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7年,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出爐,增添了大量的文言文,占據了初中三年全部課文的51.7%。文言文學習對初中學生而言具有較大的難度,針對這一情況,初中語文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興趣、采用主旨歸類法、比較法和思維擴張法巧妙設計問題,從而幫助學生積累文言知識,真正提高他們文言文閱讀、理解的能力與水平,發(fā)展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文章探討了初中文言文課堂教學提問的技巧。
關鍵詞:初中文言文;課堂教學;提問技巧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05-0037-01
人教部編新版初中語文教材較小學階段的語文教材增添了更多的文言文篇章,而且篇幅更長,涉及的文章內容更加繁雜,范圍也更廣,加之文言文知識較白話文要言簡意賅得多,這就導致很多初中學生學習起來非常吃力,常常無法準確把握文言文的字音讀法,也無法理解文言文字、詞、句的意義,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無法提升自身的文言文素養(yǎng)。與此同時,很多初中語文教師在講解文言文知識時,只是引導學生讀幾遍課文,糾正一些通假字讀音,向學生灌輸標準的翻譯、解釋和文章主旨。這樣的教法無法真正提升學生的文言文素養(yǎng),學生也缺乏學習的欲望,甚至會越學越失望。因此,為了避免初中文言文課堂教學的枯燥乏味,教師需要巧妙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究,真正從文言文學習中獲得學習的樂趣。本文就文言文的一些提問技巧進行了探討,希望能對相關教師的教學提供幫助。
一、根據學生的興趣點進行提問
當前,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他們更喜歡在輕松、愉悅、和諧的氛圍下學習,而且新課標也明確規(guī)定了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必須提前深入研讀文本,想方設法找出文本教材中的知識點,然后根據學生的興趣點設計問題,用來啟發(fā)、引導學生。這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且對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十分有效。
二、采用主旨歸類的方法進行提問
在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對文言文進行主旨歸類,按其主旨類別設計有針對性的問題進行課堂提問。人教部編版初中九年級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倘若按照主旨歸類,大致上可分為六大類:學習篇,代表作《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等;山水篇,代表作《湖心亭看雪》等;言志篇,代表作《魚我所欲也》等;戰(zhàn)爭篇,代表作《曹劌論戰(zhàn)》等;治國篇,代表作《鄒忌諷齊王納諫》等;人物傳記篇,代表作《唐雎不辱使命》等。在講解時,教師可根據該篇文言文的主旨進行歸類,引用與其相關的名言警句,設計問題。
三、采用比較法進行提問
在進行初中語文文言文篇章教學時,教師還可以針對文本教材中具有強烈對比的知識點進行問題的設計并提問,這樣能幫助學生快速理解課文,掌握相應的文言文知識,提高他們的文言文素養(yǎng)。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初中九年級上學期第9課《岳陽樓記》一文時,筆者根據文本中表現出來的強烈對比設計了問題:“同學們,請細細閱讀課文,并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下交流探討這篇文言文中表述的‘悲從何來?‘喜又從何而來?‘古仁人的憂樂觀與‘遷客騷人的憂樂觀相比較,有什么高尚之處?”通過設計這樣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合作學習交流探討,幫助學生加深對該篇文章的印象,并在比較中學到相應的知識。
四、采用思維擴張的方式進行提問
所謂采用思維擴張的方式進行提問,通俗地講,就是引導學生針對一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層次與方面進行思考,從而用不同的方法獲得不同且又正確的答案。學生可以從各個方面進行思考,這樣能有效開闊他們的視野,拓展他們的思維,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總之,筆者根據自身的教學實例,論述了幾種初中語文文言文課堂教學提問的技巧。當然,任何一篇文言文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都不可能只運用一種提問方式,而是綜合運用多種提問技巧,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劉亮.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文言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7.
[2]周柳琴.投“石”問“路”——初三文言文總復習的提問技巧[J].文理導航(上旬刊),2017(11).
作者簡介:豐茂盛(1990—),男,山東曲阜人,碩士,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