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曉倩
[摘 要]民辦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主體之一,從實現(xiàn)教育事業(yè)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的角度來講,民辦高校發(fā)展中所有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分離狀態(tài)衍生出了諸多問題,不利于法人管理學校,也導致所有者與經營管理者在辦學目標上產生分歧與矛盾,不利于民辦高校的良性發(fā)展。在此背景下,民辦高校應通過股權激勵機制來解決上述問題?;诖?,本文探究了民辦高校股權激勵機制的實踐模式,對股權激勵機制的合理與科學應用進行了具體分析,以期為民辦高校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民辦高校;股權激勵機制;兩權分離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08.085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9)08-0-02
0 引 言
近年來,為了規(guī)范教育事業(yè),使高等教育院校更好地發(fā)揮人才培養(yǎng)的作用,國家加大了民辦高校的治理力度。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民辦高校所有權與管理經營權兩權分離的情況,找出了兩權分離狀態(tài)下民辦高校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民辦高校的情況與組織結構,通過股權激勵機制探索不同類型的民辦學校管理辦法,以便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1 “兩權分離”狀態(tài)下民辦高校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
為了普及高等教育,我國倡導并給予投資者權利,允許投資者創(chuàng)辦民辦高校,以營利性辦學機制為導向進行辦學,并要求民辦高校必須設立完整的法人治理結構。隨著營利性民辦高校越來越多,民辦高校所有權與經營管理權分離的弊端越來越突出。從學校所有者的角度來看,可以通過投入資金獲得學校的所有權,可以委派股東成立學校董事會,以股東所有權控制的模式進行辦學。但股東具有雄厚的資金實力以及市場運作經驗,卻不具備高等教育辦學的管理經驗,不能保障高等特殊教育發(fā)展的專業(yè)性。因此,股東會會聘任具有高等教育管理經驗的專業(yè)人員來管理學校,在這種情況下,民辦高校將不再單純地以營利為目標,股東們想要創(chuàng)造豐富的效益,而管理人員要保障管理的專業(yè)性,導致民辦高校出現(xiàn)“兩權分離”、矛盾沖突突出的局面。
在這種局面中,民辦高校出現(xiàn)了兩個階層。第一階層是高校股東作為學校的所有者、注資者,始終以利益最大化為目標,想要投入資金獲得高額回報。第二階層則是以專業(yè)管理者為代表的學校經營管理人員,其在工作中利用管理手段、國家政策對學校資產、資源展開合理配置與管理,以追求學校穩(wěn)定發(fā)展、提升教育水平為目標。在民辦高校辦學初期,這種模式對提升民辦高校專業(yè)化、規(guī)范化有著積極的意義,但是隨著市場開放程度的提升,民辦高校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不統(tǒng)一的發(fā)展目標導致民辦高校兩個階層之間的沖突與矛盾越來越突出,不利于提升民辦高校的教學質量。
目前,民辦高校辦學最突出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民辦高校的股東認為其聘任的校長或其他管理人員受雇于自己,應以自己的利益為根本目標開展工作,但是從教育角度來講,任何學校都具有公益性。因此,經營管理者在工作中也會體現(xiàn)民辦教育的公益性,努力提升民辦教育的教學質量,發(fā)揮民辦學校的社會效益。由于利益目標上出現(xiàn)沖突,民辦學校的股東便想通過回收經營管理權,或加大監(jiān)督力度,限制經營管理層開展工作。但是,由于缺少有效的激勵機制,股東無法調動經營管理者的積極性,容易在管理工作中做出一些錯誤行為與偏激行為,甚至會損害股東整體利益謀取一己私利,嚴重損害學校股東的利益與權益,導致很多投資者紛紛撤資,不利于民辦教育的長遠發(fā)展。
2 民辦高校股權激勵機制的實踐模式
2.1 股份獎勵機制實踐
股份獎勵機制是民辦高校股權激勵機制的主要形式,是指將高校的凈資產劃分成紅利,以分紅獎勵的方式給予在學校管理工作中有突出表現(xiàn)的骨干人員,得到紅利的經營管理人員將獲得紅利委托給職工持股會重新注入民辦高校發(fā)展的資金中,從而獲得學校股份。管理人員能夠從中獲得雙重身份,既是管理人員也是學校的股東,能夠與學校股東發(fā)展目標保持一致。這種機制應用在民辦高校中,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第一,民辦高校與股東在做出決定后,應將以學校凈資產為基礎劃分的分紅權獎勵給在管理工作中具有突出表現(xiàn)的骨干管理人員。但是,民辦高校在此過程中要考慮整個管理團隊在管理工作中發(fā)揮的效能,將這部分分紅權產生的紅利給予整個管理團隊,從而實現(xiàn)全方位的激勵與鼓勵。第二,股東如果允許管理人員將獲得的紅利以增資入股的方式重新注入高校的發(fā)展資金中,應按照入股的正式流程,確認管理者的股東身份,并修改股東會決議等文件,保障管理者認股的合理性與合法性。第三,高校應在股東的授權下成立職工持股會,由獲得分紅權的經營管理人員作為組成成員,并制定相關管理規(guī)定,承擔職工委托人的職責,以便輔助職工開展股權管理等各項工作。第四,如果管理人員有意愿將獲得的全部分紅權以及所有紅利注入企業(yè)的發(fā)展資金,高校應按照正規(guī)流程進行增資擴股,按照當前股權的持有比例進行股權登記變更。第五,當持有學校股權的職工離職或因其他因素離開學校,職工應自動退出職工持股會,并將其股權轉化成預留庫存股份。如果職工因年齡問題退休或被學校辭退,學校可以按照上年末的股份凈資產價值回購股權。
