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璐
眾所周知,肥胖已經(jīng)成了當今社會不可忽視的健康問題,而且,我們經(jīng)??梢钥吹降氖且患胰诙寂趾鹾醯摹S信笥褑栁沂遣皇沁z傳,我想應(yīng)該是遺傳,但不一定是基因的遺傳,而是生活方式的遺傳。
生活方式可以遺傳,是不是挺不可思議的?其實,仔細想想不無道理。一個孩子養(yǎng)成飲食習慣的時期是3~7歲,在這一時期都有哪些因素起作用呢?
一、隔代人的飲食觀念
現(xiàn)在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多為50后、60后,有人說他們的身體里都住著一個吃不飽的孩子,滿足孫輩們的所有需求成了他們不由自主的選擇。媽媽不讓喝飲料,奶奶偷著買;爸爸不讓吃薯片,爺爺偷著給。于是,自己帶娃三個月,送到爺爺奶奶那兒,立刻有種“一周回到解放前”的感覺,兩代人也因此沖突不斷。
解決的辦法:爸爸媽媽需要先影響自己的父母,提前做準備,比如買育兒書籍的時候給父母也買一份,看到有說服力的內(nèi)容給父母也轉(zhuǎn)一轉(zhuǎn),提前交流,發(fā)生時就比較好制止,否則等到出現(xiàn)問題時再交流,往往就會產(chǎn)生矛盾了。
二、父母的飲食觀念
父母的飲食觀念大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一個年輕的爸爸和我說,他和妻子很挑食,但孩子卻不挑食。我問他:“你們不喜歡的食物會給孩子做嗎?”他想了想說:“不會?!?/p>
解決的辦法:爸爸媽媽們需要反思自己的飲食習慣中是否有什么惡習,為了讓孩子擁有更好的習慣,自己是否可以做得更好一些。那些“我多大年紀了,你怎么能學我”的話沒有一點兒說服力,身體力行才是最重要的??梢栽诳孔V的地方學習兒童飲食方面的知識,例如范志紅、顧中一老師的科普文章我就很推薦。
三、同齡孩子的影響
上幼兒園的小朋友選擇零食,很多時候是來自同學的影響。小明吃什么了?聞起來味道很誘人,孩子很想嘗試。小紅吃了個包裝紙很好看的零食,孩子也想嘗試,你不給我,我就哭就鬧。有時候,別的孩子都吃過自己卻沒有,也會使孩子產(chǎn)生自卑感。
解決的辦法:讓孩子吃到同類型健康的食物,告訴他健康或者優(yōu)質(zhì)的食物應(yīng)該是什么味道的,不推薦的食物也要讓他品嘗到,并且告訴他不想讓他吃的原因。上期的文章我也曾說到培養(yǎng)好的味覺。其實,食物在小朋友之間是一種社交,如果他沒有吃過,那就沒有發(fā)言權(quán),所以一味地拒絕并不是可選的方式。除非你訓(xùn)練他擁有一個好的味覺習慣,自主選擇拒絕,這是最理想的狀態(tài)。
四、有意識地分辨糖、油、鹽含量較高的食物
首先,要讓孩子了解糖、油、鹽攝入過多的危害,對于各類食物有一個基本的判斷。例如甜味較多的食物就是含糖較高的,咸味較多的食物就是含鹽較高的,油炸食物和看起來亮亮的食物含油就比較多。然后告訴孩子他經(jīng)常吃的一些食物中的糖、油、鹽含量和限量。方便面就是非常典型的食物,一袋方便面的含鹽量一般是6g,相當于一天攝入的限制食用總量,所以,如果迫不得已選擇這種食物,調(diào)料包里的調(diào)料就要少放一些。好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養(yǎng)成的,家長要有耐心。
其次,我想說的是,莫讓愚昧的愛成為傷害。我接觸過一個案例,一個小女孩家里開商店,由于從小不喝水,只喝甜飲料,才5歲就得了Ⅱ型糖尿病。我們把獲得正確的知識并用來促進和維持自己健康的能力叫作健康素養(yǎng),而現(xiàn)階段每10個中國人里僅有一個人擁有這種素養(yǎng),所以,要想維護健康,就從維護小家庭的健康開始做起吧。