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東,馮艷玲,鄭葉,楊月香,石雨涵
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公共衛(wèi)生臨床中心病理科,上海2015080
原發(fā)性肝細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種高病死率的疾病,是較為常見的肝臟惡性腫瘤之一,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但HCC在發(fā)病早期不易確診,且多被患者忽視,因此有效的早期篩查是降低HCC致死風險的主要手段[2]。隨著醫(yī)療水平的進步,血液相關因子診斷受到重視。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是診斷原發(fā)性HCC的特異性腫瘤標志物,但部分肝硬化患者的AFP表達水平也會出現(xiàn)異常增高,同時20%的晚期肝癌患者直至病死前,AFP的表達仍處于較低水平[3]。β-聯(lián)蛋白(β-catenin)、zeste 2多梳抑制復合物2亞基增強子(enhancer of zeste 2 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2 subunit,EZH2)和信號轉導及轉錄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均為肝癌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調節(jié)因子,在肝癌的診療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為了選擇能夠輔助AFP確診HCC的血液相關因子,本研究采用β-catenin與EZH2聯(lián)合診斷后再聯(lián)合AFP的診斷方案,取得了較佳的診斷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公共衛(wèi)生臨床中心接受檢查的疑似HCC的患者92例。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具有肝炎病史,無淋巴結轉移,無其他合并癥。排除標準:伴嚴重黃疸、遠處轉移;凝血功能障礙;伴嚴重感染。92例患者中,經穿刺病理檢查確診HCC 50例,肝硬化23例,肝血管瘤19例。50例HCC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齡46~68歲,平均(54.5±5.3)歲;TNM分期[4]:Ⅰ期18例,Ⅱ期32例。42例非HCC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齡44~69歲,平均(53.8±6.0)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通過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公共衛(wèi)生臨床中心倫理委員會審查,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所有HCC患者于入院時采集清晨空腹靜脈血2 ml并儲存至-80℃冰箱,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試劑盒(購自美國Sigma公司)檢測β-catenin和EZH2的濃度,采用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AFP的表達情況,AFP>25ng/ml定義為陽性。50例HCC患者均于術后取腫瘤組織和相應癌旁組織(距腫瘤邊緣1 cm),23例肝硬化患者采用手術穿刺方法取肝硬化組織,19例肝血管瘤患者采用穿刺方法取正常肝組織。所有組織石蠟包埋后,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法測定β-catenin、EZH2和STAT3的陽性表達情況[5]。
每例標本隨機選擇10個高倍視野(×400),分別計數(shù)100個腫瘤細胞,判斷β-catenin、EZH2和STAT3蛋白在各組織中的陽性表達情況。陽性表達指數(shù)為陽性細胞所占百分比評分及細胞質染色強度評分相加。陽性細胞所占百分比評分:無陽性細胞為0分,≤25%為1分,26%~50%為2分,>50%為3分。細胞質染色強度評分:無色為0分,淺黃色為1分,深黃色為2分,棕黃色為3分。陽性表達指數(shù)>3分為陽性,≤3分為陰性。
