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會,王惠平
(1.天津市海河醫(yī)院,天津300350;2.天津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天津300052)
近年來世界范圍內日用香料的安全問題引起了非常廣泛的重視。對香料中各種成分的斑貼試驗十分必要。筆者做了此項研究以篩查香料成分中常見的致敏原,為臨床預防和診治提供依據。
1.1 病例選擇 本研究101例患者,其中男7例,女94例;面部皮炎患者70例,手部濕疹患者31例。年齡 22~63歲,平均(32.07±9.30)歲,病程 5 d~8年。
1.2 排除標準 ①3 d內曾使用抗組胺藥或1周內系統(tǒng)使用糖皮質激素;②孕婦及哺乳期婦女、兒童;③斑貼局部使用含有糖皮質激素或者免疫調節(jié)劑的外用藥者;④有嚴重內科疾病患者。
1.3 斑貼試劑 中國篩查系列變應原(北京百億怡達公司經典綜合系列變應原BY-01和日常生活系列變應原BY-02)及荷蘭香料變應原(荷蘭格羅寧根大學饋贈)。
1.4 操作方法 在操作室內依次加入各種變應原。對于固體物質可以將其直接加入斑試器,添加約0.025 g,對于液體物質應先放1個濾紙片,再加入1滴變應原。
1.5 判讀標準 受試48 h后去除斑試物,判讀結果。判讀標準:無任何反應為陰性,用(-)表示;有輕微紅斑為可疑反應,用(±)表示;有紅斑、浸潤和少量丘疹為陽性反應,用(+)表示;有紅斑、浸潤、丘疹及水皰為強陽性反應,用(++)表示;紅斑、浸潤明顯,出現(xiàn)水皰、大皰者為極強陽性反應,用(+++)表示。
表1 101例面部皮炎和手濕疹患者斑貼結果 例(%)
表2 中國篩查系列變應原斑貼結果 例(%)
表3 荷蘭香料變應原斑貼結果 例(%)
101例患者斑貼陽性率74.26%,其中強陽性17例,極強陽性14例。斑貼試驗過敏原中陽性率最高的是硫酸鎳,其次是白降汞和香料,其中香料陽性率為12.87%,見表1、2;共檢測56例荷蘭香料變應原斑貼試驗,陽性率37.5%,其中強陽性5例,極強陽性3例,其中陽性率最高的是丁子香酚,陽性率為6.93%,其次是苯甲醇、肉桂醇和樹苔提取物,陽性率分別為4.95%、3.96%和3.96%,見表3。同時對10例正常人做了荷蘭香料變應原斑貼試驗,結果均呈陰性反應。
香料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廣泛,包括美容化妝品、藥物、調味品、清潔劑、藥物以及許多生活用品中。香料引起過敏反應非常常見,尤其是面部皮炎和手濕疹患者。有報道國外估計香料皮炎總患病率在1.5%(挪威1.8%,丹麥1.1%),約占接觸性皮炎患者的6.5%~10.4%[1]。在世界范圍內的芳香混合物斑貼試驗中陽性反應發(fā)生率有逐年升高的趨勢[2],美國、英國、丹麥、新加坡等國家中面部皮炎及手濕疹患者中芳香混合物斑貼試驗陽性率為8%~14%之間[3-4]。國內曾報道面部皮炎和手濕疹患者芳香混合物斑貼試驗陽性率為14.28%,張玉頔等[5]報道面部皮炎及手濕疹患者中香料斑貼試驗陽性率為7.93%,筆者所測陽性率為12.87%,與國內外報道基本相符。目前公認的香料過敏原主要包括香料混合物Ⅰ(FMⅠ)、香料混合物Ⅱ(FMⅡ)、松香和秘魯香脂。文獻報道丹麥有一項研究FMⅠ中各成分的陽性率分別在7.2%~11.5%[4]。筆者所測的荷蘭香料變應原包括了FMⅠ和FMⅡ的主要成分和其他一些常見的致敏原,在56例荷蘭香料變應原的斑貼試驗中,總陽性率為37.5%,其中陽性率最高的是丁子香酚,陽性率6.93%,其次是苯甲醇、肉桂醇和樹苔提取物,陽性率分別為4.95%、3.96%、3.96%。其結果偏低可能與國內外人種差異、疾病種類及使用香料的種類差異有關,因此對于香料混合物中具體成分的斑貼試驗也是十分必要的,這提示國內一些檢測試劑需要進一步改進。丁子香酚和肉桂醇都是FMⅠ的主要成分之一,丁子香酚被廣泛應用于香水、化妝品、洗護等產品中。肉桂醇主要用于配制杏、桃、莓等多種香型香精、化妝品香精和皂用香精。苯甲醇和樹苔都是歐洲26種標準斑貼變應原的主要成分。苯甲醇是芳香醇之一,大多以酯的形式存在于香精油中,例如秘魯香脂、風信子油和茉莉花油和中都含有苯甲醇。樹苔與橡苔可調配馥奇、苔香、百花、熏衣草、素心蘭等香精,有較好的定香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不單單是有香味的商品中含有芳香成分,在一些沒有香味的產品中也有可能含有芳香成分[6],在許多標有“不含香料”的化妝品中其實也有很多隱藏的芳香成分存在,尤其是在一些含有植物提取物的化妝品中,大多會與芳香混合物有交叉反應。另外在某些工作環(huán)境中也有可能會接觸到香料[7]。目前市面上許多芳香產品中其成分標示不完全,消費者其實并不知道其中具體含有哪些芳香成分,所以應該建議廠商明確標明產品中所含香料成分尤其是較常見的香料化學成分以及濃度,這樣會更有利于消費者對商品進行選擇,并且可以為疾病預防和治療提供依據,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改善[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