小說中的人物,站在小說中人物的角度進行互動交流。學者曹文軒認為一部沒有對話的小說是沉悶而毫無生氣的,讓學生嘗試進行模擬對話則能促使其復現(xiàn)小說中的情境,感受小說人物會說什么,會產(chǎn)生怎樣的情感,這樣便能有助于學生揣摩人物的內心。
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思考當人們見到林黛玉后,在其離開后會如何對話,這種模擬對話的方式能讓學生對小說中的其他人物的性格產(chǎn)生更為深刻的了解。如有學生嘗試如此模擬對話:“在林黛玉走了之后,王夫人笑著對王熙鳳說:‘你覺得這位林姑娘如何?王熙鳳說:‘看來倒也是一個謹小慎微的人。這樣小戶人家出身的姑娘,也不見得有什么見識,我送她一些緞子,想來就能讓她滿意了。王夫人說:‘你也莫要忽視了她,不要讓她占了你在賈府的位置。王熙鳳說:‘這我倒也不怕,看她柔柔弱弱的,也未必有這樣的能力?!苯處熆梢怨膭顚W生嘗試思考問題,探究每一個人物的性格,適當時可以展開拓展閱讀,在廣泛閱讀中了解人物的特點。
學者王君認為學習的真境界是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教師如果能在學生模擬對話的過程中,嘗試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展開真正的學習,則能促使學生更好地解決問題。
三、角色介入,自我反思
角色介入的方式指的是讓學生將自己想象成小說中的人物,嘗試思考自己會如何選擇,采取怎樣的行動。教師可以在學生展開角色介入時,提出一些能促使學生思考的問題,讓學生展開自我反思。當學生以小說人物的身份進行兩難選擇時,學生會反過來受到其影響,進而對自我和社會進行更深入的反思。
在學習《邊城》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展開拓展閱讀,嘗試閱讀《邊城》全文,在學生閱讀完畢后,讓學生嘗試將自己想象成翠翠,思考自己如果處于翠翠的狀態(tài)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如可以提出問題:“如果你是翠翠,遇到了自己喜歡的人,會通過何種方式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呢?如果遇到有兩位少年都喜歡自己的情況,你又會通過何種方式選擇呢?”除了可以讓學生嘗試將自己想象成翠翠以外,還可以讓學生將自己想象成爺爺、天保、儺送等其他的人物。如可以讓學生思考,當天保和儺送發(fā)現(xiàn)自己喜歡上的是同一個姑娘時,會做出怎樣的選擇。這種角色介入的方式能讓學生思考翠翠帶著何種態(tài)度投入到愛情中,思考翠翠在乎的是人品還是金錢,這樣有助于感受翠翠美好的人性,也能讓學生反思自己的生活。
學者鄧彤提出不要在教授小說時讓學生單純地思考主題,而應該讓學生用人生經(jīng)驗去感受一段獨特的人生。這樣的情境能讓學生將小說學習和生活結合在一起,在想象中體驗小說、經(jīng)歷小說,進而起到學者海德格爾所提倡的“讓學”,能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小說中人物的人生悲喜。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如果能通過創(chuàng)設假設情境的方式讓自己走入小說情景中,再將小說和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展開思考,則能促使學生進入“生命的在場”,感受到小說的大美。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小說閱讀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