以穿刺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分析各指標診斷HCC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和Kappa值。靈敏度=真陽性例數(shù)/(真陽性+假陰性)例數(shù)×100%,特異度=真陰性例數(shù)/(真陰性+假陽性)例數(shù)×100%,準確度=(真陰性+真陽性)例數(shù)/(真陽性+真陰性+假陽性+假陰性)例數(shù)×100%,陽性預測值=真陽性例數(shù)/(真陽性+假陽性)例數(shù)×100%,陰性預測值=真陰性例數(shù)/(真陰性+假陰性)例數(shù)×100%。本研究采用βcatenin和EZH2聯(lián)合診斷,兩種診斷指標均為陽性則判為陽性,否則為陰性;β-catenin和EZH2聯(lián)合診斷后的結果再與AFP聯(lián)合診斷,前者結果與AFP中有一個為陽性即可判為陽性,否則為陰性。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及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法。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β-catenin單獨診斷HCC的準確度、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Kappa值分別為67.4%、78.0%、54.8%、67.2%、67.6%、0.33,EZH2單獨診斷HCC的上述指標分別為66.3%、70.0%、61.9%、68.6%、63.4%、0.32;二者與AFP聯(lián)合診斷HCC的上述指標分別為89.1%、90.0%、88.1%、90.0%、88.1%、0.78。(表1)
表1 β-catenin、EZH 2單獨及聯(lián)合AFP診斷HCC與病理診斷結果的對照
HCC組織中β-catenin和EZH2陽性表達率均高于正常組織、肝硬化組織和癌旁組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肝硬化組織中β-catenin和EZH2陽性表達率均高于正常組織和癌旁組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不同組織中 β-catenin及EZH 2陽性表達情況的比較[ n(%)]
HCC組織中β-catenin陽性表達及陰性表達患者的血漿β-catenin表達水平分別為(315.0±27.8)、(96.2±11.2)ng/L,HCC組織中EZH2陽性表達及陰性表達患者的血漿EZH2表達水平分別為(632.5±99.5)、(169.3±22.9)ng/L。經Pearson相關性分析可知,血漿中β-catenin及EZH2的表達情況與HCC組織中陽性表達情況均呈正相關(r=0.638、0.920,P<0.05)。2.4 HCC組織中STAT 3與 β-catenin及EZH 2表達的相關性
經Pearson相關性分析可知,HCC組織中STAT3的表達與β-catenin及EZH2的表達均呈正相關(r=0.652、0.423,P<0.05)。(表3)
表3 HCC組織中STAT 3、 β-catenin及EZH 2的表達情況
β-catenin在人類的胚胎發(fā)育和腫瘤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6]。當細胞接受外界條件刺激時,β-連環(huán)蛋白 1(catenin beta 1,CTNNB1)基因表達上調,使下游因子β-catenin表達升高,隨后β-catenin被絲氨酸磷酸化激活,提高腫瘤細胞的轉移能力和侵襲能力[7]。而EZH2是多梳抑制復合體2(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2,PRC2)的甲基化酶亞基,其過表達和突變均可以誘發(fā)、促進腫瘤的發(fā)生和進展[8]。而上述兩種因子雖然在多種惡性腫瘤中高表達,但二者是否能夠作為早期篩查指標,且組織和血漿中的表達關聯(lián)性研究鮮有報道。AFP是診斷HCC的常用指標,但仍有20%的HCC患者出現(xiàn)漏診[9]。因此,本研究將β-catenin與EZH2先聯(lián)合診斷后再與AFP聯(lián)合進行HCC的診斷,結果發(fā)現(xiàn)該方案診斷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均在80%以上,且Kappa值>0.6,與二者單獨診斷相比,診斷價值高。HCC組織中β-catenin與EZH2的陽性表達率均高于癌旁組織、肝硬化組織和正常肝組織,提示β-catenin和EZH2在原發(fā)性HCC組織中的陽性表達率較高,聯(lián)合診斷HCC具有一定輔助指導意義。但通常情況下,臨床實踐中會選擇更方便的診斷方式,而組織取材過于繁瑣且會對患者造成創(chuàng)傷,可接受度不高[10]。血液檢查是常用的檢查方式,因此本研究觀察了HCC患者組織和血液中β-catenin和EZH2表達的相關性,發(fā)現(xiàn)二者在血漿和組織中的表達均呈正相關,且相關性較強,提示血液中β-catenin和EZH2的表達也可以作為HCC的輔助診斷手段。
STAT3是信號轉導及轉錄激活因子家族的重要成員,在多種腫瘤細胞中被激活且過表達[11]。本研究中STAT3與β-catenin和EZH2表達均呈正相關。提示β-catenin和EZH2在HCC中高表達可能與STAT3有關。有研究顯示,STAT3可能旁作用于WNT經典信號通路從而激活β-catenin的表達[12]。相似地EZH2能夠通過加強STAT3的磷酸化使其過表達,從而促進腫瘤細胞生長[13]。還有研究顯示,EZH2能夠通過激活STAT3從而增強腎細胞癌的侵襲能力[14]。
綜上所述,β-catenin和EZH2在原發(fā)性HCC組織中表達水平較高,可以作為原發(fā)性HCC的輔助診斷手段,能夠提高AFP診斷的準確度,且STAT3可能參與了β-catenin和EZH2的高表達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