2.2 股份期權激勵機制實踐
股份期權指將民辦學校的股權劃分成等額股份,通過等額股權期權的方式激勵職工,由學校法人機構為代表與管理人員簽訂股份期權合同。管理人員有權購買學校法人機構具有的股權,在合同規(guī)定時間內享有學校股權,并獲取股權所取得的收益,也可以在合同存續(xù)期間通過拋售股權等方式獲取收益。這種長效激勵方式,將民辦學校股東之間的利益與經營管理人員之間的利益聯(lián)系到一起,充分發(fā)揮了經營管理人員的聰明才智,有利于實現(xiàn)所有股權增值。隨著學校股份不斷增值,經營管理人員也會獲取更多經濟效益。因此,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第一,民辦高校與股東在落實股份期權激勵機制后,允許管理人員通過股份期權進行學校股份認股。第二,基于法人機構與管理人員簽訂的股份期權合同,允許管理人員在高校發(fā)展過程中享受股份增值帶來的收益。合同即肯定了管理人員的未來認股權利、對管理人員的激勵,可以將其作為薪酬合同的補充以及勞動合同的延伸。但是在享有權益的同時,合同也對管理人員的認股資格與認定標準進行了嚴格約束,在合同存續(xù)期間經營管理人員必須遵守合同的相關規(guī)定。第三,民辦高校將股份期權給予管理人員后,為了保障庫存股權穩(wěn)定,可以通過向原股東購買股份或發(fā)行新股等方式保障庫存比例的科學性。第四,學校應以股份期權的方式激勵管理人員。如果管理人員通過合法的方式獲得了股東資格,其學校職員身份仍不受影響,既是管理人員也是學校的股東。
股份期權激勵機制中最值得探究的問題是民辦高校是否可以在特定形式下庫存股份。從《公司法》的規(guī)定中可以看出,法律禁止公司持有自己公司的股份,因為這會導致產權關系更加混亂,但從原則上來講,并不代表公司不存在例外情況。例如,《公司法》的第143條法律中規(guī)定,公司在將股權以獎勵方式給予職工后,可以回購確認為自身股權?;诜刹唤共粸榉欠ǖ脑瓌t,也從另一個角度承認了公司回收自己股權的合理性,但這是一種特殊情況,需要符合一定的條件才能實現(xiàn)。此規(guī)定可以代入民辦高校的股份激勵機制,可以基于《公司法》中關于股權制度的立法理念,在特殊情況下,股東與學校約定將其中一部分庫存股權作為激勵并不違法。此外,在未來某一個時間點,高校股東按照股份期權合同中的規(guī)定價格進行股份回購也不違法,因此,民辦高??梢酝ㄟ^回購自己股份的方式進行股份庫存,進而能夠保障庫存股份穩(wěn)定。
3 結 語
為了解決民辦高校所有權與經營管理權分離導致的學校管理人員與股東利益不一致而衍生的多種問題,學校應通過實施股份激勵機制的方式,給予管理人員獲取學校股份的渠道,將管理人員變成學校股東的利益共同體,統(tǒng)一兩者的利益目標,從而避免民辦高校在發(fā)展中由于兩者利益不一致而出現(xiàn)激烈沖突,影響民辦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秩序。本文結合股份激勵機制的具體實踐提出了具體的注意事項以及實踐方式,以便民辦高校能夠正確理解股份激勵機制的內涵,合理、合法落實,從而對民辦教育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主要參考文獻
[1]侯紅梅.我國民辦高校期權激勵模式、價值效應和政策建議[J].江蘇高教,2018(3).
[2]黃勇.教育治理視野下的民辦高校股權激勵機制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4(8).
[3]劉衛(wèi)國,劉琛.唯有保障股權才能真正保證法人財產權——試析民辦高校財產所有權的最終歸屬[J].中國財經信息資料,2014(1).
[4]段勇.基于動態(tài)股權制的民辦高職院校的模型分析[J].社會科學家,2015(2).
[5]王義寧.非營利性與營利性民辦高校法人治理結構比較[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18(6).
[6]焦琳曉,千敏.基于ACSI民辦高校教學質量評價模型構建[J].陰山學刊:自然科學版,2018(4).
[7]陳紅喜,劉翠,侯召蘭.股權激勵視角下高校學科型公司發(fā)展策略研究[J].商業(yè)經濟研究,2015(19).
[8]段維彤.基于契約理論的民辦高校科研人員激勵機制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07(2).
[9]楊霞.基于人力資本產權的股權激勵機制探析[J].商,2015(38).
[10]王舒.非上市國有企業(yè)股權激勵機制問題探析[J].甘肅金融,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